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鹏 《中国保险》2007,(7):37-39
农村人身保险是农村金融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人身保险对于提高保险业整体发展实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和国家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对“三农”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投入,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要求保险业“努力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相似文献   

2.
秦士由 《中国保险》2007,(11):16-19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是新时期重要的工作任务。重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具体实践,充分发挥了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对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路伟 《投资与合作》2014,(7):361-361
养老保险的初衷,就是实现老有所养。长期以来,我国忽视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将持续快于城镇,家庭养老所具备的条件在逐渐的弱化,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巨大挑战。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也是最大的保障对象群体。研究解决好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既是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客观需要,也是关系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国外农民工社会保障经验及做法 (一)德国。德国是近代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而其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正是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问题的背景下逐步完善的。19世纪,大量德国农民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1855年,《穷人权利法规》生效。根据该法规,每个地区依据居民人数对贫困居民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在2020年之前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构筑规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显得更为紧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内容之一的合作医疗制度,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总额198.58亿元,而难以收回的基金达到14.05亿元,占基金总额的7.07%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着严重的运营风险、制度风险和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构筑规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显得更为紧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落变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内容之一的合作医疗制度,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少。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黑龙江省初步建立了包括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以相关社会福利等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浙江省开化县建立了覆盖全县农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解决了农民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农村社会保障是保护农民利益的“安全网”。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商业保险在农村社保体系中的定位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中国农村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社会保障缺失和不足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及农村特殊群体的基本利益,也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但由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在各地尚处于摸索阶段,由于商业保险与其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发挥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的功能上的一致性,因此探讨商业保险如何参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春节之前,通过实地深入农村,了解了吉林省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施行情况,收集整理了县、乡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与部分农民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他们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对吉林省当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美国社会保障预算 美国于1939年依据《社会保障法》建立了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即老年、遗属及残疾保险基金(Old—AgeandSurvivorsandDisabilityInsurance),简称OASDI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类似于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建立到1968年,美国社会保障信托基金一直独立在政府的预算体系之外。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保障功能日益脆弱 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细胞组织为家庭成员提供包括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家庭成员的物质基础决定抗风险的能力。这在养老保险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中国1亿多老人中有75%左右生活在农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原来依附集体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下降,虽然农民从改革中得到某些实惠但是也增加了生产和生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政策。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自1992年启动运行以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现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都分。但是也应看到,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正陷入宣传难、发展难、给付难、生存难的“四难”窘境。就制度本身而言,有许多急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农民养老问题,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新农保),这标志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新农保制度的建立,从某种程度上将会使农民“养老不犯愁”,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本文以某个试点县为例,来研究和探讨新农保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覆盖了我国59%的国土,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世界”,也同样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落后地区。受地区政府财力和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农村社会保障(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救助)发展更加落后,已有的保障水平很低,覆盖面窄,管理经办能力弱,绝大多数农民基本上未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荫。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确定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目标,为加快建立全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我们组成了调研组,到长春、吉林等地就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仅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要求,而且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3年黑龙江省及全国农村社会保障数据为依据,分析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