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二元财政结构非均衡制度安排及化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洪友  朱华荣 《现代财经》2006,26(8):3-6,23
中国财政制度安排的显著特征或主要缺陷是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其制度安排是“一品两制”及“一纵两横”的非均衡。这种非均衡制度安排,是导致中国农村公共品长期不可持续有效供给、“三农”负担沉重、基层财政不可持续、基层治理软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调以及农村社会不和谐等诸多问题的根源。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统筹城乡“二元”财政结构入手,研究解决“二元”财政结构下的“一品两制”及“一纵两横”非均衡制度安排问题。  相似文献   

2.
许开录 《当代经济》2007,(10):80-81
实现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现下最关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文章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深入剖析了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建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科学界定各级政府财权事权范围、改革"自上而下"公共品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由"政府选择向农民选择"、"官员偏好向农民偏好"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现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现下最关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文章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深入剖析了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建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科学界定各级政府财权事权范围、改革“自上而下”公共品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由“政府选择向农民选择”、“官员偏好向农民偏好”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乡公共品供给的差异是造成“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放在统筹城乡公共品供给上.进一步强化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投入责任,逐步加大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力度,确保把政府增加公共品供给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使广大农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5.
农民国民待遇与制度伦理分析--兼论"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试图从制度伦理这一本原层面来探讨"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首先阐述了制度的本质,论证了制度绩效与制度伦理之间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认为自由与平等是制度伦理的两大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指出,根据制度伦理精神,给予农民国民待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就是废除二元户籍制度,给农民以真正自由的权利;改革不平衡的财税体制,使农民享受到均等的公共品供应和一视同仁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与改革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恩虎 《经济经纬》2004,(4):110-113
"三农"问题在我国既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制度问题。制度歧视是造成"三农"问题的主要根源。城乡分异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不平等的社会身份;长期"以农哺工"的产业政策、向上倾斜的财税制度及以城市为中心的公共政策是造成农村贫困、农业落后的主要原因;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使农民长期承受过多过重的社会负担,造成农民生活贫困化和边缘化;不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农业产业化缺乏有效的资本支持……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但土地管理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还需要理论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当务之急,而转移支付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财政政策.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只有完善了转移支付制度,才能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品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逐步统一城乡经济社会体制和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凸现的一系列结构性非均衡问题 ,都根源于或都可归结为以“三农”问题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为表征的城乡发展的非均衡。“五统筹”新发展观的核心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引发城乡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 ,则是“一国两策、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和城市偏向、工业优先的战略与政策选择。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是以确立和保护农民平等权利为核心 ,逐步统一城乡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最终实现城乡制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程岚 《当代财经》2004,(8):55-58
“三农”问题,是关乎我国九亿农民的生存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大事。从财政角度看,“三农”问题的解决受到城乡二元化税制、地方财政体制两大制度制约。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贫困、农村凋敝、农业萎缩"导致的社会问题。造成农业危机,铸酿社会问题,影响政治稳定,引起社会动荡,扩大城乡贫富悬殊,加重就业压力,延缓人口城市化进程,制约和谐社会建设。根源是制度安排和战略政策选择错误,导致产业、就业和城乡二元结构机制,加剧剥夺"三农",小城镇建设步履艰难,农村工业化与人口城市化脱节。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体制创新,合理调整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1.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八个方面具体探讨了"rather/和"fairly"的词义差别,以及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3.
刍议环境税的"大棒"与"胡萝卜"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税是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框架下提出的重要税种,而且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实施很多年。目前环境税的开征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提上日程。鉴于西方实施环境税的经验,本文认为,政府在征收环境税时,应注重其大棒与胡萝卜双重效应,分析其短期与长期效应,权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税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要成为“传承”的理由,“永恒”是唯一条件。如一墅一宅因纯美传承;珍宝美钻因罕有传承。“永恒”从来是我们在世间万物更迭中追求的永不落幕的篇章。2008年11月8日,一场难得的“稀世、永恒”赏鉴盛宴在合生帝景山庄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5.
七年 《新经济》2011,(9):70-71
可以说。有了ifttt。Qrobot将再也不会只是个玩具。因为ifttt一脚把Qrobot蹋进了未来。  相似文献   

16.
苏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始终是中国经济的热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端于苏南的乡镇企业,成为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南模式;90年代初期因浦东开发带动的外资涌入,使这里的外向型经济独领风骚;20世纪末乡镇企业的民营化改制,为苏南经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18.
说"诚"道"信"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的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呈现出两种特征,即政府的“全能”与城市化的“失灵”。政府的“全能”表现为行政干预因素在对城市规模确定、城乡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道路选择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化的“失灵”即表现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曲折、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的要求和低于世界同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徐翔 《开放时代》2011,(3):46-60
"家国论"可谓儒家政治学说最根本的部分,它往往也被认为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最大障碍。本文由乔治·莱考夫的道德政治论出发,借由其关于基于家庭的两种道德模式——"严父模式"与"慈爱父母模式",考察儒家(孔孟)的"家—国"观。作者试图指出,儒家的家国观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民之父母"观念更接近莱考夫理论中反权威的"慈爱父母模式"而非"严父模式"。由此,作者尝试从权利和道德两个面向重审"国之本在家"的意义,及其可能启示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