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从过去的就业指导转变为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但目前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健全,存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队伍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构建科学规范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策略的具体内容是:加强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强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体系建设,加强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为促进公平就业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在就业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改革和调整现有的就业管理服务制度,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成为实现劳动者就业权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当前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如公共财政投入不均等、城乡与区域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公共就业服务差距悬殊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公共就业创业问题是我国至关重要的民生问题,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从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入人们生活场景的情况以及我国社会公共就业创业的趋势上来看,“互联网”技术在就业创业服务当中的融合与应用还有着非常大的空间,由此可见,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服务圈构建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进一步完善当下网络服务平台的不足之处,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本文首先对“互联网+”相关内容进行概述,在进一步分析利用“互联网+”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圈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借助“互联网+”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圈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就业服务作为民生性公共服务,其均等化程度备受关注.目前我国公共财政投入制度不科学、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服务机制不健全,导致公共就业服务财政投入不足、公共就业服务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建设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发展现状及基本国情,分别从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政策路径及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共投资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把公共投资作为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已开始利用公共投资的扩张手段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文章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在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效应明显低于东部和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6.
我国一直将就业作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发展因素,不断推新、创新就业形势,改善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部门就业岗位属于第三产业中的第四个层次,本文选取我国2005年~2015年的相关数据,力图运用面板协整方法研究我国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部门就业岗位需求的现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最显著的几大影响因素,以求对我国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部门就业岗位需求做更准确的定位,为我国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部门就业岗位招录提供对策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反映劳动力市场均衡就业量与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之间关系的动态模型,分别利用全国29个省及东、中、西部各地区省份2002—2008年面板数据对公共投资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业存在较强的跨期路径依赖性;公路密度增加仅在短期内促进了就业水平的提高;人均普通中学拥有率增加在短期内对就业有挤出作用,但在长期中却存在更大反方向效应;同类公共投资对就业变动的影响显示出一定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领域和范围偏狭,西部发展问题公共管理研究的缺席,是我国公共管理学存在的严重缺陷。拓展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视角,关注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探索适合西部地区的公共管理模式,在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21世纪中国公共管理学的重要历史使命。公共管理学应该在与其他学科进行对话的基础上,立足于西部地区公共管理环境,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如何对该地区多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管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对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管理,对民族关系的协调与管理,以及加强危机管理研究,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公共管理环境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就业信息服务工具按内容可分为实物工具、政策工具和方法工具。目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在方法、流程和标准上都存在设计缺陷,难以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求职需要。采取整合设计的思路,细化就业信息服务流程、强化就业信息服务评估,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内容、规范就业信息服务标准,是提升农民工就业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项重要政策。本文从该项目的实施进度总结出目前面临的五类问题,基于发展理念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定位开发方面的五项对策,由浅入深地解读了国家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基本出发点,梳理出"三步曲"目标。从而确定了解决计划实施中的矛盾时应秉持的国家、高校和学生三者间良性循环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松  綦群高 《现代经济》2007,6(9):29-30,19
本文选择西部戈壁明珠乌鲁木齐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乌鲁木齐市暂住人口住房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发现乌鲁木齐市暂住人口存在的问题:①住房条件差;②住房结构失蘅;③购买力较弱。对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安置区建设;逐步取消租购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二元限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就业服务信息作为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基础,对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试从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利用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采集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以完善就业服务信息采集利用工作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增长既是政府必须履行的公共职能,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责任。文章在分析我国就业问题现状及现有的已实施就业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剖析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说明我国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应该有更加突出的作为。  相似文献   

14.
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北京市公共职业介绍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公共就业服务功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公共职业介绍系统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绩效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考核结果运用不合理。研究中选用平衡记分卡方法设计北京市公共职业介绍系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提出实施绩效管理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角度出发,建立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均衡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问题,发现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性失衡,并提出了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自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加快,经济生活有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起点低,与其它省份相比许多方面仍比较落后。其中就业问题成为影响西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障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促进就业再就业以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就必须掌握就业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就业状况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西部相对落后的青海省经济状况、制度建设、财力状况的实际,分析青海省就业压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以此为出发点,探析解决青海省就业的政策措施,这将对西部地区解决就业问题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旨在缓解高校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为西部地区输送高校毕业优秀人才,优化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一项重要决策。实施12年后,在当前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形势下,"西部计划"已不能够适应新的形势。本文基于对西部发展战略环境的新形势的考察,从西部发展如何吸引人才的角度出发,尝试反思现有"西部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具有可操作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政府通过采取准市场机制来实现农民就业培训服务的有效供给,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维护公平正义。文章基于准市场理论视角,对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准市场供给特征及优势进行了论述,指出在构建准市场机制环境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市作为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和亚洲中心,发展会展经济具有其自身的优势。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条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未来几年内,北京市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劳动力供求除了总量上的不平衡外,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在一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出现了求人倍率上升的现象。《就业促进法》规定了我国就业管理体制,但北京市就业管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借鉴国外几个大城市的经验,在就业管理制度建设上给我们的启示是:将职业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进行立法管理;建立有效的失业保险领取监控体系;降低创业门槛,采用灵活的政策支持创业;大力建设职业指导制度,培养职业指导人员,为就业人员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实行“职业再造计划”,开发众多的“新”岗位;大中专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政府相关信息部门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公共雇佣信息帮助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