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凌兰兰 《科技和产业》2023,23(16):240-244
基于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的思想,对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单变量分析筛选出2个非线性因素和3个线性因素,发现两个非线性项之间存在交互效应,最终建立含有交互项的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且模型的R2达到97.7%,说明模型具有极高的解释能力。结果表明:M1、GDP和农村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具有正线性影响;M2和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非线性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时,M2越大会使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越低。  相似文献   

2.
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章元  刘修岩 《世界经济》2008,1(3):60-70
新经济地理学关于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都强调地理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而且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也不多。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OLS回归表明聚集经济对于城市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有不显著的负的影响,但是使用工具变量方法却表明聚集经济是内生的。我们使用了单工具变量和多工具变量得到的稳健结果表明:历史上的铁路基础设施状况能够通过影响聚集经济而对城市人均实际GDP的增长速度产生显著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居民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用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GDP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农村和城镇消费间的差异,并分别提出增加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以刺激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省人均GDP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变量,建立其关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结构性分析。为了克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和数据容量少的缺陷,建立了岭回归模型,对海南人均GDP进行边际分析;从数据的不光滑特征出发,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建立了分段回归模型,对海南人均GDP进行弹性分析。从定量角度阐述了三次产业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决策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外部动因有很多,本文主要着重阐述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所面临的宏观经济因素。选取1990~2008年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和方程的回归拟合,以中国的人均GDP、外汇储备和出口为解释变量,跨国并购为被解释变量,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外部动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人均GDP、外汇储备和出口都是影响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重要因素,且人均GDP的影响较其他两个因素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引入半参数和完全非参数随机前沿模型,克服模型设定误差,利用局部线性估计方法,由1978-2012年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随机前沿面和技术效率进行半参数和非参数模型估计和测算.估计结果表明,时间和省区效应非参数模型估计的拟合优度高,不合其它模型(参数和半参数模型)估计中出现的伪非效率现象,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中国粮食生产随机前沿面非线性特征和技术效率的时变特征.非参数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力和农业机械动力的平均产出弹性为负,但不显著;播种面积和化肥使用量的平均产出弹性显著为正.技术效率影响因素Tobit模型的估计分析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时间效应关于连续型影响因素变量具有显著的权变效应,这些因素对技术效率的边际影响也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1978~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人均贷款和农村人均GDP的数据,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二者的变动趋势,发现二者都呈现"缓慢增长———波动增长———快速增长"的变动趋势;其次,运用协整检验证实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再次,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长期和短期内农村人均贷款与农村人均GDP的关系均为正相关,弹性系数分别为1.30%和17.20%,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波动时,误差修正项将以13.09%作用力做反向调整,促使非均衡状态恢复到均衡状态;最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内蒙古农村人均GDP产出和农村人均贷款额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何燕 《科学决策》2016,(10):20-46
论文利用2003-2008年CGSS的微观个体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解方法对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进行分解。首先对收入不平等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农村收入极端不平等,并且呈上升趋势。回归分解结果表明,年龄、教育、性别、东部地区虚拟变量、政治地位、婚姻、健康和幸福感是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决定要素。其中教育、年龄、性别、东部地区虚拟变量和健康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显著。其余变量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相对较小,但其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不能被忽视。研究结论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和有效调控收入差距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南京市的实地问卷调研数据,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经济保障的视角实证分析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的挤入或挤出效应。结果发现,社会养老对城镇家庭的现金保障和实物保障具有"挤出"效应,对农村家庭的现金保障和实物保障具有"挤入"效应。因此,我国在完善社会养老的同时,应协调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形成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互补促进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以省际人均GDP的基尼系数、投资和全国GDP的增长率为变量,本文建立了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来探究我国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投资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在短期有助于投资,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看,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有害;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的反馈作用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研究城乡居民的人均GDP与旅游消费的关系入手,对城乡居民的人均GDP与旅游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国内旅游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长三角为例,采用LMDI模型和M-R模型从时空视角将2009—2019年长三角居民用电差异的驱动因素分解为人口规模效应、人口城镇化效应、家庭规模效应、用电强度效应。