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亦论分配──兼与华定谟先生商榷郭庆海有幸能在1993年第10期《经济师》杂志上读到华定谟先生的《分配再论》,深为华先生的文章所折服。尤其是华先生在文章第二部分对分配的基本规律和分配的几种不同形式的论述,我是要大大为之击节叫好的。但我同时也对华先生在...  相似文献   

2.
读《我看〈善恶论〉》存疑──请教陈影观先生黄江平拜读了1995年第11期《经济师》所刊登的陈影观先生撰写的《我看〈善恶论〉》,在此之前,笔者尚未看过王珏先生的《善恶论》及刘冬先生的《善恶论读后感》。这里不是对人性论发表见解,而只就陈影观先生的文章(以...  相似文献   

3.
我看《善恶论》──与王珏先生商榷陈影观拜读了1995年第四期《经济师》争鸣栏所刊登的王珏先生撰写的《善恶论》,笔者也正如《经济师》同年第7期争鸣栏所刊登刘冬先生撰写的《善恶论读后感》一文中所写的:“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笔者实在赞赏王珏先生对社会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从《善恶论》所提出的问题说起●肖飞银王珏先生的《善恶论》,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虽是一家之言,但对于认识社会的病源病因是有益的探索。关于社会的病源病因,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从物,从物质方面去找原因;一种是从人,从精神和分配方面去找原因。这后一种...  相似文献   

5.
郑以锋先生是一位研究大陆桥的专家,曾主持过《大陆桥视野》杂志《话说陆桥》的栏目,并在这个栏目中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文章,许多读者都爱读他的文章。先生的文章大都是谈新亚欧大陆桥的畅通问题,因为新亚欧大陆桥自1992年开通以来,至今“通而不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原标题是《老调重弹话畅通》,  相似文献   

6.
本月书评     
这本厚达800页的大书是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先生“竞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已经领略过《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的读者万万不可错过,而对波特教授尚不熟悉的读者也不妨展卷一读。本书没有晦涩的名词术语,也没有玄妙的数理模型,而是以简洁透辟  相似文献   

7.
徐雷 《生产力研究》2007,(2):3-7,10
《应当重视马克思经济学的边缘化现象》一文作者徐雷教授作为本刊的老作者(本刊1998年第1期曾发表过徐教授的《论中国制度经济学派的兴起》,引起读者关注),早在2003年3、4月间,徐教授就将此文投给本刊,当时,为慎重起见,本刊曾将此文复印数份,分寄省内外几位经济理论工作者审阅。惜乎,考虑种种因素,终未确定刊发。2005年10月,刘国光先生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引起广泛争论。这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徐教授的这篇文章。其间,编辑部曾多次与徐教授电话沟通,现决定刊出,此文以引起我国经济学教研人员关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边缘化现象,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就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李泽中 《经济师》1992,(5):18-19
<正> 由青年学者王森、王文立合著,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论》一书(以下简称《分配》),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经济学中分配领域的一部重要学术专著;该书从体系设计到论点阐述都颇有新意,是一项值得称赞的学术成就。 在改革之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公着重表现为高度集中体制下,长期冻结工资物价造成的严重的平均主义;而现阶段的收入不公,是由于新旧体制  相似文献   

9.
对王珏、陈影观学术观点争论的点滴看法●佚名自《经济师》1995年第4期发表了王珏先生《善恶论》一文后,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响。著名文学理论学家刘冬先生写了读后感,高度评价了王文,并提出几点质疑,提出了王文不足之处,刘冬先生的评价可说是王珏先生《善恶...  相似文献   

10.
《善恶论》引起争鸣后的思考——就文风问题与陈影观先生商榷伍仑芝王珏先生的《善恶论》发表后,引起了争鸣,其中,陈影观先生的几篇文章我都拜读了,颇有一番感触。毛泽东同志在50年代的一次讲话中说,现在的文风问题是不讲文法。王珏在答复陈影观先生的批评文章中,...  相似文献   

11.
善恶论     
关于人性的问题,曾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禁区”。其实,先辈哲人早有论述。孔子有“性善论”;苟子有“性恶论”。然其时距今已两千数百余年矣。王珏先生的近作《善恶论》不拘怩于先辈哲人的论迷,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多方面广开思路,力求推陈出新,其中良莠,请读者辨折。望有争鸣之作以续之。  相似文献   

