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吴雨  李洁  尹志超 《金融研究》2018,461(11):85-97
本文利用中国P2P行业代表企业“人人贷”网络贷款平台的交易数据和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实证研究了房价上涨对P2P网络借贷市场上的借款利率所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显著增加了P2P借贷市场上的借款利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房价上涨对P2P借贷市场上生产经营类、买房类和其他消费类借款项目的借款利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增加效应在生产经营类和买房类借款项目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此外,基于异质性的分析还发现,相比于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对三四线城市借款项目的借款利率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新兴互联网信贷市场的影响机制存在,这为相关部门制定房价调控和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提供了参考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李苍舒  沈艳 《金融研究》2018,461(11):98-118
基于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网络借贷平台数据库与网贷之家相关平台统计数据,通过构建Logit模型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研究2015年12月e租宝事件和2018年6月备案延期后的“爆雷”现象,本文着重考察投资者是否具备根据信息披露程度识别问题平台和正常平台的能力。本文发现,第一,信息披露程度是影响平台风险的重要因素:信息披露程度越高的平台,其运营时间越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越低。第二,信息披露程度越高的平台对抗风险的能力越强。风险传染期内,信息披露程度较高的平台,其成交量受市场负面情绪的影响较小。上述两点表明,总体而言,投资者重视平台披露的信息,并具备一定的信息识别能力。最后本研究也发现,上述两次风险事件期出现的问题平台是市场出清所需,它们和正常运营平台存在较大差异,尚无证据表明大量正常平台被拖累成问题平台。  相似文献   

3.
彭红枫  赵海燕  周洋 《金融研究》2016,430(4):158-173
本文以Prosper网络借贷平台上2007年12月至2012年2月的交易数据为样本,从文本分析的视角对比研究利率形成机制变动前后借款陈述对借款成功率和实际借款利率的影响。实证表明:在利率竞拍模式下信用等级越低的借款人越倾向于提供借款陈述,借款陈述的迷雾指数和文本长度都与借款成功率呈现“倒U型”关系,并与实际借款利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其次,在固定利率模式下,借款利率与借款陈述长度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与迷雾指数只表现出线性正相关关系;最后,在两种利率模式下借款人提供借款陈述都能降低借款成本,但是不一定能增加借款成功率,且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提供借款陈述对借贷行为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在P2P借贷机制中,充足且有效的信息是借贷双方在借贷过程中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针对P2P借贷中特有的借款软信息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的影响,论文利用拍拍贷6000条历史交易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发现信用等级越低的借款者越倾向体现借款软信息。因此,P2P平台要提高借款成功率,必须注重对借款者软信息的挖掘和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最大的P2P网络借贷网站拍拍贷为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网络借贷模型,研究影响借贷成功率的因素,并进行蒙特卡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借款利率、借款人历史失败次数对借款成功率有负的影响,而借款金额、借款人历史成功次数、信用积分、审核项目数对借款结果有正的影响。同时,借款人的性别、住宅情况也对借款结果有影响。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与传统金融相比,P2P网络借贷除应重视模式创新之外,更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的优势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和风险评估,从而为征信体系建设和借贷双方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对投资人的放贷决策有明显的干扰作用,能否有效识别来自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成为P2P网络借贷平台未来发展的关键.本文以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2016年2月和3月发布的借款标的数据为样本,运用Probit模型,对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能够识别来自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信用等级越高,风险越低,利率越高,风险越低;男性的信用风险要高于女性,而借款人是否婚配对于识别其信用风险有很大帮助;手机认证和户口认证在识别信用风险方面有同样的功效,央行征信认证报告有助于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7.
邱晗  黄益平  纪洋 《金融研究》2018,461(11):17-30
本文使用2011-2015年263家银行的年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基于蚂蚁金服用户数据构建的地市级数字金融普惠指数,探究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实质上推动了一种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改变了银行的负债端结构,使得银行负债端越来越依赖于同业拆借等批发性资金。负债端结构的改变导致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偏好上升,但是借贷利率和净息差都有所下降。即银行选择了更高风险的资产来弥补负债端成本上升所造成的损失,但并没有将成本向下游企业转移。此外,本文还发现规模越大的银行受到金融科技的冲击越小。  相似文献   

