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曹平  张伟伟 《技术经济》2021,40(12):25-36
本文从微观层面,以中央实施"去杠杆"政策严控国有企业负债拟作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A股国有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去杠杆"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短期对国有企业创新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抑制作用减弱,倒逼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的,本文还以企业流动性为视角,研究"去杠杆"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去杠杆"政策的实施会抑制企业流动性,进而抑制了国有企业创新.鉴于此,本文从政府层面提出关于后疫情时期策略和建议:短期注重对企业纾困,长期引导产业升级与激励企业创新,坚定实施"去杠杆".  相似文献   

2.
窦炜 《当代财经》2021,(11):125-137
以我国2012-2019年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双重差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结构化"去杠杆政策对企业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 发现:去杠杆政策会显著降低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并能抑制过度负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但对企业研发投资没有显著影响;去杠杆政策还会促进正常负债企业的实体投资,财政政策与"结构化"去杠杆的政策叠加能强化企业的实体投资,且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的政策叠加效应要优于政府补助的政策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在“去杠杆”与“促创新”之间实现平衡,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将“去杠杆”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去杠杆”政策影响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实施效果与实现路径进行检验,并深入考察政府补贴与“去杠杆”政策联动对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交互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去杠杆”政策提升了国有企业创新效率,而融资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和债务期限错配机制是“去杠杆”政策倒逼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实现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去杠杆”政策的创新驱动效果表现出多个维度的结构异质性,具体而言,其对地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提振效果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政府补贴是“去杠杆”政策下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有效“开源”渠道。因此,在实施“去杠杆”政策的进程中,决策部门无需过分担忧“去杠杆”对国有企业创新造成的“挤出效应”,这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4.
创新驱动已成为新常态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然而,技术创新通过怎样的路径影响微观结构调整,至今未得到系统性解答.文章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企业去杠杆的作用.从影响机理看,技术创新通过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调整成本对冲能力来调节企业杠杆水平,且该调节作用对过度杠杆企业表现为去杠杆效应,对杠杆不足企业表现为补杠杆效应.从加速机制看,一方面,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作用,从而对杠杆率调整具有"加速"效应,且加速程度对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成长能力的企业具有异质性;另一方面,行业整体的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水平越高,知识溢出效应越强,越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因此行业创新水平能够显著加速企业去杠杆进程,且探索性创新的加速效应更强.文章证明了技术创新在去杠杆进程中的作用,揭示了政策激励 、行业溢出等创新驱动因素对去杠杆的加速作用,丰富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微观财务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央为实现去杠杆的终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旨在减轻企业债务压力的债转股,其他去杠杆化项目包括鼓励并购、改革公司治理、促进证券化、改善债务结构、鼓励股权融资.毫无疑问,债转股必将为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实现我国去杠杆目标的主要工具之一,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由于债转股措施具有帮助企业去杠杆和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双重功效,所以深入分析和探讨我国工业企业破产重整程序中的债转股案例,对于推进我国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和实现我国的供给侧改革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以二重重装为例,分析债转股去杠杆对我国工业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9)
"去杠杆"作为我国全局性的经济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山西落地困难重重,但意义却尤为重大,这就需要政策层面、政府层面、金融层面、企业层面各司其职,打好"去杠杆"之战,促进山西产业之转型,实现山西金融振兴带动实体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7.
林思涵  陈守东  王妍 《金融评论》2021,13(5):91-105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杠杆之间的定价关系,发现在违约概率为正的前提下,金融杠杆的上升会导致正向资产价格泡沫增大.为验证上述理论结果,本文采用NARDL模型实证分析了分部门宏观杠杆率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长、短期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实体经济部门以及金融部门杠杆率的负向调整均会长期有效抑制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持续膨胀,但"一刀切"的逆周期杠杆调整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因此应实行差异化的杠杆调控政策.其次,在长期可采用非金融企业部门向居民部门的杠杆转移来实现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温和平抑作用.再次,应有效、合理发挥中央政府杠杆的前瞻指引作用.同时,政策当局不应对地方政府施行强效去杠杆政策,应试图"熨平"地方政府债务波动以免引发局部房地产价格泡沫风险.最后,就金融部门而言,应对金融部门杠杆进行有效调控,谨防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向房地产价格泡沫转移所引发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  相似文献   

