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金融改革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5月存款保险制度正式运行,10月24日利率市场化最后一步存款利率上限也已放开.从国际经验看,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在岸金融市场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当货币国际化进程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同时进行的时候,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联动关系更为明显.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序推进以及利率市场化加速的背景下,本文基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以扩展的利率平价理论为研究分析框架,对离岸和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联动关系以及离岸市场人民币利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及汇率风险类别,提出了应对汇率风险的措施及建议,对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为内地的发展提供了举足轻重的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政府力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完备金融市场的香港成为构建离岸人民币中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排头兵。香港已经建成了规模庞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这一市场的波动和走势对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干扰和影响不可轻视,关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文章分析了在岸人民币市场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发现两两之间并不总是存在引导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及对策:金融市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金融市场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着手,深入分析了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在金融市场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全球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国际化如今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可兑换性限制,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国际货币惯性与霸权阻滞,国内经济下行风险等问题。因此,在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人民币的可兑换性,有序推动金融市场完善,促进国际货币的多元化,稳定经济促进金融开放等策略,以期积极、稳妥地拓展人民币国际化渠道,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强大的综合国力、较大的国际贸易占比、可自由兑换且具开放的金融市场、健全的金融体系和遍及全球的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和关键保障。鉴于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有的金融市场和监管缺失、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程度不高、未完全自由兑换、交易网络狭小、国际影响力不足等诸多制约因素,有必要从人民币的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等层面全方位推动其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历史与主要国际货币的变化相对比,通过相关性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定量研究发现,货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之间是高度相关、彼此促进的;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为本币国际化提供重要的市场平台,而没有充足证据显示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会必然促进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经验启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要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相匹配,具体要加快推进上海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支持人民币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优化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环境,充分发挥浦东“核心功能区”的聚集效应等。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金融市场对安全资产的需求是支撑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力量。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经济表现出色,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越来越被国际投资者所认可,金融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资产需求呈现积极的国际化“信号”。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信号”离岸汇率与美元指数出现明显的“背离”,人民币汇率走势逐步摆脱“强”美元阴影  相似文献   

9.
胡莹 《浙江金融》2012,(6):38-40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即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改革开放全局做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地位的必然要求。2012年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提出了5年阶段性目标,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全球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密不可分,这更突显了在岸金融市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岸金融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更是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0.
戚楠 《时代金融》2016,(5):16-1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民币跨境流通量逐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逐渐走上日程,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汇率制度改革的认可,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境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强势货币先入为主、境外人民币缺乏投资避险场所和工具等制约因素,本文立足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制约因素,针对性提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贸易发票货币取决于货币汇率的波动性、该国在占据的出口市场份额以及该国出口产品的差异性程度。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和弹性化及在国际贸易中采用本币计价以回避汇率风险,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发票货币有期可待。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货币竞相贬值以促进出口的做法使得国内要求人民币贬值的呼声甚高。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东亚地区收入水平差距、市场经济化程度以及商品价格水平拉大将导致双边贸易收支的扩大,而人民币相对汇率的升值将缩小中国与东亚地区的双边贸易收支。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与东亚地区贸易收支的影响还存在着国别(地区)效应。对于中国而言,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应兼顾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产业升级、慎用货币贬值措施,并应通过多次、小幅升值的方式保持人民币的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人民币兑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的名义汇率,中国CPI指数及欧元区调和HICP指数的数据,以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的起点2002年7月到2018年12月为样本,依据影响中欧汇率的重要节点事件对样本进行分段与结合,对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PPP)成立与否进行协整检验。实证结论有: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及欧元平稳运行后的(2005年8月—2018年12月)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协整检验成立;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同样适用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2008年金融危机是影响汇率市场的重要节点事件,但长期不影响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成立;对PPP冲击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汇率本身,其次依次是欧元区HICP、中国CPI。因此,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对中欧经贸往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hree-fold. First, the monetary and exchange rate regimes of the Asian countries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The degrees of flexibility in exchange rates and capital controls vary across countries. Some countries have adopted a flexible inflation targeting framework, while others have pursued exchange rate targeting. The paper presents a new result of a tradeoff between price stability and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in the hyperbolic relationship of Asian countries. Second, a framework that analyzes and quantifies the degree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to the RMB. In every indicator, the RMB’s weight in private-sector international finance has grown in the last several years, both in the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s. In the settlement role of currency, the RMB is ranked 8th in the BIS survey and 7th in SWIFT usage. This paper exploits data of a recent period when the RMB became de-pegged from the USD and show some of the emerging Asian currencies co-moving with the RMB, more so than the USD. In the official sector, RMB is also increasing its weight.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has extended the currency-swap agreements with 30-some countries, so that the RMB can be used for trade finance and liquidity assistance. The RMB is adopted as a composition currency of the 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 effective in October 2016, with 10.92%, ranking number 3, surpassing the JPY and GBP. Finally, potential impending changes in the Asian monetary and exchange rate regimes in Asia are discussed. Projecting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nto the future, the weight of the RMB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 will increase globally as well as in Asia.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新疆被确定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区域,霍尔果斯口岸跨境人民币结算取得突破性进展。新疆边境口岸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制约因素是:双边本币结算仍不活跃、依靠汇率套算、市场需求测定难、政策发挥实效难、制度安排上存在矛盾、跨境划转基础条件不完备等。本文设想了新疆边境口岸地区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路径:选择哈萨克斯坦为重点推进国、增加新疆地区境外人民币存量、探索建立边贸本币汇率协调机制、准确定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目标交易主体和客体范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汇率的资产组合决定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对本币供给的影响机制.近年来,人民币产生升值预期,我国外币资产单边增长,央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投放本币的方式,既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又解决了货币供给.伴随着外币资产的过快增长,这种货币供给机制势必引发外汇占款激增,理论上央行能够对冲过剩的流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央行的对冲流动性工具不能无限使用.只要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我国货币供给受纠冲击的风险就不断累积.为了化解货币危机,必须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涮整.  相似文献   

17.
陈琳  袁志刚  朱一帆 《金融研究》2020,477(3):21-38
基于2005-2017 "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的对外投资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增加,不仅减少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也抑制了投资规模,这一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样本选择性偏差、不同的汇率波动指标等一系列问题后仍然稳健。基于手工搜集的企业年报数据,研究发现,企业前期的套期保值行为,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弱化汇率波动对企业对外投资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汇率波动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有明显的异质性,投资于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企业以及不同投资方式的企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反应各异,这又与中国现阶段对外投资的一些独特特征有关。本文研究为汇率波动影响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起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幅已超过20%,2012年4月5日人民币中间报价6.3102再创新高。本文根据2008年以来的季度数据测算出人民币的货币替代率.分析中国货币替代程度及降低原因,同时结合Eviews5.0软件。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替代现象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内人民币增值会导致货币替代现象减少。但由于人们判断并做出一个理性决定时需要一个思考过程,且我国目前汇率很大程度上仍受货币当局控制。人们选择决定就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替代现象影响不会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已进入多重均衡状态。在给定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累计较大顺差、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的情况下,市场预期变化仍有可能对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巨大影响。这也可以解释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特点和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随着国际收支平衡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境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演变,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  相似文献   

20.
QFII制与中国证券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前进步伐,我国证券市场将迟早向国际资本开放。在目前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及外汇管制的条件下,作为过渡措施的QFII制度将引入中国证券市场。本就QFII制度作了初步介绍,对该制度在中国证券市场推行的意义、引入条件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