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廖凯  杨正勇 《海洋经济》2019,9(5):16-23
为分析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产业集聚受到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本文首先采用资源禀赋系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模型对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地区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区位熵和产业集中度对海水鱼类养殖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海南和福建具有较强的海水鱼类养殖资源禀赋优势,三地在资源禀赋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较强的规模比较优势,从而具有显著的综合比较优势。 (2)天津和江苏的效率比较优势显著,因此也具有发展海水鱼类养殖的综合比较优势。 (3)通过对各主产区集聚水平的测度,可以发现具备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都具有显著的产业集聚现象,而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地区当地海水养殖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面积扩张为主,尽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可以为产业集聚提供基础,但由于养殖品种单一,养殖结构雷同,养殖户容易受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冲击。未来应在集聚区域内部采取措施规避自然灾害,在主产区内部也需要加快形成完善的合作交流机制,增加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力度,遏制海水鱼类养殖在集聚区域内盲目扩张。  相似文献   

2.
基于省域尺度的河南省烤烟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全国各省(市、区)烤烟生产、河南烤烟与主要竞争作物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产烟省(市、区)相比,河南烤烟生产仍具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但不及云南、贵州、福建、陕西、湖南和重庆,河南烤烟生产效率比较优势小于规模比较优势;与主要竞争作物相比,河南烤烟生产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但不及小麦、花生、芝麻和棉花,河南烤烟生产效率比较优势也小于规模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发展烤烟生产的政策建议,即搞好基本烟田建设,处理好烤烟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推进烤烟区域布局调整,提高烤烟生产单位面积产量,创新烤烟生产组织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使用经过LMDI改进后的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对中国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测算,并进行面板聚类分析,发现中国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不同波动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影响,中国各地区能源回弹效应出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一类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能源消费地区,这些省份同时也是主要的能源输入地区或能源相对匮乏地区;二类是资源构成较为单一、能源消费量较少的能源输入地区;三类是经济发展水平居中的能源输入地区;四类是经济欠发达的能源主要输出地区.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2000年~2011年期间中国不同类型进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变化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14个进口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市场上不同类型商品的比较优势变化.结果表明:进口制成品在中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种类下降了,这种变化是结构性的变化,低技术、中等技术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水平下降速度十分的迅猛,初级制成品、资源型制成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整体提升;中国从发达国家主要进口的是技术性商品,从发展中大国进口的主要是资源、能源类商品,从周边国家进口各类产品,中国进口增加带动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类型商品的对外贸易出口.针对具有比较优势、具有垄断地位的进口产品,中国要发挥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规范进口秩序,提高议价能力,增强进口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柑橘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云  祁春节  陆倩 《经济地理》2014,(11):134-139,192
利用2002—2012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测算了主产区及湖北省16个市州柑橘的区域比较优势,并分析了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其他主产区相比,湖北省具有柑橘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主要集中于鄂西地区的宜昌市和十堰市;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湖北省柑橘区域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因素,比较优势还受到产业化经营、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等外生性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河南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臻臻 《经济师》2010,(6):263-264
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区域内优势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河南优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用全省1%的企业生产了全省1/3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这说明河南的优势产业在河南工业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指标计算分析得出河南多数行业区位优势明显,有一定的动态竞争优势,价值实现程度较高,但不难发现,多数行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河南的资源禀赋条件,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低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发展经济,必然导致产业选择范围狭窄,产业技术升级缓慢。为此,文章对河南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区域经济差距   西部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源方面。全国宜农荒地,宜林山地和荒地,可利用草地多分布在西部。活立木总蓄积量,森林总蓄积量有相当一部分分布在西南的中西部地区。水利资源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尤其可供开发的水利资源均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西部地区。中西部还是我国矿产宝库,这里分布着全国大部分煤、铁矿石、磷矿石、天然气、石油等能源资源。此外,西部边境线长达几万公里,与西亚、中亚、东南亚十几个国家接壤,边境贸易频繁。历史上丝绸之路由此贯穿。西部地区名胜古迹众多,是极具潜力的旅游去处。   但是西北地…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水资源利用效率高,土地面积大,具有发展绿洲农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地区农垦历史悠久,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生产的特优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根据生产性、经济性、发展性原则构建的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西走廊二十余种主要农产品进行分析,分析结论显示,玉米制种、中草药、草食畜牧业等八种农牧产业具有生产规模、品牌、市场前景等显著优势,是本地区应着力培育和发展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趋同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采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1991-2008年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然后进行了地区能源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并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能源效率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还探寻了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能源效率之间的正相关性逐渐增强,能源效率分布呈空间集聚趋势;在样本期内,我国能源效率存在绝对β趋同特征,且条件β趋同迹象也很明显,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政府行为和FDI等因素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在2009-2010年间的五大粮食作物,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最后得出我国的稻谷优势主产区是湖南、江西、湖北、江苏、四川、安徽六省;小麦主产区域主要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五省;玉米主产区域是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河北、河南和黑龙江七省;大豆主产区域是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吉林四省;薯类作物主产区是四川和内蒙古.  相似文献   

11.