12.
在《六维管理理论》中,将文化管理放在了核心与统帅的位置,而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人生/事业成功的最关键是坚持"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利他经营哲学,以他的成功验证了《六维管理理论》文化核心论的正确性。两者的管理思想不谋而合,文章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视角,在论述了文化核心论产生的背景、内容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管理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江太新先生的《清代地权分配研究》于2016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江先生长期致力于清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在漕运制度、土地关系、农业经济等领域着力甚深,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影响力。20世纪60年代中期,江先生随李文治先生治学,当时萌生撰写一部清代地权分配专著的想法,并开始了长期的资料准备工作,经过数十年打磨,终得成书,可谓是心血之作。  相似文献   

14.
去年上半年应约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以下称《再研究》)一书写了一篇评介性文章 ,题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深入研究》(《经济研究》2 0 0 0年第 7期 ,以下称“评论文”) ,主调是以充分肯定和推荐为主而略作商榷和评论 ,按我的理解和认识作出了一番自忖为比较客观的评价。与此文同时编辑部组织了此书主编者之一李实研究员的《对收入分配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进一步说明———对陈宗胜教授评论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 ,同期发表。阅读《答复》后我发现 ,《答复》在接受我在“评论文”中对《再研究》的肯定的同时 ,对只是简略提…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该省社会科学院高级经济师王占国先生的专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这是一部用现代对策论研究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它研究的虽然是黑龙江省边境地区19个县(市)域经济的发展,但它在研究边境...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前读郑也夫先生的《代价论》,虽是薄薄的一个小册子,但其中那些把经济学和社会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闪光思想却影响了我对许多社会经济问题的认知。《代价论》一书中所提及的语言的缺失性是指由于语言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以至于语言、词汇等在某一时刻只能表达很有限的意思,而听者可能就更加只能理解有限之有限了(大意如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偶然购得许思国先生的遗著《中西文化回眸》,一读再读,不愿释卷,勾来圈点不计其数。内心的感悟渐渐渗入书本,竟有了几分与先生沟通的喜悦和振奋,还有了几分恨不能起先生于地下,无缘一受先生指教的伤疼。 《中西文化回眸》是先生仙逝20多年后,由其亲属挚友整理出版的文集。全书由五个部分构成,第四、五部分为自然科学和科学哲学专论,见刊于建国前。其余三部分“中国哲学论”、“中国文化论”、“中国诗论”(简称三论),皆著述于1956年至1957年。因1957年先生罹“右派”之祸,一直未获发表。“三论”10多万字,字…  相似文献   

18.
我看《我看〈善恶论〉》──答除影观先生王珏看到陈影观先生的《我看〈善恶论〉》(见本刊1995年第11期),非常高兴。一篇文章发表后,有人看,并且"引起了极大兴趣",此高兴一也;通过商榷,进一步阐明和深化自己的观点,使真理愈辩愈明,此高兴二也。陈先生看...  相似文献   

19.
<正> 周冰先生的《论公有制宏观经济的行为主体》(载《经济研究》1995年第12期,以下简称《主体》)一文,对《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上海三联书店,1990,以下简称《大纲》)的理论分析和笔者进一步阐述《大纲》思想的文章(《计划者的理论概念和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反思》,载陈昕主编:《公有制经济运行的理论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1)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作为《大纲》的副主笔和一名严肃的学者,本人对周冰的批评精神表示钦佩和欢迎。《主体》提出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进一步讨论有关理论问题,并将其引向深入的机会。不过,对于《主体》的观点,笔者无法赞同。为了辩明是非,本文一方面对《主体》的批评作出答辩,另一方面对其理论观点进行评论,以向周冰先生就教。  相似文献   

20.
《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任放先生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丰富而成的经济史力作,亦为陈锋先生主编之《15至20世纪长江流域经济、社会与文化变迁书系》中的一部。任放先生对400余部方志及大量的档案资料进行细致的整理、爬梳,对明清长江中游的市镇做了多角度的考察,不仅充实了前人的研究,更提出了一些对市镇经济研究大有益助的见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