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倾向、研究与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以及自主创新效益四个方面各指标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入手,对各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说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以及各省市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在绝对量方面,东部优于中西部;在相对量方面,东部的优势不太明显。总体而言,东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总量上保持高增长的同时,其经济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展现出蓬勃生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民营企业即国有和国有控股以外所有的企业,包括:个体、私营、集体企业, 不包括港澳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通常等同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称谓。1979年,民营经济创造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相对发展率测量了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描述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以及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经济的相对发展率差距很大;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差距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经济差距正在逐年拉大;从贡献率的变动趋势上看,东部和中部内部差距对全国整体差距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而西部的贡献率呈波动特征;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从1979年以来对全国整体经济差距的贡献率呈持续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如何实现区域经济之间的平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典型的地区——粤、苏、浙三省根据各自要素分布的特点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资本密集型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人力资源与外资密集型的工业园模式、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模式。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东北部、中部、西部等各经济区域实现经济发展与赶超战略的关键在于根据自身要素分布的特点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建立起相应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集中度变化特征及其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相关数据分析,揭示出中国制造业企业一般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新时期中国制造业企业聚集的区域模式。研究发现:①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处于行业不断集中的趋势,但也出现过集中度下降的现象;②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其内部集中与扩散现象并存;③可将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布归入7大经济区域,并表现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相对一致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宋歌  项雪纯 《技术经济》2021,40(2):75-85
本文运用2005-2013年长三角制造业新建企业微观数据,结合离散选择模型,探究企业异质性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特征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研究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合理解释了中国新建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特征的企业之间,区位因素的作用存在差异,企业异质性对区位选择的影响是多样的.随着企业员工数量的增加,新建制造业企业倾向于选择中等水平的城市,在竞争激烈的发达城市选址的可能性降低;国有所有制对企业的区位选择没有显著影响,而外商投资企业则倾向于选择较发达和外资制造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与外商投资企业相似,高技术企业也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198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与中国东高西低的经济梯度相反,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反而具有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中更高的工业资本深化程度,基于这一反常现象,我们对中国工业资本深化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式分权体制所引致的财政压力与竞争激励下,地方政府对本地工业化进程的积极干预导致了区域投资结构的失衡,这种失衡表现为金融信贷的扩张以及针对国有工业部门的投资倾斜,两者的共同作用显著推动了中国区域层面的资本深化过程;西部地区相对最高工业资本深化程度也与其金融信贷的高度扩张以及国有工业部门资本的超量积累存在很大关联。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工业的资本深化更多地是一种体制现象,相关对策也应更多地从体制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物流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西部省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对中国西部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西部各省域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现状。通过采用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进行了区域物流业及其相关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的相互影响调查,反映了西部各省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关联度之间的互动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取得西部省域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并不显著的基本结论,西部各省市区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关系在不同省域存在明显的差异;西部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在产业间不同,地区间也存在着差异,应当探索符合区域自身特色的物流业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私营建筑经济主要是指纯粹私营经济、国有或集体经济中属于私营经济的成份、名为国有或集体实为私营的建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由于建筑业和建筑产品具有特殊性以及"所有制歧视"的存在等原因,使得私营建筑经济发展与私营工商业相比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但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并促进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发展状况的产业关联协调指标体系,测度并比较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三大区域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胁迫因素均体现为传统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R&D经费内部支出;但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发展的主要胁迫因素存在地区差异,东部为新兴产业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中部为企业数量和利润总额,西部为R&D经费内部支出和工业总产值。