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在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基础上引入了SSM模型中的偏离份额基准,以此反映主导产业的其中的三个特征:发展前景好、现状基础好、区域竞争力强,建立了15个指标的山东省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确定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七大工业主导产业作为山东省工业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越芹 《经济论坛》2009,(20):35-37
当前我国面临新一轮的产业结构优化,而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题中应有之意。本文主要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的主导产业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主导产业的含义,特征;回顾了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最终的产业排名;将排名靠前的产业作为我们现阶段主导产业选择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与数学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基本原则,应建立以产业关联度指标、需求收入弹性指标、增长率指标及劳动力就业指标作为选择区域主导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评价区域主导产业的数学模型——定权聚类计估模型,并以江苏省主导产业选择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和生态型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型产业集群生态服务功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比较,以及对生态型产业集群内部结构的分析,明晰了生态型产业集群的生态服务功能内容,确定了其评价方法,初步构建了其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等绝对指标和生态经济价值比等相对指标,并确定了计算方法、相关二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前没有明确的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空白,为分析生态型产业集群的生态经济效益提供了定量化的工具,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学习能力、流程运营和价值创新三个方面构建服务流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学习能力指标体现顾客价值判断识别能力;流程运营指标体现顾客价值传递和生成能力;价值创新指标体现顾客价值创造能力。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多级综合模糊评判法对某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服务流程绩效进行了案例计算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趋势下,主导产业选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转型升级是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关联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确定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准则及权重,从而构建以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化程度为主要指标的区域内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为例,得出各产业主导能力的次序,确定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从产业链、产学研合作、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等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对主导产业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选择模型能为主导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路径提供重要参考,为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综述国内现有研究中国能源产业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油产业强盛度的概念。根据这一概念,笔者构建了测算中国石油产业强盛度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因素指数、价格影响因素指数、资源因素指数、政治因素指数和军事因素指数的5个准则层指标,5个准则层指标又下设16个指标层指数。本文采用AHP分析方法测算出中国石油产业强盛度为基本强盛,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石油产业由基本强盛走向强盛的主要努力途径。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导产业可分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支柱性主导产业和一般性主导产业。本文构建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湖北省38个产业部门进行评价,筛选出湖北省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支柱性主导产业和一般性主导产业,并对湖北省如何发展战略性主导产业并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主导产业是从产业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利用重庆市统计年鉴以及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通过区位熵,感应度系数,需求弹性等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工业各产业进行综合评分分析,并选出在重庆工业发展中充起主导作用的产业.  相似文献   

10.
对区域内各具体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是涉及到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及资源投向等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是否正确的关键支撑因素。传统对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和指标体系设计无法帮助决策者形成对区域相关产业竞争力及其所处战略地位的直观印象。本文构建了基于产业吸引力、相对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分析模型作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直观分析工具,并在所提出的三力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武汉钢铁产业的发展分析,对武汉钢铁产业的三力指标分数进行了计算,并根据武汉钢铁产业三力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武汉钢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孝坤 《经济地理》2007,27(3):413-417
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非常突出,严重影响全民小康建设进程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重庆直辖以来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劳动生产率、城镇化等方面分析了重庆城乡二元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城乡二元性结构差异显著,且有不断扩大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城镇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工业对农业辐射力弱、城乡市场严重分割、传统体制约束和行政区划调整等。最后提出了加快重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2007年和2008年两个关键年度重庆市三大产业及典型用电行业企业的用电负荷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三大产业用电负荷的分布与国家及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高度一致;就重庆市典型行业企业——重钢集团和长寿化工而言,两者的用电负荷都具有季节性特点,但两者对峰谷电价的响应程度不一样。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便于电力公司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措施,即电力公司可制定不同程度的峰谷电价比,以便对错峰填谷的用电负荷转移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地区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军  杨学军 《经济地理》2011,31(5):781-786
国际服务外包已成为我国多个地区重点发展和积极推动的业务。基于文献研究建立了影响承接地竞争能力的综合分析模型,对示范城市承接企业进行因子分析,并据此比较中国不同地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区位优势。结果显示:生产能力、配套环境、经营成本这三个因子的共同作用影响着承接地综合竞争能力。珠三角经营成本较高、生产能力一般,但在软件开发等业务有突出表现;长三角地区在服务外包配套环境方面显示出优势,在生产能力和经营成本方面表现也不错,因而在系统与网络服务等领域具有相对优势;环渤海地区生产能力卓越,在系统集成服务、软件测试等领域具有区位优势;中国内地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具有成本优势,但囿于生产能力和配套环境方面的劣势,仅在客户服务外包和金融财会服务外包等业务领域享有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9—2009年重庆市的相关数据,从金融相关比率、金融发展效率、保险深度三方面,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仅是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并没有促进金融发展;重庆市的金融相关比率促进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动,金融发展效率与保险深度促进了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动。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report aims to identify the determinant factors of FDI in the business services industry by examining 20 variables and their impacts on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in 33 sample countries plus Hong Ko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system-related factor conditions and demand conditions have a strong correlation to FDI. Among the variables under system-related factor conditions, four (bribery and corruption, transparenc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and ease of doing business) greatly influence the amount of FDI in the business services industry. Among the variables under demand conditions, three (the cost of living index, office rent, and GDP) are key.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aforementioned factors influence not only the business services sector, but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FDI as well. Another main finding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FDI in the business services industry is more frequently found in more developed economies. For the market seeking and efficiency-seeking FDI, the quality of system-related factor conditions and the size of GDP are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for FDI in the business services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西部装备制造业作为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产业形态,其转型升级直接影响军民融合产业的深度发展。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与制造业相伴而生的产业,其产业空间集聚对促进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作用日益显著。从产业空间集聚视角,以西部装备制造业为例,基于2003—2014年西部1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①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空间相关性显著,西部军民融合产业的生产效率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存在依赖性;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③外商直接投资、国家资本占比、信息化水平正向影响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西部军民融合产业升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引导西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可以作为促进西部军民融合产业转型升级与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单评述有关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评价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定量方法。并且以重庆市2007年工业企业创新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建立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DEA方法。从综合有效、技术有效和规模收益三个方面对重庆市23个区县的企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对投入产出相对无效的决策单元分析其无效原因,并给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不同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排序,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DEA模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协整耦合关联度,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和竞争力提升的关联以及两类产业的耦合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以及珠三角区域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分别与本区域的制造业集聚显著正相关;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本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其增值贡献较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耦合关联,但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耦合结果显著性的非对称差异,且长三角区域的该方面差异表现略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投入产出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成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并提高第三产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1995-2009年15个细分服务行业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生产服务的投入产出弹性较大,超过了资本投入和实物投入的产出弹性;当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投入在第三产业总投入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时,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将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20.
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含有中介变量的调节变量模型,以16个制造业子行业为样本,利用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并且这种作用是部分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实现的,制造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即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制造业行业,越有可能通过流通服务业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升自身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