罗堃  邓娟 《技术经济》2011,30(3):68-76
针对在浙江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计算RSCA指数并构造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强,且分布不均匀;处于强、弱比较优势以及比较劣势三种状态的不同细类产品的比较优势动态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持续性、流动性特征,亦具有不同的提升潜力。在此基础上,针对处于不同比较优势状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剖析了比较优势动态演化的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12.
Australi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extile and clothing (TAC) industries are analysed, using Balassa'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and Vollrath's measures of competitiveness. The analysis based on Balassa's indices shows that Australia has a strong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in textiles and clothing as aggregate commodity groups, but there i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sub–categories of 'special textile products', 'floor coverage, tapestry etc', and 'fur clothing'. The analysis based on Vollrath's indices shows that Australia is not competitive in the world market with respect to aggregate commodity groups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Grubel–Loyd 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 was calculated for seven categories of textiles and two categories of clothing. The results show a rising trend in intra–industry trade in some of these categories of TAC products, implying that Australia increasingly exports and imports differentiated TAC products. Australian TAC industries may look to further promote exports of their products in the global market through increased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improved quality and design.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的目的是:(1)讨论当存在产业内贸易时,三个通常用来衡量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指标之间的关系;(2)检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几个经济体中制造业活动的转移和重组。结果显示,制造业活动已经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转移到了中国。对于低技术劳动密集的产业(例如,SITC82,83,84和85),这种转移是基于比较优势,而产生了产业间贸易。然而,对于更复杂的技术密集产品(例如:SITC72和SITC87),生产过程已被分成很多模块,并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这种制造方式的重组是基于规模经济效应,而产生了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4.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indices aid in identification of the sectors in which countries reve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or disadvantage. Apart from serving such a dichotomous measure, the RCA indices are frequently employed as cardinal or ordinal measures over time. Application of the indices for comparative analyses calls attention towards the distributions of RCA indices, which must reasonably be stable over time, sectors and countries. Stability of index distributions facilitates the usage of indices as cardinal or ordinal measures over time. The present paper therefore analyses the empirical distributions of RCA indices to determine their suitability. However, such an analysis would be incomplete if the implications for RCA indices due to growing significance of global supply chains are not recognized. Hence apart from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gross trade based RCA indices, the distributions of domestic value-added in export based indices are also examined, and the differences are noted. Similar extensive analyses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RCA indices are lacking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sense,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RCA indices.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图探索中国蔬菜生产区域化的演化和优化的内在机制,为此首先分析了中国蔬菜生产区域化的演化历程、机制以及存在问题,指出其演化动力根源于生产者的利益驱动,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集聚效应向具有生产综合比较优势的区域集中;然后运用综合优势指数和聚类分析实证研究了中国31省区蔬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发现有20个省区具有蔬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并且按照优势不同又可分为四类;进而提出构建四大蔬菜产业带(环渤海、黄淮、东南沿海和中南)的优化设想,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比较优势的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万先进  吴南  伍婷 《经济地理》2007,27(5):873-876,880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理论基础。在区域分工与贸易格局中,三峡地区要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根本途径是充分发挥和利用三峡地区重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文章从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出发,应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分析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了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土地利用效益看农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荣  曲福田 《经济地理》2006,26(6):1033-1036
随着国际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冲击,新一轮的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传统衡量农产品比较优势方法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文章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通过衡量土地利用效益的比较优势分析了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可能性,然后以江苏省1999-2003年平均数据为例,计算了江苏内部各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比较优势,来间接衡最江苏各类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从整体上看,粮食、茶类作物在苏南具有比较优势;棉花、水果在苏中地区具有比较优势;油料、麻类、蔬菜、瓜果在苏北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并在其基础上对江苏未来农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江苏新一轮农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证据,同时为测定农产品比较优势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动态竞争优势的模型,提出了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应该相互融合的路径,并利用1990年到2007年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这种关系。研究得出:竞争优势的取得依赖于比较优势,从而是由资源禀赋状况内生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静态竞争优势带来的剩余将不断提高资源禀赋的结构,动态比较优势会自发地导致动态竞争优势,为此,要利用静态的比较优势所获得的剩余来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从而使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渐进地高度化。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大量倒闭,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利用先前的竞争优势的剩余提高自身的动态比较优势,外部的以美国为首的金融危机仅诱使这种情况早点出现,这也给这些地方企业提供了产业升级的压力和机遇。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comparative advantages have changed in the last 30 years. Using export data for 100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76-2004, it provides evidence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re not static, but change over time. Focussing on three different sources of institu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it shows that they display different trends over time. Additionally, it shows that these effects are generally stronger for OEC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0.
马静  逯宇铎 《经济问题》2012,(7):118-121
由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研究概况,引出对中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基于2004~2009年中欧服务贸易数据测算出GL指数和MIIT指数,发现了各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不同态势。选取人均GDP、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和对外贸易不平衡程度作为自变量,即影响因素,但均未表现出与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