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区域利益看我国地区的不均衡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新安 《开发研究》2004,(2):14-15,44
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区域经济格局 ,但也带来区域差距扩大。出现地域性差距除既有经济基础等因素外 ,主要是区域利益得失不均衡 :各地区制度非同步安排造成发达区域“先行者利益”优势 ;区域垂直分工体系下造成欠发达地区的双重利益损失 ;区域要素收益率差异造成区域差距扩大格局。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宪  刘勇 《开放导报》2008,(3):32-37
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区域经济继续保持普遍加速高位运行态势,地区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增长速度继续呈"西部东部快、中部慢"格局,差距继续有所缩小;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总量比重结构差距呈"地带缩小、省区拉大"态势。2008年我国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增长速度可能稍有放缓,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绝对差扩速放缓、相对差距略有缩小"态势。本文提出了2008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唯实 《发展》2006,(12):67-68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培育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那么,西部地区采取何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这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主要以区域分工的演变规律为背景,说明区域分工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政策与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第四章 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下的西北区域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的长期战略和区域政策 ,对西北地区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 ,需要深刻认识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与特点 ,科学地分析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潜力和困难 ,深入地研讨西北五省、区开展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措施、途径以及今后的区域经济政策走向。一、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及特点1.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低 ,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在改革开放之初的 1978年 ,西北五省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虽不…  相似文献   

5.
区域差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的区域政策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初步改变了区域差距扩大趋势。在十二五期间,缩小区域差距需要区域政策的支持,要制定更加具有差异化、工具和手段更加多样的、更加具有协调性和融合性的、更加深化和具体的区域政策,作为缩小区域差距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电力产业布局不仅影响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格局,同时也影响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利用多区域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比较分析区域配置和跨区配置两种不同的煤电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区域配置的煤电布局方式,跨区配置有利于拉动送端地区①的经济增长,促进送端地区与受端地区②的产业合理化分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地区经济继续呈现普遍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地区增长依然保持了近年来“东西高、中间低”的增长格局;经济总量分布呈现出东部和中部比重提高,东北和西部比重下降的态势;各省区发展水平继续呈“金字塔"形分布格局。东西部间绝对差继续扩大,相对差有所缩小;各省区间组合绝对差继续扩大,组合相对差有所缩小;城乡间差距也出现了同样的变化态势。2005年我国区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8.
孙秀清 《山东经济》2013,(2):127-135
寿险业的发展受风险、经济、社会、人口、观念等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区域间外部发展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各区域寿险的发展基础和要求不同,并最终形成了寿险业的区域特色和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差距。东、中、西部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表明:各因素对不同地区寿险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相比较而言,人口受教育程度差距是造成中、西部与东部寿险业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但从总体来看,各影响因素对寿险发展的直接作用程度较低,说明区域外部发展环境对地区寿险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因此,应转变寿险经营方式、实施人才战略、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寿险产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寿险业的支持作用和提高消费者保险意识来推动寿险业的进一步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战略是在西部开发背景下提出来的。西部开发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对策。西部地区同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差距就是城市发展方面的差距,这是东西部经济社会差距的外在和最终表现。  相似文献   

10.
论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张沛李保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15)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格局也有所加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呈进一步扩大态势,主要...  相似文献   

11.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征,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分工体系和更为合理的区域分工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国内价值链,文章设计了“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中国区域分工角色的指标,并使用高阶空间滞后模型探析了各省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研究视角拓展至经济增长极建设,设计了“双循环”格局下区域中心省份的指标。研究发现:2007—2015年南方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保障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中、西部地区在NVC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稳步提升,北方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在NVC中的经济构成比重有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地位逐渐凸显。中国省际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典型的区域化特征,省际间的经贸互动显著加强了其区域化特征。最后基于“双循环”依存度指标对区域经贸中心省份的选择进行定量分析,为经济增长极建设的有序推进补充一定事实依据。该研究具有两方面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在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区域分工对国内分工体系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充分释放区域(间)分工对内需体系构建的重要促进作用。二是中国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程中,应当依托区域经济增长极等新型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区域发展差距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种发展过程中,除东部地区自身的自然禀赋、经济发达程度等条件外,国家政策的引导,使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大规模流向东部地区,也是造成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通过标杆法测量西部、东北及中部地区为东部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说明目前实行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是国家应尽的法定义务和职责,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希琼 《改革与战略》2011,27(9):110-112
20世纪末,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掀起了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文章结合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架构以及人力资源宏观与微观管理等方面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亓彬 《北方经济》2007,(20):60-61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半岛地区8地市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明显.本文首先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基本状况作简要分析,在对区域经济差距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经济变量,采用2004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横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构成因素进行实证考察,并对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金融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新疆财经》2007,(1):29-32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最明显的表征就是东、中、西三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这种差距的扩大是地理区位、历史、政府政策、金融支持、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区域金融的角度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化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加大。从我国东部直辖市、西部、东部沿海以及中部和全国各省市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就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的差距扩大。该差距还体现出波动起伏的状态。我国四大区域之间的经发展不均衡状态超过了我国省市区之间的均衡水平。从总体上而言,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有很多种。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和谐,分析区域经济产生的差距,采取相应的措施缩小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进而促进经济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报告论述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在全国的意义 ;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与国家区域改革的关系 ;我国的区域格局与区域经济政策走向 ;西部大开发与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等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快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变动测度,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地区差距在2003年以后趋于缩小。全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同趋势,且东部地区内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进一步,通过对地区差距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从空间范围对差距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对2003—2011的地区差距趋同起正向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劳动参与率对差距趋同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1998—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估计了估算了中国各省和三大区域1998—2008年的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指数,研究发现要素投入差异是我国地区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西部在TFP方面要想和东部地区缩小差距在短期相当困难,西部能够缩小和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并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动态提高区域TFP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TFP和经济差距,以达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王志燕 《山东经济》2009,25(6):143-148
本文根据城镇化内涵,从人口就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六个方面,建立城镇化水平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城镇化质量指数的概念,对山东省2003—2007年度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采用锡尔(Theil)指数对山东省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差距基本格局变化不大,但区域内的差距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应引起足够重视,而西部地区城镇化具有低水平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