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探讨风景园林与公共卫生及人民健康之间的关联, 面向健康促进的居民参与性社区环境建设,提出系统有效的风 景园林介入公共卫生健康体系的方法,重点在于公共卫生视角 的健康社区风景园林体系构建。提出可持续开发的多维度思 路,包括建立与运营管理相协调的城市风景园林体系、发展恢 复性绿色基础设施、建立与社区卫生框架相一致的风景园林; 尤其从社区层面探索公共卫生与城市风景园林体系的接口,提 出公民管理和城市管理并行以振兴复合功能的社区,强调挖掘 社区花园的康养疗愈功能和居民的参与行动带来的后景观功 能,发挥风景园林的综合作用等策略。构建健康促进的社区环 境建设理论框架,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综合性,提升公共健康 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搜索舒适性研究的中外文献,梳理了研究的数量、学科、热点,以城市街道为研究对象,从街道空间对小气候要素的影响、舒适感受评价、街道空间与舒适感受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空间要素是风景园林小气候尺度影响舒适感受的重要因素,热舒适为目前主要的舒适性研究主题。提出风景园林小气候舒适性研究,以城市街道为例,需要建立整合空间要素、小气候要素、人的感受的具有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舒适性评价体系,为未来城市宜居环境规划建设提供舒适性设计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化人居环境,改善自然生态,已成为市民的共同呼声。本文分析了城市公共园林绿地的功能及生态环境要求,提出了城市公共园林绿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较为关注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发展,忽视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与整治,在人居环境方面也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由此造成了乡村发展空间的无序、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人文景观的破坏、公共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传统文化的衰落等不利后果。显然,城市与农村的人居环境是相通的,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影响了亿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发展空间,也关系到城市人居环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展望是对城市未来环境保护发展模式的评估和选择。首先论述了"参与式的程序"和"结构化的评价方法"是整合环境评价的本质内涵,然后以深圳市为典型案例,提出了一套城市整合环境评价工具包,包括组织策略集、本地化指标集、情景分析故事集、系统动力学模型集等模块,以期展望深圳未来城市环境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整合环境评价方法适用于城市环境展望的研究,有利于决策者制订城市未来的优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西学东渐的发展给中国传统造园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园艺学、建筑学和林学等相关专业学者在这样新旧交替的变局中开始研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课程与教育,并积极投身于风景园林实践中,为风景园林学的孕育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大批留学归国的学者接触到先进的风景园林专业知识与教育,将国外的风景园林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的造园理念相融合,出现了一批早期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推动了20世纪初中国风景园林学的发端。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化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能营造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一个城市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环境是发展经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滕建政 《大陆桥视野》2016,(14):145-145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体城市建设的层次也在不断地提高,从最初满足城市基本的生产经济所需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演变到城市人文生活所需要的公共空间建造。生态风景园林也随之成为城市建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在此就我国生态风景园林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究,希望对我国的生态风景园林施工能够科学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与经济全面快速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步入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国家行列。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获得快速提高。从当前我国人居情况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往对基本生活保障的简单化需求,逐渐趋向更高水平的心理认知、文化取向与社会归属等需求。追求更高品质的人居生活水平成为人们特别是先发展区域及城市的人们的一种趋势.于是.体现国人更高生活品质追求的高尚社区以日趋快速的建设步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南经过30年的经济特区建设已正式迈入自贸区建设的新时代,所面临的地区发展与生态维育矛盾逐步加剧。为保育海南优良的生态品质,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质量,基于“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与互动多赢的发展关系,提出与之适宜的风景园林健康理论;结合前人经验,以人居环境空间规划为切入点,解析人居环境空间研究内容。运用ArcGIS 10.2.2空间分析和Fragstats 4.2景观格局分析,解析海南省域三生空间敏感性、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性,以及资源服务范围与开发建设空间适宜性,结合人居环境空间发展特征,提出从全岛国土空间、资源统筹和空间营造3个方面进行规划引导,并提出以下观点:1)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和空间利用的合理性是有效保障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前提基础;2)遵循风景园林健康理论指导的全域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统筹规划和空间营造规划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根本路径;3)“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和互动多赢的关系均衡与协调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自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培养规模、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内涵清晰化、培养层次化、交叉深度化和合作协同化的学科教育发展特点。