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规律和重建原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首先指出当前美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关系为美元霸主地位,其次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历史中得出政府因素和货币统一性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考虑的两大主要因素;本文又从美元与欧元的"滥币陷阱"规律、金融危机对美国和欧洲的影响分析了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必然性;最后文章提出了新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原则与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2.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美元和欧元这两种主要世界货币的国际信用日趋下降,国际市场上迫切需要新的避险货币和形成一种具有"公正、公平、包容、有序"的多元化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我国应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货币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动态范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货币属性发生了新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元主导的单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暴露无遗,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虚拟货币并不具备充当国际货币的基础条件.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的主导地位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国际货币体系的最终形态也还是一个未知数,虚拟货币的出现及其发展为改革和设计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重要经验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货币领域,美元占据了先导优势和霸权地位。为了巩固自身的国际货币地位、谋取更多的利益,本世纪以来,欧元与美元竞相扩张,由此加深了两大国际货币中心和全球经济的虚拟化,导致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利用美元霸权地位,美国将金融危机的风险转嫁给了欧洲,欧元区成为危机的最终接力手。欧债危机的事实证明,美元依然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角,欧元只是配角,这为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5.
谈离岸货币市场的扩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岸货币市场是指经营离岸货币借贷业务的市场。离岸货币是指在发行国以外存放并进行交易,且不受货币发行国金融法令管制的货币。20世纪50年代欧洲美元在伦敦出现后,离岸货币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离岸货币存款净额从1960年的100亿美元扩大到1995年末的46450亿美元。是什么决定着离岸货币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能否把“货币乘数”  相似文献   

6.
美元的崛起 美元原只是美国的本位币,但自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伴随着美国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升高,美元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1944年国际社会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一次货币金融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建立了影响深远的"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折合35美元):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双挂钩"使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在其后的运作中,美元的国际地位逐渐得到提升,遂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关键货币.在战后的30年中,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因而带来了国际贸易、投资的巨大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促成了50年代和60年代世界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和国际交换媒介,降低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交易成本,减少了美元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极化,国际经济、政治、社会和科学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美元政策变革势在必行。短期内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难以动摇,但关于美元政策应该尽快从"善意忽视"转变为"积极管理"。  相似文献   

8.
吴嘉禾 《新疆金融》2010,(4):143-158
<正>一、引言金融危机使人们对于美元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的思考。G20峰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文章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创造出一种"超主权货币"——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  相似文献   

9.
经过了虚拟欧元三年的经验,以及在实际欧元问世的前夕,欧元事实上完全有可能挑战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欧元面值债券的发行量已经超过美元面值债券的发行量。世界已经享有一个两极的国际金融市场,尽管还不是一个两极的国际货币体系。持有美元作为大量的国际储备使得这种货币在货币危机时变成瓮中之鳖,完全依赖于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发票货币、和干预货币带来了根本没有必要的风险。因此,欧元成为美元主要竞争者的时期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3月20日,美联储抛出总额1.15万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公开发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呼吁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终结美元独霸全球的时代,倡议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即美元,一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当前,美国依靠信用发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方式应该受到约束,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需求看,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方向应由主权信用货币进化为“锚本位”,其变革过程将是“独霸”一“一主多元”“多元/统一”的三阶段演变;建议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应主动、战略性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我们首先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其特点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飞速推进,以及全球金融深化、跨境资本流动金额迅速上升,这导致世界经济对具有普遍良好信用的国际货币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危机爆发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特点:(1)美元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最为倚重的储备货币,事实上成为超级货币;(2)欧元的快速崛起;(3)美国货币政策以及美元货币条件对全球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冲击力。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论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尤其是因为美元信用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其超级国际货币的地位必然丧失。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种主要可能的演变方向,一是各国通力合作创造出超主权国际货币;二是欧元以及人民币不断崛起,与美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基准货币的新国际货币体系。我们论证,第二种可能性更大。我们建议,中国应长期倡导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积极参与IMF改革,以彰显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风范;但是,由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的干扰,我们必须做好第二种情形的准备,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最为现实和有效...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关干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此起彼伏,相关改革方案也层出不穷。从国际货币体系由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黄金→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的历史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形态的更替首先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汇率制度的变革决定于大国之间的长期博弈。尽管目前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有多种选择,但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将是由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等多种货币相互制衡的国际货币格局。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关键的推动力。从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应当是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三步走”的战略。决定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成功的根本因素,在于我们能否正视国内经济发展的深层体制和结构问题,能否通过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外留易不断增强制措条件。  相似文献   

14.
欧美一直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控制权。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会给该国带来丰厚的利益。欧洲推出欧元是为了在国际货币领域与美国分庭抗礼。欧元凭借其,必将在21世纪中成为与美元共驾齐驱的国际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将由以美元为主导的单极格局演变为美元和欧元共同主持的双极格局。新的双极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将发生一些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IMF债券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给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带来压力和动力,近期IMF批准了发行债券的框架,并与我国签订了首个债券购买协议,我国将以人民币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的IMF债券。IMF发行债券以及我国以人民币购买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都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应抓住这个机会,"借道"IMF债券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6.
货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货币国际流动循环的构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仍然能继续充当国际货币,其必要条件是美元国际循环始终保持有效运行。国际货币载体以商品、技术和金融资产等形式表现出多种循环模式,如当前美元的金融产品主导型。美元国际循环在金融化转型之后,载体已由商品和服务演变为金融产品,回流渠道已由实体部门转为虚拟经济部门,其是否能顺畅取决于货币国际循环中金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以及结构关系。国债市场在货币国际循环中起到锚定作用,形成锚定效应促进货币循环。一方面,国债直接作为载体而存在;另一方面,能通过形成国债收益率曲线而成为其他金融产品的"锚",所以国债市场是增加金融产品供给的关键。同时,国债市场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具有稳定性引导作用,促进国际市场对金融产品的需求。鉴于此,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需要重视国债市场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锚定效应及其国际货币循环载体的创造功能,从规模、流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等维度促进人民币国债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和发展,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一直是各国学者和专家研究的热门课题。实践表明,当一种货币在货币发行国之外大量使用和流通时,该种货币就成为了国际货币,就拥有了国际货币"领导权"。麦金农指出,世界需要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它不仅可以简化全球的外汇市场交易,而且还具有交易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和价值贮藏的功能。当一种货币发展成为国际货币后,就能够使货币发行国获得很多好处,不仅可以获得数量可观的铸币税,还可以通过贸易条件为本国带来更多利益。当前,以美元为主的单一化格局的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发生根本改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  相似文献   

18.
关于货币储备体系,可行的选择是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除了传统的国际货币,还要有新的货币,比如人民币、俄罗斯卢布,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货币。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与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指出次贷危机的爆发表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从根本上来说国际资本市场的剧烈动荡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的根本原因在于以美元纸币系统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文章展望2009年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认为稳定、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际资本市场恢复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金融机构应从根本上转变风险控制的理念和实践,国际资本市场的格局和游戏规则制定要重新调整,各国也应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目前国际货币体制所存在的弊端、世界其他经济体货币的的逐渐走强是威胁美元本位及其霸权地位的外部因素;美国实行的中心—外围式框架体系、经济结构的过度失衡是威胁美元本位及其霸权地位的内部因素,本文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的霸权地位所面临的挑战,即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