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意愿影响因素为出发点,通过对山东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子女个数、希望的养老方式、为家庭考虑是否参保、是否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对新农保的总体评价等因素对农民参保意愿具有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三个国家试点区县的调研数据为基础,使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参加新农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家庭年均纯收入高、在参加新农保之前有过养老方面保障的农民,其参保意愿更加强烈;以务工收入为来源、以参加社会保险为首选支出项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的参保选择;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与农民是否参保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芳  李锐 《保险研究》2016,(12):114-123
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2009年国家开始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新农保是否对家庭养老模式产生替代性,这一影响是否存在地区差异,还有待进一步评估验证。本文基于CHARLS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了新农保政策对不同地区家庭养老模式的替代性。结果表明,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对东部地区农户从子女处获得的经济支持没有显著影响,但它显著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农户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概率,而他们获得的经济支持金额对养老金收入并不敏感。因此,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家庭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仍未根本动摇家庭养老模式。政府须在财力允许和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的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新农保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育子女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为了老有所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农村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已同社会现实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引导农民改变养老观念是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邵阳市“新农保”改革试点收益对象为调研主体,调查研究国家养老政策的改变对当地农民养老观念的影响,旨在探讨农村养老观念的改变对于建立和健全现代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江西省300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养老模式选择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于家庭养老模式,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社区居家养老及社会机构养老模式选择行为受城镇居民居住地、是否原住民、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对养老模式的了解情况、城镇居民年龄、月均收入、子女个数、与子女居住相隔距离及子女的孝敬程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与2015年的全国追踪调查数据,采取模糊断点回归方法,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使得抚养孙辈的时间投入显著增加,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的概率也有所增加,子女对父母的时间支持变化较小;新农保养老金“挤出”了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金额,但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持没有显著变化;新农保养老金增大了父母对儿子后代的时间支持,父母对女儿后代的时间支持没有受到新农保的显著影响。上述实证结论对探讨现有养老模式,构建更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三个国家试点区县的调研数据为基础,使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参加新农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家庭年均纯收入高、在参加新农保之前有过养老方面保障的农民,其参保意愿更加强烈;以务工收入为来源、以参加社会保险为首选支出项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的参保选择;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与农民是否参保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保险制度根据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性将缴费水平设计为5个档次,农民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和未来养老消费预期选择相应的缴费档次。辽宁省彰武县400户农户新农保调查显示,该县自新农保试点以来,新农保最低缴费档次格外"受宠",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主要是由于信任问题、心理问题、政策设计问题导致的。政府应当从制度本身和农民角度出发,树立公信力、完善政策设计、简化参保程序、加大宣传力度等,引导农户合理选择缴费档次。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育子女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为了老有所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农村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已同社会现实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引导农民改变养老观念是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邵阳市"新农保"改革试点收益对象为调研主体,调查研究国家养老政策的改变对当地农民养老观念的影响,旨在探讨农村养老观念的改变对于建立和健全现代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完善新农保制度不但提升了社会保障体系本省的需要,而且关系城乡统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根据2009年以来新农保在云南省的运行情况,对当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体包括:一农民缴纳的保费低;二农民参保意识薄弱,;三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难,基金统筹管理不善;四基本养老金标准低。因此本文根据我省的实况,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原则需要明确、机制需要优化、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养老模式和加大新农保政策宣传力度,破除农民陈旧思想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省新农保制度发展的对策,也为完善我省新农保制度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新农保试点的调查情况看,农民的参保率很高,但由于农民的负担能力低和激励效力不足,大多数人选择的缴费档次较低;对养老金待遇标准的满意度,在60周岁以上和60周岁以下的参保人中有明显差异。新农保应强化"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农民养老问题,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新农保),这标志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新农保制度的建立,从某种程度上将会使农民“养老不犯愁”,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本文以某个试点县为例,来研究和探讨新农保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最近几年来关于农民参保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因研究范围差异和缺乏一个共同的理论框架,不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互相矛盾。为对相关研究提供一个解释对话平台,从新制度主义角度提出了一个解释框架——制度场域。研究发现,在中国养老制度场域中,相关强制性法律条文对家庭养老制度进行了规制,社会互助通过共享伦理道德体系强化了家庭养老的观念,同时,通过向上的"捆绑条件"和向下的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伦理,新农保与家庭养老制度融合在一起。在制度互动的基础上,父母一方或双方年满60岁、主要在户籍所在地工作来获得收入、受教育程度低、子女数较少、所生活的社区互助频次低、对政府在将来承担更大养老责任持有高期望值、信任政府、地方政府对参保宣传力度大且能获得较多补贴的农民参保可能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新农保与低保如何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会议提出,新农保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年扩大试点,2020年前“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新农保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这标志着我国农民由沿袭几千年的单一的家庭养老,逐步过渡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城镇化与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等导致养儿防老和以地养老的传统保障模式逐渐弱化。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3年的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从家庭土地经营面积变化的视角评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农村居民自我养老保障的替代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对自我养老保障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参加新农保可以使农村家庭的土地经营面积减少14%。进一步将样本按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分类展开讨论,发现新农保对自我养老保障的替代效应主要体现在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较弱的居民中,新农保对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较强的居民影响不显著。建议政府在缴费与基础养老金发放两个环节共同发力,持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我是一名城市郊区的农民,现年40多岁,已经参加了新农保。我经常在城区打短工,雇主一般都是个人。为了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将来不给子女增加负担,我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没有职工或个体户身份不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只能参加新农保。我觉得很不合理,我跟城里人一样缴费,为什么不让呢?这是不是户籍歧视?山西读者伍先生  相似文献   

17.
周磊  姜博  王静曦 《保险研究》2015,(2):105-116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的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论证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在是否参加新农保决策中不存在逆向选择问题,而在新农保参加档次的选择中存在着显著的逆向选择问题,即预期寿命越长越可能购买新农保的最高档。新农保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可能增大个人账户基金缺口,影响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在政策改进过程中应该探索建立个人账户统筹基金,优化保险合约设计,强化新农保分散社会养老风险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不高、基础养老金偏低、缺乏配套措施等问题。新农保制度在农村的全面贯彻落实,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认识水平,加大财政支出,进一步完善新农保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合作收益视阈截至下农村养老支持力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加上农村年轻劳动力在比较收益的激励下向外流动等现实国情,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新农保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养老支持力的内容。养老支持力的多元化意味着现行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然而,以新农保为主的政府支持力在高参保率的"泡沫"褪去之后却产生了参保老人福利水平不升反降的"倒逼效应";经济转型以及家庭的结构性嬗变带来了家庭支持力来源的单一化;社会支持力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不稳定以及社区支持同质化下充满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和社区四位一体的农村居民养老支持力系统模式就成为缓解我国农村老人养老困境的必然选择。在该系统中四方支持力通过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并获得合作收益,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我国农村传统养老模式的保障功能日趋弱化,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当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在全国的启动,使得广大农民老有所养成为现实,但新农保在解决农村养老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文章通过对江西省新建县与修水县的调查来研究"新农保"方案在试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较为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