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龙江省海林市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多山的环境和冷凉的气候为发展食用菌提供了优良的条件.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农民致富示范效应的带动下,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不与地争粮、不与粮食争肥、不与农争时"的第一主导产业. 海林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得益于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近三年,市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全市开展了近5万人次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培训,减少了菌农的生产风险,同时,菌包的工业化生产和菌业机械的大量使用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减轻了菌农的劳动强度,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带动化解了农民的投入难题,几项因素共同构成了推动菌业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这个农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农民种粮收效越来越低的大环境下,河北省遵化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找准突破口.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为了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为确保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组织专门力量.经过反复论证,起草制定了《北方香菇综合标准》,按标准化要求.规范菇农的生产行为,从菌种引进、菌棒生产载培、采摘、销售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市场要求、规范科举的操作规程。食用菌全部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发展.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菇农效益明显增加。连续2年被省政府评为优质产品,被省政府确定为食用菌之乡,在京津及东北市场持久畅销不衰。目前,该市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达5000万棒,年产鲜菌5000万公斤,农民增收5000万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3月16日经农业部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1996年7月1日农业部发布的《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农农发[1996]6号)同时废止。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食用菌种质资源,规范食用菌品种选育及食用菌菌种(以下简称菌种)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和菌种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  相似文献   

4.
潘力 《农业经济》2012,(3):25-26
从2005年吉林省农委提出建设“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带”的发展战略以来,吉林省利用其生产原料得天独厚,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等优势,在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也存在诸如产品品种创新滞后,物流服务不够完善,科技研发水平较低,深加工数量有限,食用菌人才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吉林省应采取加快食用菌产业科技研发,人才培养,食用菌产品供需预测及信息收集发布等有效途径,助推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河北省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栽培技术和栽培面积、产量和产值、品种及生产布局、产业竞争力、产销一体化经营等。指出河北省发展现代食用菌产业的有利条件是: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菌棒原料丰富,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气候适宜、菌种丰富;产业体系化发展日益健全;物流流通体系日益完善。分别从经济可持续、技术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等3个方面分析食用菌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研究思路是:强化政府职能,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支持农户进行合作化经营,强化商品质量管理;加快新技术研发,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延长产业链,努力提高保鲜加工工艺水平,倡导食用菌产品实行精细化加工;实行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养料的选择、配制、消毒,菌种的选择、接种,发菌培养,菇棚选择与建立,出菇期管理和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食用菌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户的生产规模调整行为决策对于农业生产供给、区位调整的影响至关重要,是把握我国农业生产区位集聚形成的重要途径。[方法]运用547个食用菌种植户样本数据,基于适应性预期理论模型,探讨了市场价格预期与生产调控能力对农户生产规模调整行为的影响。[结果](1)农户的生产规模并不稳定,4317%的样本农户都对食用菌生产规模做出调整决策。农户当期生产规模会在前期生产规模的基础上,根据前期市场价格做出适当的调整。而不稳定的市场价格仍然是目前农户生产过程中最担忧的问题。(2)农户生产规模调整行为决策受市场价格预期与生产调控能力的共同影响。较高的前期市场价格、充裕的家庭劳动力、生产技术培训以及户主年龄较小等因素都有利于农户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生产成本和户主年龄的增加则会促进农户做出缩小生产规模的决策。[结论]要构建透明的市场价格信息制度,传递市场供需信息,稳定农户的市场预期,防止农户频繁且盲目调整经营规模。同时也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积极探索轻简化生产模式,降低农户生产调整过程中的技术与劳动力约束。  相似文献   

8.
武威市食用菌产业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区位商法及比较优势理论,利用2000~2012年的资料数据,测定了武威市食用菌产业的区位优势,分析了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在时间发展上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空间布局上集中体现了南部祁连山浅山区与中部平原沿山冷凉罐区等2个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食用菌产业带。此外,该文分析研究了食用菌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有利因素与劳动力价格上涨、生产者素质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方面的不利因素,认为武威市食用菌发展优势与劣势同在、机会与威胁并存。发挥资源优势、品质优势及市场优势,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是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进一步稳定食用菌产业地位、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食用菌菌种引进及繁育技术提升、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是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依托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协会江苏丹阳市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享有“平菇之乡”的美誉,具有良好的食用菌发展基础。在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该市涌现了一大批食用菌种植专业户,食用菌产业有了新的发展。2002年12月,由镇江市农业龙头企业——江南食用菌有限公司牵头发起成立了丹阳市食用菌协会,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326人,拥有各类资产2000多万元。协会下辖食用菌原料厂、菌种场、菇场、加工车间、食用菌研究所、技术培训中心、微生物肥料厂,并在北京设有办事机构,是一个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服务型组织。近几年,协会坚持“民办、民…  相似文献   

10.
《江苏农村经济》2008,(2):F0004
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名丹阳市江南食用菌有限公司)是全国食(药)用菌行业优秀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示范企业,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星火龙头企业。公司集食(药)用菌技术研发、技术培训、菌种育繁扩制、生产加工经营和龙头带动于一体,下辖中国科学院食用菌工程中心江苏分中心、食用菌研究所、技术培训中心(国家星火学校)、菌种场、菇场、深加工车间、微生物肥料厂等机构,占地205亩,建有标准温室菇房650间,温湿白控智能车间8000平方米,草菇、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规模分别为全国最大,江苏最大。  相似文献   

