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原外经贸部发布实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规定》规定,国际货运代理是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托运人的名义或以自己的名义,为托运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报酬的行业。《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实施细则》第二条进一步明确了国际货运代理人可作为代理人或独立经营人从事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2.
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国际货物运输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国际贸易中约90%的货物贸易是通过海上运输来进行的,海上国际货物运输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在航运界和国际货运代理业中,都在进行着激烈  相似文献   

3.
国际货运代理是指国际货运代理组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处于货主与承运人之间,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劳务报酬的经济活动。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货运代理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服务产业。目前如何再发展再延伸并发展为国际大型物流企业是很多货代企业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际货物运输线长面广,可能会因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从而遭受损失。为在货物遇难受损时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买方或卖方就需要在事先办理货物的运输保险。作为财产保险的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投保人和保险人必领订立保险合同并共同遵守一定的保险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是指货物在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因火灾、盗窃、渗漏等原因发生的意外损毁和灭失;而风险转移,实际是承担风险损失的转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调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统一私法规则,对其中第70条关于卖方根本违约下风险转移规定的理解,我国学者意见不一。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及文献,结合相关案例对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明确风险转移的内涵,即在卖方根本违约情形下,买方宣告合同无效,风险损失回转于卖方,若采取其他救济措施则自担风险。继而从理论与实务两方面加以阐释。明晰卖方根本违约时的风险承担问题,维系了《公约》的意思自治、交易安全的宗旨,有利于司法实践操作,以期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纪荣泰 《现代财经》2000,20(8):20-22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它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急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本文结合《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和国际商会制定的《联合运输单证统一规则》的规定,对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概念、多式联运单据的性质和作用、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制度和责任限制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邓舒芹 《时代经贸》2012,(8):142-142
物流业被列入我国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而货运代理业是物流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承担了我国大约80%的进出口贸易货物与中转运输业务,近年货运代理业规模扩张,发展迅速。文中以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心城区罗湖区第一、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基本单位清查等资料为基础,对货运代理业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行业的长远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图书推介     
《财经问题研究》2016,(10):130-130
《国际货物运输》(第四版)李勤昌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7
  作者简介
  李勤昌,东北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从事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二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反倾销与国际农产品贸易制度等,从事国际航运公司管理十余年,主持过在英国、美国、荷兰、新加坡、德国、菲律宾、委内瑞拉、海地和中国香港等地的海事仲裁与诉讼。  相似文献   

9.
物流业被列入我国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而货运代理业是物流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承担了我国大约80%的进出口贸易货物与中转运输业务,近年货运代理业规模扩张,发展迅速.文中以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心城区罗湖区第一、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基本单位清查等资料为基础,对货运代理业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行业的长远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单位名称:中国外运陆桥运输有限公司单位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山西路6号董事长:潘建中企业概况:中国外运陆桥运输有限公司是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在连云港口岸设立的直属子公司,是江苏省综合性、多功能、国际化的重点物流企业,是新亚欧大陆桥业务的主要经营者。该公司主要经营海、陆、空国际货运代理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航空货运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国内空港130个、航线317条,国际空港72个、航线237条,从空港和航线两个角度探讨我国航空货运机场分布格局和网络结构,结果发现:华东区、华北区、中南区是航空货物的主来源地、目的地和中转地,上海、广州和深圳、北京构成我国航空货运的"三极",形成货运三角;航空货运主要分布在少数枢纽空港间的航线上,呈现集中状态,前五位航线的货运量之和为43.83万t,占27.33%;航空货运高度集中在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间,人口100万以下的城市间航空货运联系很弱,所占市场份额之和不足1%,中等城市之间、大城市与中等城市、小城市之间无直航航线联系;我国对外航空货运联系主要集中在北美、日韩、西欧和港澳地区,与东欧、中东和南亚地区的航空货运联系较弱,与非洲和拉美地区目前还没有直通航班。  相似文献   

12.
基于出口贸易视角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童霞  吴林海 《现代财经》2007,27(12):63-66
本文从中国出口贸易的视角评判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障碍,从而得出了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路径选择——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争取在若干个优势产业领域中能够主宰或影响国际标准,形成与发达国家竞争的某种格局。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自由化的总体发展态势情况之下,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产业链分工连续细化,发包规模、地域持续拓展,承包市场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等发展趋势。在此国际大背景下,北京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潜力巨大,具体表现在市场需求主体持续增长、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等方面。北京应通过制定鼓励性的财税和金融政策积极支持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组建大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推行行业标准化、加强风险控制与监管,进行多层次人才培养等措施,充分发挥北京金融服务外包潜力,促进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干散货运输是开展海上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多年的实践证明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是一个具有明显周期性的产业,世界政治事件、经济波动、自然因素的周期性波动等都会影响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的行情,增加航运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于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即当运力超过运量时,运价下跌,导致运力减少,使运价上升,并趋于稳定。波罗的海运价指数(BDI)运价指数是根据严格、明确以及航运市场的规则计算出来,能够反映出全球干散货航运市场的运价水平,成为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发展和变化的"晴雨表"。目前国际上许多著名航运机构都对干散货航运市场周期性研究主要着眼于航运市场的定性分析以及统计资料的收集,采用定量模型来研究该问题则较为少见。本研究运用BP滤波实现趋势和循环要素的分离,获得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周期成分。研究表明,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长周期和短周期互现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产业过度竞争"和"市场信息不对称"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旅行社行业中"柠檬市场"问题出现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旅行社行业中的过度竞争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有日渐加剧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体制与企业自身两个方面的原因;同时,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存在着双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该行业中的"柠檬市场"现象。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始人自身特征的异质性,本文研究家族创始人职业经历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家族创始人具有公共部门职业经历的企业,创始人具有企业部门职业经历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更高。进一步地,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家族创始人的企业部门职业经历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更强。研究表明,具有企业部门职业经历的家族创始人更偏好风险,其所掌控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也更高。本文发展了基于代理理论和控制权理论的家族企业风险承担研究,论证了家族创始人职业经历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重要作用。同时,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识别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使用头程运费刻画国内不同地区面临的进出口阻力,考察内生国际贸易与经济绩效的关系。IV结果表明OLS并没有高估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旦控制了国际贸易,沿海地区并没有表现出更为出色的经济绩效;若国际贸易量提高1%,那么该地区人均GDP可望增长0.19%—0.22%。工具变量通过了严格的相关性和外生性检验,子样本敏感分析和控制变量方法保障了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选取消费水平、农业劳动力占比、货运总量和农户总数四个指标,分别表示钻石模型中的需求、生产、支持相关产业的表现和企业的战略结构四大要素,并对这四个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回归结果,认为四个指标中的农业劳动力占比、消费水平和农户总数都是影响安徽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结合安徽省在这三个关键因素方面的现状,提出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扩大居民需求水平、调整企业战略水平和找准品牌定位、扩大品牌宣传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增强安徽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代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沈山  安宇  戴先杰 《经济地理》2005,25(3):302-306
从经济区划、区域差异、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战略组织、外商投资、区域文化等10个方面对1980年代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瞻望21世纪前期区域经济发展与研究的前沿: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经济一体化研究、统筹区域发展与区域性机构建设、新产业区、区域空间秩序、区域环境创新、区域经济新格局、江苏与中西部经济的联动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