8.
朱鸿鸣  薄岩 《发展研究》2016,(12):35-38
目前,存在着不利于积极稳妥“去杠杆”的五大认识误区.误区一是“去杠杆”需要偏紧甚至紧缩性货币政策,其风险是给货币政策施加过多的负担并导致反效果.误区二是“去杠杆”应主要依靠股票市场,这会导致股票市场被赋予其难以承担的任务,存在人为推动“国家牛市”,诱发股市泡沫的风险.误区三是将居民部门作为杠杆转换的主攻方向,这会带来大规模资产泡沫的风险.误区四是将“去杠杆”仅理解为总量意义上的去杠杆,这会导致对流动性风险和内嵌杠杆的忽略.五是将“去杠杆”理解为短期内的“降杠杆”,这会导致冒进地“去杠杆”,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谢长艳 《经济》2012,(7):31-33
上半年,信贷明显低于预期、经济增长回落明显,这反映出总需求疲弱和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重叠.但随着中国稳增长政策力度的加大,各大机构对中国下半年的经济、尤其是第三季度仍持乐观态度.不过,虽有政策扶持经济或短期探底,但由于企业去杠杆、去库存以及房地产去泡沫等因素的影响,经济下滑的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耿啸 《当代经济》2018,(13):14-16
金融危机过后,关于金融杠杆的影响备受重视.在当下供给侧改革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就申明了高杠杆的巨大潜在危害以及去杠杆的迫切性.金融杠杆与金融稳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融杠杆的波动往往会对国民经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正是由于这一特征,使得当下的去杠杆化进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所以为了更好地去杠杆,需要明确中心思想,坚持主要方针,综合多种手段,形成去杠杆的长久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丹  李航 《发展研究》2017,(10):47-51
去杠杆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中心任务之一,了解全国各地区杠杆情况是完成去杠杆任务的第一步.本文在搜集全国各地区政府债务、居民债务、企业债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全面测算了宏观经济各部门的杠杆率以及总扛杆率,并对四类杠杆率进行了省际比较.研究表明,全国各地区杠杆率在部门、总量、增速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同一种方式全面去杠杆,应有区别地针对各地区自身的杠杆特征,抓住重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更好地完成去杠杆任务.  相似文献   

12.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积极稳妥去杠杆,多措并举降成本.参加"两会"的部分政协委员也表示,去杠杆方面国企问题较突出,今后"债转股"应成国企 "去杠杆"的重要方向,应建立国有企业的资本补充机制.  相似文献   

13.
吴晓晖  王攀  郭晓冬 《经济管理》2022,44(1):159-175
本文以机构投资者在其投资组合中注意力分配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分心”程度作为识别监督外在变化的手段,验证了其对企业杠杆操纵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会趁机构投资者“分心”而监督弱化时实施更多杠杆操纵行为,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分心”通过弱化其监督治理效应、降低公司股价信息含量进一步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现象,使得企业得以隐藏真实杠杆水平,误导债权人以更低的资本成本借出资金,但也为企业的未来埋下隐患,致使企业潜在债务违约风险与财务风险增大。此外,在机构投资者“分心”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的关系中,“去杠杆”政策实施和去杠杆压力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丰富了机构投资者“分心”经济后果研究,也为监管部门强化对企业监管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2015,(1):41-49
中国经济未来并非全面去杠杆,也难以重回到过去的全面加杠杆模式,或将进入到转杠杆模式:其中企业部门仍将去杠杆,因为产能过剩背景下去产能是唯一出路,但政府和金融部门将开始加杠杆,以对冲经济下滑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央政府加杠杆地方政府控杠杆政府债务是把双刃剑,既可对冲经济下行风险,但也会推升债务风险、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未来政府部门负债率何去何从,我们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央政府加杠杆,地方政府控杠杆。  相似文献   

15.
李胜 《当代经济》2007,(13):60-61
杠杆收购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法,由于它的独到的融资特点,在我国的企业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法律、政策、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杠杆收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自2016年起,中国金融体系的去杠杆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开始游离在传统监管指标的监控范围之外,并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造成局部冲击.本文就本轮金融杠杆的形成机理、去杠杆所带来的市场运行变化以及经济影响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并认为实现业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流动性管理能力是金融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专利权保护的发明创造所涉及行业日益复杂,精准激励不同行业的创新显得至关重要。美国学者主张法院应当灵活适用司法政策杠杆调节不同行业的激励机制,以避免激励不足或者激励过度。以政策杠杆理论为分析工具,研究发现:我国专利法中存在类似于美国的司法政策杠杆,还存在明确规定了特定于某些行业而适用的法定政策杠杆。司法政策杠杆的适用具有不确定性,可通过合理的法定化路径实现适用的确定性与可预见性,从而使我国专利法中的政策杠杆发挥精准激励不同行业创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金融科技可以推动金融转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文章以2011?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构建企业贷款银行的金融科技指标,考察了银行金融科技的运用对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系统GMM、双重差分估计和倾向得分匹配来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优化风险控制模式这两条路径,合理引导信贷资源从"僵尸"国企转移到优质民企,从而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效果在市场关注度低但信息披露质量高的企业中,以及外部金融科技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更加突出.最后,金融科技还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小规模、高科技、低污染的企业,全方位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以来,广东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税收数据显示,去产能取得明显进展,钢铁业实现效益型去产能,造纸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去库存取得显著成绩,汽车库存降至合理区间,水泥生产销售明显好转,粤东西北房地产去库存进展顺利;去杠杆有新起色,税收助力企业去杠杆,银行业稳步降杠杆;降成本见新成效,"营改增"行业税负总体下降1/7,社保费负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浙江;补短板有新作为,全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建设,科研技术服务能力显著增加,粤东西北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要深化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加速出清国有"僵尸企业"、坚持因城施策推进粤东西北房地产稳价型去库存、坚持减税与降费相结合支持实体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20.
赫凤杰 《财经科学》2015,(11):12-22
杠杆交易是A股市场的新生事物.2014年7月以来,杠杆交易规模快速上升,加剧了A股市场的波动,并直接引发了本轮市场暴涨暴跌,对资本市场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以融资融券作为A股市场杠杆交易的代表形态,分析了杠杆交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成因,并与海外主要市场监管措施及危机后的应对策略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应加强对杠杆资金违规入市的监管、改善投资者结构、建设市场中间层、培育价值投资及长期投资理念、救市时期对规则的突破应尽快回归常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