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拥有海外背景的高管对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生存至关重要。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高阶理论,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logit模型检验了高管海外背景对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生存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高管海外背景有助于提升海外子公司的生存绩效;此外,进入模式在高管海外背景和海外子公司生存绩效二者关系间存在中介作用,即高管的海外背景越丰富,海外子公司越倾向于以独资的模式进入东道国,独资模式下母公司对于海外子公司的资源投入有助于提升海外子公司的生存绩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海外子公司在跨国公司整体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对海外子公司成长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重点.本文分析了跨国子公司角色演变的动因及选择机制,指出子公司战略地位的提升必然影响到跨国公司母子关系的演变;提出处于优势地位的跨国子公司完全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跨国公司应重新建立对海外子公司的控制管理机制,及时转变母公司的全球战略;并为中国跨国公司在海外的投资及战略选择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3.
企业国际化中反哺式知识转移: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哺式知识转移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这一知识转移方式具有自身的独特路径,包括海外子公司获取知识、海外子公司向国内母公司传递知识、母公司吸收和整合知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反哺式知识转移的内在属性,提高知识获取能力,促进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4.
采用1999—2015年华为公司PCT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分阶段的跨国研发网络模型,考察研发单元在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并着重探究守门人角色的演变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华为公司跨国研发网络内的研发单元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但尚未明显地涌现外部导向型研发单元;除不活跃研发单元外,守门人与内部导向型研发单元构成了跨国研发网络中的主体;研发单元守门人角色的形成主要遵循"不活跃单元-内部导向型-守门人"的路径。通过识别华为公司跨国研发网络中研发单元角色的演变路径,可为企业在研发国际化实践中制定知识获取策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张、并购增长及其行业层次提升对跨国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中国企业还很薄弱的既有跨国经营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中国跨国企业需要超越能力主要(或只能)来自总部的狭隘视角,重视海外子公司所在经营环境中的各种商业创新机会,转变海外子公司知识角色定位理念,充分激发海外子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嵌入行为,并差别化地管理接受型、积极型、自治型和静止型海外子公司的知识角色。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子公司战略角色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子公司战略角色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基本理论内涵被众多学者从诸多领域进行了扩展.文章通过对跨国公司子公司战略角色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整合了跨国公司子公司战略角色分类的相关观点,在此基础上详细评述了有关跨国公司子公司角色演化路径和角色演化驱动因素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发展方向和关键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力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海外子公司提供有资可循的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影响在华跨国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己经由资源竞争转变为知识获取、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的竞争。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跨国子公司海外经营、拓展市场就是将现有知识进行复制和转移并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跨国公司必须能充分利用全球市场的资源和本土的比较优势,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来创造价值。本文基于在华跨国子公司的研究视角,探讨究竟是哪些因素能够影响跨国子公司的知识转移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8.
逆全球化背景下日趋复杂的东道国舆论环境给我国国际化进程带来严峻挑战,对其如何影响跨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决策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检验。基于情感分析技术(NLP)和网络爬虫,对2015-2022年间830余万条媒体报道进行文本分析,构建涉华舆情指数,系统分析与检验了东道国舆论环境对我国企业海外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舆论环境越差,相比于独资模式,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模式进入海外市场;相比于跨国并购,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进入海外市场;跨国企业的产权性质和国际化经验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影响机制方面,东道国舆论环境通过影响企业的规制、规范和认知合法性来影响跨国企业投资设立模式的选择。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跨国企业恰当地选择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积极规避或弱化舆论风险,更好地在东道国投资布局与经营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国际化发展愈发深入,企业对海外情报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从知识治理层面研究海外情报工作,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情报知识利用率,提升企业海外情报能力。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论和知识治理观,从知识创造的角度研究了知识治理的两个维度(即责权分配与损益分配)对企业海外情报能力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知识治理对海外情报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也能够通过知识创造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海外情报能力,并据此为企业海外情报工作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员工创新行为是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源泉,已有研究发现领导者授权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但是,领导者授权是一把“双刃剑”,授权过度会成为员工“负担”。在界定领导者过度授权的基础上,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纳入员工角色压力和情绪耗竭两个因素,通过对多渠道获取的1204份问卷进行抽样获得758份领导者过度授权问卷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和Process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探讨领导者过度授权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负担”机制。结果表明,领导者过度授权会增加员工角色压力,在高角色压力下员工会产生情绪耗竭,出于资源保存的考虑而减少角色外行为,最终抑制员工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柏洲  汪建康 《生产力研究》2007,17(11):121-123
