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股市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弊端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减持国有股到全流通问题,再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反映了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继军 《经济师》2006,(4):128-129
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于2005年5月开始实施,市场预计未来三年内所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实现全流通改革。中国证券市场将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变革,真正走向一个“同股同权”的证券市场。由于股票定价基础发生根本性改变,相应地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必须作重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的这一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国有股减持与股市风险化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股市高风险的深层原因在于股市中的上市公司缺乏投资价值,而这又源于上市公司的国企病。要根除上市公司的国企病,关键在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作到这一点,就要求对国有股权进行转让或减持,以分散股权。国有股减持的方法有许多,我们则认为专门为国有股减持与流通设计一个“G股市场”方案是可行的选择。其核心内容是:设立国有股权投资基金,然后,向投资发行基金单位,用发行基金单位所筹措的资金购买国有股;同时,开辟国有同法人股的流通市场(G股市场),向机构投资售卖国有股。  相似文献   

4.
本文反思了从经济理论角度,探讨了国有股减持为何一度呼声很高,后来却在现实中遭遇严重挫折而被迫停止,分析了关于国有股减持的主要流行理论,如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全流通”理论,存在哪些缺陷并导致了同原设想相反的实践后果,未能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反而导致不稳定。本文指出依靠一次性出售国有资产,难以成为社会保障资金的长期来源,阿根廷、俄罗斯私有化加速了社会保障体系瓦解。本文还论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方向,怎样借鉴美国股市、公司丑闻的教训,防止泡沫投机危害促进股市稳定发展,还提出了建立国有股流通稳定基金的政策设想,主要应按经济规律促进国有股的适度流通,实现有进有出的国有资产结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5.
虽然近期国务院决定停止在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但是由于国有股减持的工作仍在继 续,只是政府在具体做法上有所改进,所以对国有股减持的研究仍有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国 有股减持实质上是一个重大的财政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元财政模式的特有现 象,国有资本的运作应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在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中存在了博弈精 练纳什均衡解,即能够在国有股减持问题上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应 能预测结果并提出切实可行措施,从而最终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  相似文献   

6.
汪玲 《经济导刊》2002,(5):54-60
2001是我国证券市场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证券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证券市场市场化的法规和政策,其中影响最大、意义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推出与实施。在2000年6月22日起执行的国有股减持办法被暂停执行之后,证监会公开向社会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力图经社会各界“合意”来寻求成本最小、成效最好的减持方案和设计。对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讨论如火如荼地持续进行,经济理论界和金融证券界对国有股减持的市场影响、总体方案、减持原则及减持价格等生要问题进  相似文献   

7.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非的主要问题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比例过大且不能流通,带来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国家股、法人股的逐步上市流通,减持国有股,国有股权转让,以及送配股、转配股的逐步上市流通等多种途径,以实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二元结构难题及破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资本市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二元结构问题制约着股市的良性发展 ,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是股市全流通。国有股减持和股市全流通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但两者绝对不是等同的。对中国资本市场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的不仅仅是国有股减持或股市全流通 ,而是企业内在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芳 《广东经济》2002,(3):36-38,35
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叫停"国有股减持"后,引发了新一轮对"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大讨论,形成了七类两派有代表性的意见:以张卫星为代表的"全流通"方案和以"净资产"为基础向流通股股东配售的方案,前一方案从规范证券市场的角度出发,设计大胆,受到一些专家的赞同,如吴敬琏教授即撰文提出"全流通";而后一方案也受到各界的追捧,呼声很高.究竟哪一种方案更切实可行呢?撇开各个方案的利弊分析,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国有股减持"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减持国有股,有关专家提出了许多方案,但多数方案没有明确的定价方式,而减持国有股的关键是确定减持价格,根据A股平均价格对流通量统计模型,我们可以找到减持国有股的一定价方法,它既能最大限度地收回国有资产的升值效益,又不会对股票二次市场形成冲击。  相似文献   