8.
王靖一 《金融研究》2018,461(11):153-171
现金贷具有高利率、无抵押、无场景、线上放款的特性,近两年来饱受争议。一方面,现金货因其服务对象为中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而具有一定的普惠特性,但另一方面,部分从业者无节制放贷则让行业逐步成为监管严管的对象。为了衡量现金贷利率对于贷款者贷款数量与逾期表现的影响,本文使用某现金贷公司2017年6月-9月全部贷款数据,利用其使用连续信用分对申请者进行分级、对不同信用等级赋予不同利率的特性,进行断点回归设计。研究发现贷款申请人对于利率有稳健的敏感性,同时道德风险并不明显,之后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分析影响贷款人利率敏感性的因素,并依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红忠  毛杰 《金融研究》2018,461(11):119-132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本文构建了P2P网络借贷平台爆发风险事件的结构模型,籍以从理论上来揭示P2P网络借贷平台爆发风险事件的内在机理。本文将P2P网络借贷平台爆发风险事件的问题视同为永久美式看跌期权的最优行权问题,并在几何布朗运动的框架内,根据最优停时理论求得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价值。继而通过使用Laplace变换法,本文给出了平台爆发风险事件的理论概率的显式解,并发现:平台融资人还款金额的增长率、平台融资人还款金额的波动率、风险准备金的规模等因素会对平台爆发风险事件的理论概率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还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平台融资人还款金额的增长率越大,平台爆发风险事件的理论概率则会越小;平台融资人还款金额的波动率越大,平台爆发风险事件的理论概率也会越大;风险准备金的规模越大,平台爆发风险事件的理论概率则会越小。  相似文献   

10.
从法律关系上看,P2P网络借贷平台本身的经营行为与P2P网络借贷行为的法律性质大不相同的两个法律行为。通过深入剖析各主要类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行为发现,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流向、单笔借款金额和对应出借人的数量,以及P2P网络借贷平台是否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借款人从事非法集资等,都会涉及触犯非法集资底线的问题。其中,对债权转让型P2P和保本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行为,不能直接等同于非法集资;但如果其经营模式选择不当,就会涉嫌非法集资或非法从事金融业务。为有效解决各类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法性问题,可以从改善资金托管方式、限制借款金额和出借人数量、强化债权转让管理、规范平台保证责任、赋予P2P网络借贷平台部分业务合法性等方面,加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行为监管。  相似文献   

11.
以人人贷平台上的交易记录为样本,研究借款描述对P2P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借款人对借款描述的字数越多,越不容易获得借款,并且借款利率越高。这是因为,借款描述的字数虽多,但未能体现借款人的信用,无法增加出借人的信任和降低交易风险,因此,借款描述的字数越多,反而更不容易成功获得借款且借款成本较高。如想提高借款成功率和降低借款成本,借款人更应注重借款描述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下要求金融的创新自由式发展,此时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其中网络贷款以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得到迅猛发展,同时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渠道。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些许问题,由于网络的交易的特殊性它往往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而这恰恰使得投资者承受着巨大的损失。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也会引发出借人之间往往会出现羊群行为。而羊群行为是通常是多个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它对于借贷关系的形成和借贷的投资收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网贷平台当中的羊群效应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投标数量、借款金额等因素对于借款的影响,并由此检验其存在着羊群行为。并对以后提高P2P网贷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2005年2月下旬,我们在浙江省内的杭州市、温州市、瑞安市的24个储蓄网点对1440名储户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00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城镇居民当期收入增长较快,对当期物价满意度上升,但对未来预期收入的增收信心略有下降,对预期物价走低的信心转强;储蓄存款仍为居民的主要金融资产,居民的储蓄意愿缓慢上升,其他类资产比重则上升明显;民间借贷(私人借款)有所抬头;居民购房消费意愿仍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14.
随着P2P网贷行业"去担保化"政策的出台,平台自主担保、第三方担保等模式逐渐退出该行业,保险成为P2P平台化解市场风险的管理手段之一。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保险参与机制下P2P借贷双方两大群体之间博弈的复制动态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演化稳定状态,即保险的介入是否有效约束借款人违约行为,以及能否促进投资者投资积极性。研究表明,借款利率以及信用信息共享水平直接影响借贷双方策略选择,借款人缴纳保费的政策可有效约束借款人违约行为,保险公司风险分担比例越大越能有效激励投资者投资积极性,在满足一定参数条件下,借贷双方博弈演化稳定于(放贷,守约),从而为监管部门引入保险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人人贷”的历史数据为研究样本,从风险补偿的视角,研究互联网金融利率定价能否有效覆盖违约风险。研究结果表明:P2P产品的借款利率整体上低估了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投资者对借款订单信息、借款人个人信息以及信用评估信息存在不同的风险敏感性,对借款期限、借款金额、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婚姻状况的风险敏感性较高,而对借款人的工作所属行业、工作时间、年龄、学历信息的风险敏感性较低;在不同的P2P细分市场中,由于投资者的风险敏感性有所不同,其对借款人所要求的风险溢价也有所差异,进而产生了部分细分市场中违约风险被低估或者高估的现象。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利率定价机制并不能够准确反映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为此,要反思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定价和风险控制机制,从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着手,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要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夯实利率定价准确反映风险的基础;要推动互联网金融平台优化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机制,引导投资者对信用评估信息给予关注和重视;要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引导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违约风险及其他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定价。  相似文献   

