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陆利军  廖小平 《经济地理》2019,39(12):221-229
目的地旅游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而旅游者生成的UGC数据则在相当程度上较为精准地反映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兴趣和评价。以南岳衡山为研究对象,以百度旅游等旅游门户网站爬取的游记和评论为研究素材,采用文本分析与基于词向量的情感分析方法,基于目的地形象构建的"认知—情感"三维模型,分别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三个方面探讨了旅游者对其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结果表明:①根据词频统计分析、关键词聚类方法得出,旅游者对南岳衡山的认知可归纳为人物、自然、交通、活动、建筑、文化、场所/地域等七个维度;②根据情感和语义分析方法得出,旅游者对南岳衡山的积极形象感知要素包括佛道共存、心愿之旅、五岳独秀、四季佳景、福寿文化、冰雪奇缘、精妙建筑、文明奥区和抗战名山等九个核心类属,消极形象感知要素则包括服务、资源、环境、安全、体验和设施等6个核心类属、19个二级子类;③基于词向量的情感分析方法得出,旅游者对南岳衡山的整体形象感知是积极的,综合正面评论占比91.58%。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字足迹的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市为例,以网络游记为基本数据源,提出了旅游数字足迹结构化表达和建库方法,并结合文本分析和GIS时空间分析方法,从旅游形象、游客行为时序变异及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南京游客时空行为特征。结果显示:(1)"历史"可作为南京旅游形象整体认知,且受气温和假期因素影响游客多选择在春夏季出游;(2)到访南京旅游景区空间最邻近指数为0.48,核心城区成为到访景区、游客聚集区域;(3)到访南京旅游轨迹空间上表现为由核心城区向外辐射,旅游流空间结构则以夫子庙为核心逐级向外展开。在此基础上,从旅游景区形象提升、旅游景区游客容量控制、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了南京旅游发展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莹  马怡然 《经济地理》2024,(2):219-227
文章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研究网红景点的用户生成内容(UGC)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之间的差异,并从景观社会视角揭示感知偏差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UGC投射的网红景点形象以拍照打卡等活动为主,涵盖景观、住宿、交通、饮食等旅游服务信息,情感评价以积极情绪为主,而游客感知的网红景点形象局限于打卡拍照的体验方式,且评价以消极情绪为主。(2)亲历游客对网红景点实际感知与投射形象差异的形成是媒介化社会背景下旅游异化的结果。博主与平台通过影像构筑了景观社会,景观自身的软暴力性隐形支配着游客的打卡实践,最终导致媒介世界中的景观表象与实际旅游体验之间的偏差。(3)潜在游客感知偏差的形成彰显着突破景观软暴力控制的可能性所在。文章丰富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领域,为当下网络环境中的滤镜景点现象提供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Python、Gephi平台,利用HanLP、SnowNLP等自然语言处理(NLP)工具对比分析中国京津冀、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旅游形象感知,对其进行词汇分析、双词共现短语、语义网络分析,实现从点、线、面层层递进式探索。研究表明:(1)京津冀、长三角认知形象在旅游目的地、旅游配套设施、旅游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同时两大城市群旅游形象各具特色。(2)京津冀、长三角情感形象感知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为辅,中性占比最低。相对于长三角情感形象,京津冀积极情感占比较多,消极情感占比较少。(3)旅游资源距离和类型等影响旅游形象关联。(4)两大城市群整体旅游形象感知具有小世界网络属性,其语义网络呈现“中心—外围”结构,且以正面形象为主。(5)文章构建城市群旅游形象的“T(旅游者)—S(旅游空间)—R(旅游资源)”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以咸宁温泉游客为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温泉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温泉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因素主要由温泉旅游环境形象、服务设施形象和产品形象及功能形象等四大因子构成,且形象感知因素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的形象感知因素对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爽爽贵阳"旅游城市形象为例,探讨了游客对"爽爽贵阳"形象感知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游客对于"爽爽贵阳"形象感知并非只是因夏季凉爽天气而形成的。游客感知是集旅游六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夏季环境气候宜人的"爽",而且是城市生态文明的"爽"。关于游客对"爽爽贵阳"形象感知所反映的城市交通、公共设施、市民文明、食品卫生方面"不爽"问题,提出从加强市容秩序督查考核力度、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启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多渠道加强招商引资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业法律法规实施力度、推动"爽爽贵阳"特色旅游商品的系统开发几个方面,完善生态型贵阳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7.
陈威勇  于一秀 《经济论坛》2011,(12):140-141
旅游目的地形象一直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也直接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声誉以及整个旅游区的营业收入。本文从旅游者的感知出发,研究旅游者在游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影响他们旅游感知满意度的因素,提出了游客感知“灰度区”与游客感知“光环区”的概念,分析了“灰度区”旅游形象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产品的形象整合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把中外旅游机构网站和旅游论坛网站内容作为切入点,从"城市"、"乡村"、"景观"、"旅游服务"、"社区生活"、"地方文化"、"地理区域"和"旅游过程"八个维度,采用内容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把旅游机构网站对新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宣传与旅游论坛网站旅游者游记中的感知进行对比分析后,结果显示:国内机构网站偏重于对景观主题和城市主题的宣传,国外机构网站宣传的新疆旅游目的地形象主题比较综合,包括景观、旅游服务、乡村、地理区域等主题,而旅游论坛网站则反映出游客对新疆地方文化、社区生活和旅游过程主题的关注,感性色彩明显。  相似文献   

9.
