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前入库后高水分粮食除组织人力、物力晾晒外,通常采用气调储藏、化学保藏等方法,使高水分粮食得以安全储藏。采用机械烘干、机械通风、去湿处理等方法达到降水的目的。中央储备粮安阳直属库对高大平房仓进行隔热保温处理,利用安阳地区冬季气温在50c以下的有利条件,储藏含水分13.6%的小麦,试验证明低温储粮,水分一直保持在13.6%左右,避免了经济损失,减少了储藏费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劳动,并且延缓了粮食品质陈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储粮粮堆由于气候原因存在一个巨大的“冷心”,冷心的应用主要方式为膜下环流均温控制和缓式通风上调冷心控粮温,这两种方式都是利用冷资源进行的粮温控制。而目前的粮堆增湿方式主要为湿膜机增湿和各种调质机增湿,利用“冷心”增湿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利用冷心增湿,内结露现象很严重,而且容易出现局部水分偏高现象,且违反机械通风操作规程1。但通过缓式通风的精确掌握和粮堆增湿理论的精确控制,精细控制,大胆试验,事实证明冷心内结露增湿方式是可行的。试验将出仓前平均水分13.5%提高到最高14.8%,平均水分14.1%,达到试验预期目的。试验仓出仓验证实际增量21.05t,效益十分可观。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资源浪费,为粮食安全和粮食水分这对矛盾体找到了一个在实践中切实可行的平衡点,它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也必然会成为将来的一种常态储粮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3.
高大平房仓高水分晚粳谷通风降水渡夏保质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南方高温高湿地区不耐储的高水分晚粳谷(粮食水分14.6%~15.5%),在高大平房仓如何实现低温渡夏安全储藏问题。湖州直属库通过采取科学储粮管理模式,运用多种控温储粮手段,综合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来保持储粮的新鲜品质,在晚粳谷储粮渡夏技术方面作一些摸索:并为半安全晚粳谷在高大平房仓长期储藏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幅员广阔,气候条件复杂且悬殊很大。同是南方,各省的气候都有较大的差别,同是广东省,南、北之间气温也有差别。广州市座落我省南端,近几年,如94、95、96年,据资料统计,全年最高气温37℃,平均22.9℃;相对湿度最大100%,平均为74.2%。随着改革开放,流动人口急剧增多,为了保障供给,调入我市场粮食也随之增多,其中难免调入了一些高水分粮,如94年高水分粮的保管量就占粮食总保管量的14.6%。因此,在那样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为了安全储藏高水分粮,多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在工业需求的拉动下渐趋活跃,收购水分也逐年走高,这给中央储备玉米轮换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适应当前粮食市场的发展形势,解决中央储备粮轮换中存在的问题,浙江中谷国家粮食储备库对偏高水分玉米的储藏进行了实仓试验,利用磷化氢控霉、机械通风等保管方法,确保了储粮安全;同时,还开展了加工前的调质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6.
2011年冬季对2号仓(玉米)、3号仓(籼稻)、6号仓(小麦)、15号仓(粳稻)4个试验仓进行节能减排通风减损实仓试验。当引入粮堆后的仓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大于等于粮食水分增加2%时粮堆空气的相对湿度,但小于粮食水分增加3%时粮堆空气的相对湿度同时外界温度与粮温温差大于等于6℃时利用轴流风机进行通风。冬季通风结束后2号仓平均粮温9.9℃,水分增加0.1%,3号仓平均粮温9.1℃,水分增加0.9%,6号仓平均粮温11.4℃,水分减少0.1%,15号仓平均粮温10.2℃,水分增加0.1%。  相似文献   