16.
董望  陈俊  陈汉文 《金融研究》2017,450(12):191-206
本文以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分析师跟踪、盈余预测精确度和分歧度三个方面考察了内控质量对分析师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控质量越高的公司能够吸引更多的分析师跟随;内控质量更高的公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也显著更为准确,不过上述经验关系只存在于高估实际盈余的样本组中;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内控质量影响了分析师预测分歧度。本文在拓展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研究和分析师决策过程研究的同时,研究结论也对当前的市场监管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立 《甘肃金融》2013,(9):75-75
制约农村金融需求的非正式制度因素分析(一)传统的"小农意识"影响着农村金融需求。对甘肃省礼县的调查显示,贫困地区农村金融需求构成中,生活性借款比重较大,占比达到48%,一方面说明农户购买力过低,生活压力大,另一方面也表明农村生产经营性金融需求不高。农户及其借款行为带有明显的小农经济特色,农户拥有的财产、受教育程度和村镇富裕程度对金融需求影响显著,而且农户借贷偏好年利率低、担保抵押少、决策时间短、满足程度高和期限灵活的借贷资金,具体表现为农户对政府救助性资金的需求优于金融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资者面临的骗局和连锁风险,是否是互联网金融羊群行为的必然结果呢?如何建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才能在不影响互联网金融融资效率前提下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呢?在改进的MNL模型基础上,通过研究我国P2P网络借贷羊群行为的性质及其背后的信息驱动,回答上述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P2P网络借贷市场上存在着理性的羊群行为;其背后的信息驱动因素依次为平台信息、项目信息和借款人信息。因此,我国网络借贷市场不会由于投资者羊群行为引发市场风险,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的重点在于,强化投资者保护、完善和统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评估和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9.
廖理  吉霖  张伟强 《金融研究》2015,(3):146-159
尽管借贷企业历来看重借款人的学历水平,但对学历与借贷的深入探讨却较为缺乏。借助新颖的P2P数据,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假说并展开研究:从借款者违约结果方面,高学历借款者是否违约概率较低;从投资者投资决策方面,投资者是否更愿意借钱给高学历借款者。实证结果表明,高学历借款者如约还款概率更高,高等教育年限增强了借款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但是,投资者却并未亲睐高学历借款人,在通过教育程度识别信用风险的行为上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以来,国家逐步放开了民间小额贷款的限制,并制定了一些列扶持政策,民间借贷得以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民间借贷利率总体呈上升态势,远高于法律规定,加之一般情况下借贷双方均不愿公开自己的借贷行为,使相关部门难以获取全面、真实的统计信息,也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同时,民间借贷一般只用于弥补短期的资金缺口,资金供给和使用依附于短期的经济行为,受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经营状况及不可预知因素影响,使民间借贷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不利于借款企业自身与地方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对民间资金进行相关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使其透明化、合法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