研究发现:用电强度、家庭规模、人口规模是推动长三角居民用电量增加的因素,用电强度推动作用最大,人口城镇化抑制了用电量增加;长三角居民用电量的空间差异在逐渐扩大,人口规模是上海、江苏空间差异的关键驱动因素,浙江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农村较高的用电强度,安徽则是由于农村较低的用电强度。降低江苏和浙江用电强度,提高安徽城镇化程度和农村用电强度,研发和使用绿色建材和智能电器是控制长三角居民用电增长和缩小空间差异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人口跨省流动具有规模大、流向集中、备研究单元人口省际净流出规模和比重差异明显的特点。文章利用安徽省2001—2012年以县(地级市区)为单元的面板数据,以各研究单元净流出率为图变量,以流出地和流入地人均GDP比值为自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定量模型。研究表明:两者呈指数递减关系,随着流出地和流入地人均GDP比值升高,各研究单元净流出率呈指数趋势下降;利用历史分析方法发现2001年、2004年、2009年、2012年回归系数绝对值在下降.表明随着时间推移,人口流动对经济因子的敏感性在降低;通过横断面分析发现经济欠发达的皖北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因子的敏感性大于经济发达的皖南地区。研究还表明人口流动是区域发展差距导致,从财政、土地、基础设施、税收、管理服务方面创造承接转移产业和发展内生产业的积极条件,是提高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留住发展要素,吸引人口回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变动与居民收入变动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GDP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研究,选取1978—2011年我国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数据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发现居民收入的变动不会导致GDP的大幅变动,但是GDP变动却可以导致居民收入的较大波动,且人均GDP对居民收入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孔杏 《特区经济》2011,(11):150-152
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利用2000~2009年间的数据,对城乡人均初次分配收入差距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初次分配收入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城乡初次分配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推进的作用,意味着初次分配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会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在对初次分配收入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项蕾  黄景章 《改革与战略》2012,28(2):44-46,50
近二十年来,江苏省经济高速增长,但在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象。文章通过构建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苏省收入分配差距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分配差距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类、统计拟合及复杂网络等方法,对2002-2010各省数据分析发现:人均收入大于20000的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在低水位上扩大;低于20000的省份,差距在高水位上呈现倒U型片段。人均收入越高区域,城乡差距越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轨迹是一有倒U型波段衔接成的向下延展的波。近十年城乡差距在扩大,如今维持在11年左右;省内城乡差距最大和最小年数分别是15和7年,且在地理空间上呈现聚集性;省际最大差距年数是13年,省际城镇和省际乡村最大差距分别是8年和13年;城镇消费率近15年持续走低,乡村消费率呈现倒U型片段,且如今乡村消费率高于城镇。还发现:乡城消费率差越小,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小,呈现"若乡村消费率每高于城镇消费率1%,城镇人均收入和乡村人均收入比约扩大20%"的数量关系,而解决城乡差距的政策是提高城镇消费率。省份个数分布图从一谱带较窄的分布到一谱带较宽的分布,接着连续性断裂,演化成分立的离散谱带,即社会出现模块化的阶层。  相似文献   

18.
吴九兴  何丹 《科技和产业》2023,23(10):80-87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均衡发展对构建国家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利用2010—2021年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考察中部六省的经济规模、增长速度、人均GDP、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城乡收入、城乡差距等的变化趋势与特征。研究表明:(1)中部六省的经济规模都在不断增加,但数量差距在扩大;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率在整体上呈现降速趋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湖北、安徽、湖南的人均GDP的增长较快,而河南、山西、江西的人均GDP增长较慢。(2)中部六省中除湖南外,其他五省的常住人口规模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部六省的人口密度除湖南省比较稳定外,其他都具有波动性特征。(3)中部六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别较小,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差别较大。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整体上是缩小的,但山西、江西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存在回弹的现象。最后提出积极寻求基于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推动以区域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把握国家发展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哈尔滨市2000—2015年的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和总人口数为基础,分别对总人口数建立三次指数平滑法模型,对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建立二次指数平滑法模型,预测出哈尔滨市未来五年总人口数和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将总人口数和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的预测结果代入M-W优化后的预测模型,更加精准的预测出了哈尔滨市未来五年的住房需求量,并对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韩雯  张红梅 《特区经济》2008,(7):207-208
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贵州省保险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态势。结果显示:贵州省GDP与保费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中,保费收入对GDP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力度低于投资和消费;短期内,保费收入滞后一期对GDP有显著影响,投资对GDP无显著影响,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贵州省有关部门可积极支持保险业发展.全面提升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贵州省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