在对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概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风景园林教育面临的变化与挑战,整体水平尚存提升空间,学科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并从营造学科环境、服务社会需求、提升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风景园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健康深层次的思考。为了解武汉市居民对住区绿地景观与公共健康关系的认识、疫情前后住区绿地使用变化,以及对住区绿地健康景观建设的建议,2020年7—8月课题组开展了针对上述问题的调研。筛选武汉市2020年2月居家隔离期间15个首批“高风险”小区作为样本,采用“线上问卷+线下观察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发现:1)疫情前后,针对居民使用住区绿地的“频率”和“时长”,选择“增加”与“减少”的人数相当,与“无变化”人数比例近3:3:4;2)超半数居民解封后在住区绿地停留15min以上;3)住区绿地健康景观提升主要依托“绿地植物应用”和“健身设施及场所建设”;4)居民相对更喜欢开花的园林植物,并表现出了较明确的关于植物颜色、香型等的偏好。建议住区绿地健康景观应“关注住区弱势群体”需求,增加居民“全健康”效益,鼓励公众参与。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住区绿地健康效益有待全社会的关注和智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提升,休闲旅游产业得到了蓬 勃发展,人们对旅游景区游赏环境及服务配套设施的要求亦日 渐提高,作为衡量一座城市文明指数的重要指标——公厕品质 需要被重新关注。从环境设计学角度出发,以深圳市仙湖植物 园公厕改造为例,从建筑设计的景观性、生态性、透气性,室 内设计的整体性、简洁性、艺术性,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国际 化、人性化,以及景区文化特色植入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当 今景区公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景区公厕应是具有场地精神、 与周边环境相生共荣、功能性极强的景观生态建筑,为当今风 景区公厕建设和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绿地空间具有减缓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 减轻噪声、改善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等诸多 优点。城市绿地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能仅依靠 “自上而下”的上层规划来进行,同时应关注社会公平性、 经济效益、市民意愿等因素,从精细化尺度贯彻公众参与制 度,真正实现市民共建的“人民城市”。对公众参与政策的 起源与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不 同阶段的公众参与方式。以柏林、伦敦的“植树计划”政策 为例,从资金来源、公众参与方式、参与形式、参与层次、 计划成效几方面,比较分析2个城市植树计划的公众参与模式 与深度及优点与不足,以对中国绿地建设提供借鉴。最后, 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精细化构建制 度法规保障体系、精细化资金来源途径,以及搭建精细化参 与渠道三方面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引入适应性理论的从动、协动与能动适应层级与耦 合、协同、系统适应思维,结合对山地城市景观环境特征与生 态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分别从城市绿地结构组织、绿地空间 布置以及绿地要素统筹三方面,结合典型规划设计实例,提出 了适应山地宏观地貌、微观地形以及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方法,以弥补现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地域针对性欠 佳、山地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以为山地城市和谐人居环境建设 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民国时期传统城市中“新兴都市”的代表,南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一段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高峰。在回顾该时期南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考证、解读并评价南昌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实践,总结该阶段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特点及对于当代的启示,主要表现在:贴近城市现实需求,勇于借鉴先进经验;扎根城市山水骨架,营造地域风貌特色;尊重民族文化情感,保护城市历史文脉;规、建、管有机结合,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建设中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该时期南昌市公园绿地发展中体现出务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对于指导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楠   《技术经济》2020,(5):53
20世纪80年代,瑞典农业科学大学风景园林系教 授罗朗·古斯塔文森在阿尔纳普校区创建风景实验室,融汇三 脉斯堪的纳维亚风景园林的历史源流,即农林、早期自然保护 与城市公园,系统性、全尺度地探索一片幼林地风景的创造性 管理。风景实验室将林地规划为多林分组合,作为营林、风景 园林设计与教学,以及公共游览的同一场所,因循植物景观的 自然形态与活态结构,善用林室氛围景观,实践一种协同营 林、生态保育和风景审美效用的管理式设计,为发展多用途城 市林地提供创新实验场所。在风景实验室教研组发表的项目论 文与报告书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说明主要实验原则与方法, 解析创造性管理的风景园林设计主线,简述由风景实验室延伸 出的设计概念与项目。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笔者多年从事风景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讨论了风景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从建筑教育中对待城市及景观的态度论及建筑师的自然观,继而从风景建筑选址、场所感营造、地形地貌处理、建筑师对待遗存的态度、建筑的体量感及中心性控制、建筑风格与形式,以及风景建筑的材料选择与建构逻辑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从方法论视角探讨了风景建筑设计的2种途径:哲学的途径和体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比特摩尔庄园是美国“风景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的2个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之一。系统分析了庄园营造的专业理论、实践及社会背景、建筑与山水格局特征、道路系统及植物景观特色,以及项目中首次提出并付诸实践的极具代表性的“自维持”森林经营理念。研究认为:在本案例中,风景园林在面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等多因素影响的景观规划实践中,可以成功统领各相关专业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多重价值的、“自维持”森林经营理念在遍及美国国土的实践中证实了当初的前瞻性考量。该案例不仅影响和决定120多年来美国风景园林、森林经营等专业实践的内涵和走向,也将对中国的城乡生态环境修复与保育实践、生态智慧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