11.
比较当前各种国有股减持方案,国有股全流通再逐步减持的思路对一次性解决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流动性问题,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最为切实可行的.但这一方法尚为妥善解决的问题就是国有股应按照什么样的价格和流通股并轨,几次国有股减持的试点最终都因定价的不合理以失败告终,目前以净资产为基础的国有股定价方式存在很大弊端,至此,我们提出国有股流通与减持定价的具体方案,主要运用市盈率定价的方法,目的是使市场具备投资价值,同时通过增配股份对原流通股东的补偿确保建立一个利益均衡机制,最终实现国有股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市场供求形成的价格进行减持.  相似文献   

12.
许尚德 《经济师》2005,(3):108-109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深入 ,证券市场也不断与国际市场接轨 ,新股全流通发行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介绍了目前我国新股发行及股权分裂的现状 ,分析了新股全流通发行在存量国有股减持定价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了在我国实行新股全流通发行的迫切性 ,并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曾晓洁  冯科 《新经济》2004,(12):48-50
国有股的全流通是整个中国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顽疾。经过市场这两年的走势,人们越来越发现如果不解决国有股全流通问题,中国证券市场将无法健康稳健的发展。国务院年初出台的《关於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九点意见”),其中关于全流通的论述已引起市场高度重视。在第三部分第6段中,《意见》明确要求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减持国有股应有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有股上市流通实验不够成功 中国证券市场的最大特色与最大难题是存在以国有股为主的占股票总额2/3的非流通股和国家如何减持国有股问题。中国证券市场的原始设计者将同一公司的A股分割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目的是要达到双重目标:既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募集资金,又不能失去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当证券市场放开价格管理,流通股价格节节攀升、非流通股则未同时获得增值从而造成巨大的资本价格落差以后,证券市场便出现了要求“同股同权同流通”的强大舆论压力。  相似文献   

15.
国有股减持与员工持股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股减持是党中央,国务零伤出的重大决策,是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在二级市场将其视为“重大利空”而节节下挫,证监会暂停现行国有股减持方案实施的情况下,探索国有股减持的新途径,新方法就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将国有股减持与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结合起来,是本探索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6.
国有股减持修正案的设计原则、定价机制和资金运作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问题是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考虑了众多复杂因素和现有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上市公司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三种国有股减持修正案,并对国有股减持的设计原则、定价方式、减持顺序、减持资金运作模式、其它主要减持方案评析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冷静看待"股权分置"改革试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叫停国有股减持以来,解决国有股问题的工作一直停滞。经过三年多的讨论与研究,中国证监会近期又重新启动了“股权分置”的改革试点。中国证券市场自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以来,股  相似文献   

18.
"国有股减持"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股减持”作为国有经济调整及完整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举措,理当深受欢迎并付诸实施,然而,由于该项政策的目标,实施、方式以及价格机制存在偏差,导致尝试失败,并引起市场震荡,对国有股减持的目标,方式及价格机制等问题需要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汪洋  田晓东 《现代财经》2003,23(10):24-27,47
国有股形成的特殊背景和必须减持的市场要求,决定了我国股票市场大盘在国有股减持信息公告后,以熊市波浪状运行的态势。唯有国有股以协议方式向非国有单位、企业等机构投资者出售,分段交易操作,分散风险;同时,沪、深二市大盘在普通投资者“淡市心理”抛售股票的影响下,使市盈率降至“国有股以市价减持”的市场可接受程度(价格);以“两头靠拢”的方式,实现议价和市价减持两者趋于一致,使国有股减持被市场所接受,我国股票市场就可以解决非流通股本这一顽疾而进入以市场运营机制运行的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比重约2/3.这种股权结构不利于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国有股需要进行减持,但即使是存量调整,资本市场也无法承受.国有股减持新思路可以有效解决资本市场容量不足这一过去国有股方案所无法克服的障碍.同时,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现代企业制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