总的来看,尽管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关联度都在中等以上水平,但整体协调度均不高,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中部高、东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三大区域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均未形成显著的良性互动。同时,不同区域协调度也存在较大的时空演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0-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各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各所有制企业对外源性技术来源的吸收效率。结果发现,不同技术来源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所有制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国外技术引进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国内技术购买对民营企业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它类型企业没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作用,对民营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自主研发显著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而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考察吸收效率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各种来源技术吸收效率整体较低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创新激励政策对国有和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异质影响,弥补了现有研究假设创新激励影响同质化的不足。文章研究发现,相同的创新激励对国有和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增强竞争有利于国有企业但不利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刺激性产业政策和财务宽松度提高则不利于国有企业但有利于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两种不同政策对相同所有权性质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铝轮毂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汽车轮毂企业正在开始新一轮的改制 ,大部分已非公有化 ,民营化企业将成为推动中国轮毂行业的重要力量。我们应把握好这一行业的改制机遇 ,抓住国际市场上汽车产业竞争已转入成本竞争阶段这个有利条件 ,将汽车轮毂产品带入一个“中国制造时代” ,力争成为世界上的轮毂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差异日益凸显,这些差异不仅有来自于民营企业在规模竞争力上、效率竞争力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民营企业结构竞争力上的差异。为此,提出了结构竞争力的概念,即企业结构所具有的量变和质变作用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构建了企业结构竞争力模型,并运用该模型以沪苏浙三省(市)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企业结构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研发效率进行了度量,着重度量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出口、消化吸收经费投入等因素对该产业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通过企业所有权性质与研发效率的对比分析发现,国有企业研发效率整体偏低,但近年呈上升趋势,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和消化吸收经费投入与该类企业研发效率显著正相关;三资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研发效率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消化吸收费用对其研发效率提高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 ,对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 1 )影响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依次为 :职业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工资福利水平 ,雇主对经理人的诚信 ,收入与晋升的公平性 ,企业的规模与形象。 ( 2 )民营企业在经理人职业发展空间这一最重要因素上的吸引力已经超过了国有和外资企业。这预示着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最终可能会被打破。只要相关的制度完善 ,中小企业对经理人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 3 )与国有和外资企业相比 ,民营企业对经理人的综合吸引力仍然最低 ,但已经接近国有企业。 ( 4)上述最重要因素对民营企业综合吸引力改善的边际贡献的大小顺序为 :职业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收入与晋升的公平性、工资福利水平、企业的规模与形象、对经理人的诚信。 ( 5)与国有企业进行人才竞争时 ,民营企业应优先提高职业发展机会与空间、对经理人的诚信和工资福利水平 ;与外资企业竞争时 ,则应重点改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收入分配与职务晋升的公平性以及企业的规模与形象。  相似文献   

17.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外资、民营企业承接困难;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侵害及债务性负担过重等等。因此,我国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因特殊的时空约束和渐进改革的制度安排,国有无形资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赖以顺利进行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考察湖北省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资本化的实践,总结了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无形资产资本化遇到的结构失衡、产权模糊和披露缺陷等三大障碍,并针对上述障碍提出在国有企业改制中过程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企混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可以从资源效应与制度效应两个方面加以阐释:一方面,国企通过获得互补性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国企通过融合非国有股东制度活力激发创新动机。基于2013—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验证混改程度对国企创新效率的影响关系,并证实不同内部经营风险与外部竞争风险下,国有股比例对创新绩效具有差异化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股权比例较低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发挥非国有资本的差异化制度优势,国有股权比例较高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发挥国有股东的资源优势。国企经营风险过高或市场竞争风险过低,能够强化国有股权与创新绩效的U型关系。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国有非制造企业股权与创新绩效呈U型关系,而国有制造企业中二者关系不显著。结论可为分类推进国企混改,提升国企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将夯实乡村振兴之产业基础,带动农民共同富裕,而企业自身发展存在金融需求。本文匹配1998—2015年中国农业企业数据与金融许可证信息,探究银行业竞争对农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提升了农业企业生产率,考虑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通过促进贷款可得性来提高农业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分析显示,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大企业,对老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新企业,对民营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同时,企业的资产规模、流动资产、资本密集度、负债水平等对生产率有显著影响。为优化农村金融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