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当前正处于初创阶段,用不含社会保障收入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指标来衡量宏观税负的高低,通过与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进行国际比较发现,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并不是太高。应以完善政府财政收入制度,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等手段来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宏观税负水平。  相似文献   

2.
政府部门、纳税人和财税专家等对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做出了不同的判断。这是我国财税制度缺陷造成的结果。消除对税负的认识分歧必须在重新界定政府收入中税收范围的基础上,准确度量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并建立税收支出制度和加强税收征管以消除税种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的偏离,构建民生财政以实现纳税人权利义务的统一,降低间接税比重以减轻税负转嫁对消费者的影响,下放税收立法权以减少非税收入负担。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辽宁省税收收入也实现了稳定增长。2007年全省税务系统共完成税收收入1810亿元,相当于1994年的5.8倍,比2000年提高了2.2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为满足公共财政需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与此同时,全省宏观税负水平也逐年提升,2007年,全省宏观税负达到16.4%,比1994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大口径宏观税负受制于制度外收入数据而与IMF成员国不完全可比,中口径宏观税负则不能进行国家之间的比较.基于财政收入统计层面的三种宏观税负都不能准确度量我国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和政府可支配资源的多少,应采用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的政府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度量我国的宏观税负.研究结果表明,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的我国宏观税负高于发达国家,而基于IMF政府收入口径的我国宏观税负则低于IMF成员国.  相似文献   

5.
通过规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说明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提高地方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有助于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获得通过完善分税制和优化地方财政结构以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回顾现有的研究我国宏观税负的文献,分析发现比较适合用来衡量我国宏观税负的是中口径宏观税负,但应该考虑预算外收入。税收弹性的统计分析表明税收弹性是均值略大于1的随机变量。根据2000-2010年我国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超过居民消费的增长,对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与人均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的多元面板动态GMM估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组织财政收入尚未对居民消费造成显著负面影响。考虑到我国基尼系数高于国际公认警戒线的现实,一方面,我国应继续进行税制改革,直接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另一方面,还应减轻个人和企业慈善捐赠的税收负担,鼓励捐赠,间接改善收入分配并拉动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7.
2001年上半年,山西财政呈现良好运行态势,尤其表现在税收改革方面,调节成效显著,征管力度加大,主要特点有三:一是税收收入保持强劲增长,有力拉动了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二是工商税收及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均衡性明显提高,主体税种成为拉动整体税收增长的基础;三是财政支出执行基本正常,重点支出得到保障,但同时仍存在财政收入增长基础不稳固,宏观税负水平偏高等不同忽视的问题,税收收入前高后低的态势也已显现。2001年下半年,我国宏观调控继续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基础,山西宏观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的态势,GDP增长率将能达到7.6%左右,财政收入增长率达到20%。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困难的表现:一是财力严重匮乏,二是债务依存度过高。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比重偏低,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和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偏低。因此,要振兴财政必须大力提高两个比重,其有效途径在于完善现行分税制体制,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两级理财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培植财源;规范分配秩序,实现税收归位,逐步构建起税收增长率快于GDP增长率的理财机制。  相似文献   

9.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国与国之间的宏观税负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从经济发展阶段、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判断,我国的宏观税负与变动趋势比较合理。从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来说,我国的宏观税负并不高。从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的关系度量,个别纳税人和税种的税负有降低的必要。从税收与非税收入的搭配来衡量,非税收入偏多。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税负分配结构来判断,我国必须建立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模式。从财政支出的用途判断,需要财政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宏观税负进行了纵向和分地区考察,并将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采用1985—2010年的样本数据,基于巴罗模型,利用计量方法估算出我国最优宏观税负水平应介于22.96%—23.36%区间。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宏观税率偏高,应在总体上减税,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提高财政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PTA)当前正处于初创阶段,用不合社会保障收入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指标来衡量宏观税负的高低,通过与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进行国际比较发现,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并不是太高。应以完善政府赌政收入制度,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等手段来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宏观税负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月娥 《新智慧》2004,(2B):54-55
税收负担是衡量纳税人因纳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程度(简称“税负”),其实质是国家与纳税各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分配关系。税负分为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两类。宏观税负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其高低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的集中程度及财政功能的强弱。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实际税负情况。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电信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电信业的巨大发展并未给国家财政带来与之相应的增长,税收的宏观经济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具体体现,电信业的平均税负甚至低于全国宏观平均税负水平,营业税税收增幅与其发展极不匹配,高利润低税负之间的强烈反差导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提高电信业营业税税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国家财力相对于经济发展严重不足导致国家财政的职能和宏观调控能力被大大削弱,是我国财政近些年来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国际比较来审视我国财政收入的变化趋势,分析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的严重后果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广东省1978年—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宏观税负对财政民生投入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宏观税负对财政民生投入总体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小于财政民生投入对自身的影响,这表明财政民生投入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纳税人税负的提升并非推动财政民生投入增长的首要因素,税收负担与财政民生投入的协调性尚需进一步强化,必须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基本和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财政则一直处于紧运行状态,突出表现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税收的大量流失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通过对税收流失原因及其结果的分析,探讨和研究治理税收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存在"重筹集资金,轻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征收的18个税种中有16个税种都参与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参与初次分配的税收收入不仅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较高,而且多为转嫁程度较高的税种,使得税负最终的承担者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慢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不能体现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参与初次分配的税种优化意味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公平化程度,意味着国民收入向居民让利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使用长三角41个城市2008—2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数据,考察税收努力、宏观税负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论表明:长三角地方政府税收努力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宏观税负的提高不利于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着“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提高→宏观税负增加→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下降”这一间接作用机制;长三角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越高,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抑制作用越明显,而宏观税负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负向影响则随着宏观税负的提高而不断削弱。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国与国之间的宏观税负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从经济发展阶段、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判断,我国的宏观税负与变动趋势比较合理。从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来说,我国的宏观税负并不高。从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的关系度量,个别纳税人和税种的税负有降低的必要。从税收与非税收入的搭配来衡量,我国非税收入偏多。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市级财政分税制自建立以来历经两次调整,各级财政仍缺乏自给能力。在主体税种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主体税种在政府间的分配比例与财政自给能力正相关,财政职能在政府间分解多少与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因而,增强河南财政自给能力要把主体税种和政府职能在政府间科学划分,辅以预算外资金转入预算内管理、中央下放税收立法权和取消乡级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