11.
1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如何发挥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1)组织作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其组织作用十分明显。一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组织成员进行生产与销售,促使农业生产由行政管理过渡到由合作经济组织协调管理;二是根据国家产业规划以及市场信息,组织和协调农…  相似文献   

12.
两栖就业是农户在不离土和不离家前提下,有效配置家庭生产要素的行为决策。本文利用2016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对吉林省农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从个体特征、家庭因素以及就业因素等三个层面,定量分析了吉林省农民两栖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个体特征中,性别和人力资本对吉林省农民两栖就业意愿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家庭因素中的耕地面积对吉林省农民两栖就业表现出较大的正向影响,而就业因素中的就业距离对吉林省农民两栖就业表现出较大的负向影响。据此,提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完善非农就业培训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二十多年来坚持科研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加大应用技术研究的力量,围绕食用菌产业最关键的"优良菌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代料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对广西食用菌开发工作的指导,切实把食用菌生产作为广西冬季农业开发的特色主导产业来抓。根据广西区人民政府最近召开的广西标准优质特色高效秋冬菜开发工作会议及广西农业生产座谈会精神,为加快广西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使食用菌生产在冬季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广西区农业厅今冬明春广西食用菌生产工作提出了以“南博会”为契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发展动向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区域化布局、规范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的加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抓好菌政管理为基础,以引企(业)、引技(术)、引种为突破点,以提高、规范菇农种菇技术为手段,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现食用菌生产的优质、高产和高效,提高广西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实现全区食用菌栽培面积8000万平方米,产量25万吨,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从食用菌生产中增加纯收入20元以上,食用菌主产区及名特优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的农民年人均增加纯收入90-180元左右,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为配合食用菌生产发展的需要,本刊将连续刊登相关食用菌生产方面的品种介绍及生产技术方面的文章并欢迎广大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之友》2004,(7):8-13
为加强对广西食用菌开发工作的指导.切实把食用菌生产作为广西冬季农业开发的特色主导产业来抓。根据广西区人民政府最近召开的广西标准优质特色高效秋冬菜开发工作会议及广西农业生产座谈会精神。为加快广西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使食用菌生产在冬季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广西区农业厅今冬明春广西食用菌生产工作提出了以“南博会”为契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发展动向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区域化布局、规范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的加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抓好菌政管理为基础,以引企(业)、引技(术)、引种为突破点,以提高、规范菇农种菇技术为手段,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现食用菌生产的优质、高产和高效,提高广西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实现全区食用菌栽培面积8000万平方米,产量25万吨,产值154亿元,农民人均从食用菌生产中增加纯收入20元以上。食用菌主产区及名特优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的农民年人均增加纯收入90-180元左右.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为配合食用菌生产发展的需要.本刊将连续刊登相关食用菌生产方面的品种介绍及生产技术方面的文章并欢迎广大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农业生产者所掌控的市场信息非常少,农业生产活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容易出现农产品脱离市场需求的状况。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农产业流通方式,对农业的发展与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笔者从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机制入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支柱产业。随着食用菌产量增加,栽培原料的需求量、菌渣量都不断上升,研究发挥菌渣的生态高值利用潜力,对促进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效益,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菌渣资源及利用现状菌渣产出特点。菌菇采收后产生大量的栽培下脚料,废弃的培养基俗称菌渣(或菇渣)。泗阳县食用菌产业集聚度、工厂化程度、规模程度都比较高,全县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为供销社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笔者根据《决定》精神,就如何真心实意为农服务,狠抓实干感动"上帝",谈一点粗浅体会。一、《决定》要求真心实意为农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广大农民在利用本地优势,发展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商品生产时,的确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首先,由于信息不灵,很难与市场需求相联接,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等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使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9.
信息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因子,信息引导则是指导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只有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搞好信息引导,才能顺利实现农业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否则,就有可能使经营者走上盲目发展的歧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很多很广,怎样才能够满足农民的要求呢?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现状和生产特性,一般应达到以下五方面的要求:一是提供各个生产环节的信息,搞好全程性服务。二是以准确的信息服务于民,减少经济活动的盲目性。三是提供各种信息时必须考虑到当地农民的生产技术、生产知识、生产设备、经营能力、耕地条件以及销售环境等生产经营因素进行精细的选择与加工,筛选出价值大、适用性强的信息。四是根据生产经营环节不失时机地提供信息。五是作为指导生产经营的信号,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0.
农户职业分化已呈必然趋势,林地流转决策行为存在一定差异。从成本收益视角讨论不同职业类型农户的林地流转总预期收益及其流转决策行为选择,并基于409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上,专业农户倾向于流入决策,以农为主的兼业户倾向于流入和流出双重决策,以农为辅的兼业户倾向于流出决策;实践中,专业农户倾向于选择流入决策,以农为主的兼业户和以农为辅的兼业户均倾向于没有林地流转;造成二者差异的制约因素主要存在于资金瓶颈、劳动力禀赋、流转意愿、价格、林地流转信息、信任因素等。因此,需要拓宽林业经营融资渠道、促进涉农劳动力流转、提供林业新技术服务、增强农户理性认识和规范信息服务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