7.
对即将出库的粮食进行调质机械通风。主要是为了增加粮食水分。补偿粮食入库时因水分较高而进行的降水机械通风或粮食储存期间水分自然减量而造成的粮食数量损耗。事实证明。因上述原因造成的粮食水分减量是比较严重的。中央储备粮临沂直属库沂南分库2001年和2002年入库的粮食.经过34a的保管,出库时水分平均下降1%-1.5%。如果不进行调质通风。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这种情况。中央储备粮临沂直属库沂南分库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对两口仓所储小麦进行了利用大气条件进行调质通风和利用加湿器进行调质通风两种方法的调质通风试验,自我探索,自我实践,在试验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也积累了一点经验。现结合试验情况,将两种调质通风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对两者的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8.
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后,粮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种经济主体的参与,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由于中央储备粮购销、轮换工作涉及面广泛.关系到中储粮的质量,涉及到保护农民利益和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的需求,涵着计划和市场的结合.从粮源收购到粮食销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笔者从近两年来的实践,结合企业实际,就粮食轮换中出现的难题及对策建议。浅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8.5.4转筒烘干机的类型 粮食系统使用的升举式抄板中心角变化的转筒烘干机是在普通的转筒烘干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大部分筒体埋在炉气的气道里。炉气先在筒体外加热筒壁。以热传导方式加热粮食,然后再从简体前端的腰形孔内进入简体内部与粮食形成并流。以对流换热方式,将热量传给粮食,使粮食得到干燥。由于有传导和对流两种方式传热,这种烘干机常称为双热式转筒烘干机。我国粮食系统使用的转筒烘干机。大多属于此类。这种烘干机的生产能力有大有小.大的达到15~20t/h。在简体内降低水分1%-1.5%。粮食部门使用的双热式转筒烘干机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例如。直径为1.2m.长8.5m的双热式转筒烘干机。使用稻壳作燃料.烘干稻谷时。当稻谷原始含水率为17.5%,通过简体。一次降水1.2%。稻谷出口粮温52-55℃,烘干机的生产能力达23t/h。通过冷却后。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央专项储备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粮食的陈化。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建立后,由于轮换机制的建立,费用补贴渠道的畅通,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粮食陈化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陈化粮问题,作为一个专门从事专储粮管理的企业,必须有控制轮换风险的手段,即要建立专储粮轮换基金。通过专储粮轮换基金,来调节控制轮换购销价差盈亏,以保证直属库因国家需要储存减少到补贴收入不能为继的最低费用支出,来保证储存、销售中自然损耗、损失粮食的及时补充,以最终实现存储安全、保质保量、随时调用、效益良好的管理目标。一、以直属库为主,分级建…  相似文献   

11.
在保温被为粮垛保温材料进行控温储粮的研究基础上,揭阳直属库又开展粮堆“移动式小空调+保温被”控温的储粮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移动式小空调适时进行补冷和循环均温、保温被五面覆盖的隔热保冷,互为补充、增效,有效地控制粮温,减少了储粮水分流失,延缓了储粮品质变化,抑制了虫霉的生长繁殖,较好地实现了非标准仓控温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山洞库具有良好的防潮保温隔热功能,特有的相对恒温密闭效应能使仓内粮食符合低温、环保、绿色储藏要求。在提倡环保、节能、低耗环境下,利用已有自然资源,发挥山洞库储粮环境优势,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保证储粮安全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费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降低消耗。  相似文献   

13.
浅谈基层粮食企业仓储管理现状及科学保粮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粮食仓储管理面临着管理粗放,条件简陋,人员素质低,科技含量缺乏等诸多问题;为此,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改善储粮条件,建设绿色环保科学储粮体系,确保粮食储藏安全和品质安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粮油生产作为重要的经济和生存手段,粮油的储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我国粮油的储藏技术也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新购的粮食,由于温度水分比较高,通过合理的熏蒸、机械通风等作业环节,有效杀死粮堆中的害虫,并降低新粮的水分、均衡粮温,提高储粮的稳定性,解决新购粮的安全度夏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下库小体积包装粮堆,利用小型移动式制氮机,以循环置换法将氮气充入,使粮堆氧气浓度降低到2%左右,并保持2个月以上,通过3个月的监测,此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将几种储藏方法从材料、方法步骤、粮情变化、粮食品质变化、经济等方面作比较,供保粮单位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参照了国家粮食低温库和节能保温建筑对墙体导热系数指标要求的基础上,并根据所在第四区储粮生态区划,对北京市储小麦的新建平房仓设计提出了墙体导热系数指标,进行了热工设计。这对其他地区储存其他品种粮食的平房仓墙体热工设计可以起到模板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粮食发热现象是保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减少发热现象带来的危害,应认真对待以下3个问题:①找出粮食发热现象的9个方面的原因,为预防及发热后的处理提供依据。②在保管过程中,预防在先,采用9种有效措施防止发热现象的发生。③粮食已出现发热现象,就必须根据产生发热的不同原因,分别进行通风、降温、降水、杀虫、翻仓等手段进行及时处理,减少粮食损失。  相似文献   

20.
浅谈玉米特性与安全储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影响玉米储存品质变化的特性因素,从保管实际出发,提出防霉、防虫等调控储粮环境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