海岛旅游发展逐渐成熟,积累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关于海岛旅游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仍旧尚少。文章以大连市哈仙岛为例,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网络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海岛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首先,对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进行概述;其次,对网络文本资料进行收集、归纳与整理;再次,借助内容挖掘软件ROST CM6对哈仙岛相关的游记文本资料进行具体测量与分析;最后,得出哈仙岛游客满意度的研究结论与启示,以期为哈仙岛旅游业发展以及同类型海岛旅游满意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入境游客作为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消费者与体验者,其对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对准确把握区域旅游供给情况,及促进区域旅游供给宏观调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旅游系统理论、游客感知理论,采用西安市2013年与2015年入境游客的一手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入境游客结构方程感知模型,对入境游客目的地供给感知与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整体上持认同态度,旅游供给指标路径系数均在0.6以上;(2)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信息与营销、旅游餐饮住宿与城市人文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强,路径系数均保持在0.7以上,对城市自然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弱,路径系数保持在0.5左右,旅游安全因子上升程度最大,提高了0.16;(3)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与游客满意度及重游意愿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入境游客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值为0.357、0.226。研究结果对把握入境客源市场需求特征,加深对西安市旅游供给结构的认识,以及实施旅游供给侧改革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地形象和感知质量对游客未来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式方法,以杭州国际游客为抽样总体,对“目的地形象→游客感知质量→游客满意度→游客未来行为意图”的影响路径进行检验,得出与以往研究并不完全一致的结论: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感知质量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游客感知质量对游客满意度及未来行为意图产生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则对游客未来行为意图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上研究结论体现出中国旅游情境下形象理论变异性,也对杭州国际旅游市场营销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行前形象认知是影响其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旅游者信息涉入的差异对其旅游目的地行前形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以旅游信息传播为视角,采用便利抽样方式对408名旅游者仅从旅行社和既从旅行社又从互联网来获取行前旅游目的地信息涉入差异进行调查,探讨旅游者感知的旅游目的地行前形象与旅游信息涉入来源、信息涉入程度和个人互联网体验能力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当旅游者在行前同时从旅行社和互联网两种途径获得旅游目的地形象信息,与单一从旅行社获取目的地信息相比,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行前形象感知更差,但是这种感知效果会随着旅游者的互联网体验和旅游者信息收集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得到改善,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都产生影响,其中认知的时间特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是否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文章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分析,初步证明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产生影响,并针对案例景区的情况,强调了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先发优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目的地由于所处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导致其旅游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另外,由于对乡村地区的认识存在偏差,游客们在出发前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感知与游后的安全感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娄底市代表性乡村旅游目的地调研,得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感知水平,剖析旅游安全感知存在偏差的原因,有利于打造平安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同时可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安全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旅游决策和行为理论中,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是潜在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对于旅游供给方而言,构建和传播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有利于提高旅游地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以其超高的收视率引起节目拍摄地在社会中的广泛关注,并促进了旅游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节目对福建省南靖土楼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流行文化传播媒介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并为福建省旅游品牌形象的打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贇  李帆  王恒 《时代经贸》2021,(2):115-119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继海南之后全国第二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单位,旅游业已成为宁夏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以宁夏4个5A级旅游景区游客网络评论为数据来源,运用网络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游客在吸引物、文化特色、旅游活动、基础设施、服务体验五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而使用IPA分析法对目的地形象的景区网络口碑进行综合评价,并据此提出改善景区营销管理和提升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城市旅游形象的网络化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互联网旅游大数据,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以互联网上目的地旅游知名度和旅游美誉度为基础指标的网络旅游形象矩阵,分析江西省各市网络旅游形象的感知与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者网络评价的话语分析,采用语义网络分析和主题分析方法探讨网络虚拟社区中旅游者对江西省各市代表性景区的负面评价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各市网络旅游形象感知总体表现为知名度偏低但美誉度较突出的特征,各市间的网络旅游形象有较大差异;江西各市代表性景区负面评价语义网络呈现核心圈层、次核心圈层和外围圈层的核心—边缘意象结构;景点与景色、管理与服务、收费与消费是影响江西城市网络旅游形象的主要因素,并可进一步凝练成"性价比"这一综合问题。文章最后从宣传、整饰、提升三个层面提出加强江西城市网络旅游形象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形象的推动效应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的形象研究中,形象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目的地形象在游客决策中有何作用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旅游气候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文献大都围绕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旅游适宜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等内容,而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从游客实际感知角度研究旅游气候对于旅游决策的影响程度的还没有.本文以"春城"昆明市为例,以对昆明市的入境游客进行调研的一手数据资料为基础,评价分析了不同群体入境游客对昆明旅游气候的感知对其旅游决策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经济地理》2021,41(5):232-240
基于ABC态度模型,构建乡村民宿旅游地游客忠诚度结构关系模型,以野溪铺村和锡福村为案例地,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乡村民宿旅游地游客忠诚度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乡村民宿旅游地游客忠诚度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符合ABC态度模型,是认知—情感—行为序列的连续过程。(2)影响因素分四个方面:在直接影响因素中,感知价值、旅游涉入、品牌体验、品牌个性及满意度均对游客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间接影响因素中,感知价值、旅游涉入、品牌个性、品牌体验等均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忠诚度,品牌体验、满意度在品牌个性对忠诚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得以证实;在总效应中,满意度对忠诚度影响最大(0.465),对品牌体验影响最小(0.185);在二维影响因素中,情感价值和成本价值、自我表现性、真诚的和关爱的、行为体验因子对忠诚度正向影响更为显著。(3)作用机制方面,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相互作用及二者对忠诚度的影响构成乡村民宿旅游地游客忠诚度推力机制和拉力机制,态度认知成分通过情感成分影响行为成分构成忠诚度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