随着国际企业的不断发展,海外子公司正成为前沿思想的创造者、重要研究任务的承担者以及战略规划实施的积极参与者。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企业的网络观点以及子公司在网络中的策略角色,并依据知识转移的有关原理,构建了基于海外子公司的跨国知识转移框架,最后提出促进海外子公司知识转移的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徐晨  王祥玮  孙元欣 《技术经济》2024,43(4):177-188
海外研发被视为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的有效路径,现有文献基于经贸自由化的前置条件证实了海外研发提升创新绩效的反哺作用。然而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愈发困难,海外研发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尚不得而知。为此,基于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探索了中美贸易摩擦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绩效。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非但没有侵蚀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绩效,反而产生倒逼效应,推动中国企业提升投资效率并积累国际投资经验,继而增强了海外研发的反哺作用。通过区分海外研发目的地,本文进一步发现倒逼效应在赴非美国家的样本中更显著。赴美研发受到贸易摩擦的冲击更为直接,稀释了提升投资效率和积累国际化经验所带来的收益。研究结论深化了国际商务理论关于贸易保护和壁垒如何影响跨国企业投资绩效的相关研究,为中国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的投资环境下如何充分释放海外研发的潜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明晰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情境下的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对系统内各主体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进而促进系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意义重大,但现有相关文献鲜见。基于扎根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家样本企业进行分析,聚焦知识、资源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探究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并构建相关模型。结果发现,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在构建“线—面—体”价值网络过程中,一般采取资源简构、资源拼凑和资源整合等模式获取所需资源,并通过能力强化、能力重构和能力拓展等方式增强其巩固知识、资源及技术的能力。结论不仅丰富了特定背景下价值网络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而且可为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通过优化创新路径实现高效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制度理论、资源基础观和领导理论解释领导者如何为组织获取资源。从"领导者在怎样的制度情境下获取资源、领导者为组织获取的资源是什么、领导者通过什么途径获取这些资源的"3个开放问题出发,联接制度、组织、个人3个层面构建了研究领导者资源获取的分析框架。提出的理论框架为分析领导者获取资源过程提供了依据,同时可为领导者在实践中获取资源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数字平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现有文献关于组织身份对其金融资源获取的影响并未展开深入研究。本文选取了61家赴美IPO的数字平台企业,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通过领域维度和角色维度的联动探究获取较高金融资源的组织身份路径。研究表明:存在四条身份路径可支撑数字平台企业获取较高的金融资源,具体可归纳为组织领域双导向的既定领导者身份与组织领域多导向的潜在领导者身份两种模式。其中,数字技术导向与非潜在竞争者为其共同的核心条件。结合现有理论解释和经典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命题,为数字平台企业获取金融资源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利用复制逻辑探讨了3个跨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知识能力构建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知识能力包含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利用和知识保护,4个要素在不同国际化阶段由于国际化目的、竞争环境不同而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具体而言,知识识别由模糊目标搜寻型、关键目标搜寻型转变为目标增强型;知识获取方式由拼凑式、主动式转变为牵引式;知识利用模式由过滤式、拓展式转变为协同式;知识保护则从无到有,由法律型保护转变为技术壁垒型保护。知识保护四要素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组合构成了国际化进程中的知识能力上升路径,具体为雏形构造、拓展上升与集成整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寻求型并购呈现风起云涌之势,然而,现有的文献并未对这些后发企业如何获取这些战略资产进行细致的研究,尤其缺乏对逆向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本文聚焦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逆向知识转移问题,结合中国企业的后发特征,提出了由吸收能力、人员互动、文化整合和子公司角色四个要素为自变量,被转移知识的特征为调节变量,被并购企业的规模、并购后经过的时间和国家文化距离为控制变量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逆向知识转移作用机制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吸收能力、人员互动、子公司角色三个变量对逆向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文化整合变量在整体上作用不显著,但在考虑被转移知识的特征对吸收能力和人员互动变量的交互影响的情况下,其对逆向知识转移具有比较显著的正的影响。被转移知识的特征对于吸收能力对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和人员互动对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说明被转移知识的隐性特征越强,越需要重视吸收能力和人员互动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拓展了人们对于后发企业逆向知识转移机制的认识,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国三星公司构建全球研发网络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研发网络是由某企业主导,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建立研发合作关系的一种组织方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它是企业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延伸。以韩国三星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其构建全球研发网络的动机、切入路径、吸收能力、技术扩散4个方面入手,分析三星公司构建全球研发网络、追赶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归纳出三星公司在构建全球研发网络时从“获取—吸收—改进—创新”到“创新-超越”道路的演变,提出三星公司发展经验对我国企业追赶发达国家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国际投资保护是指东道国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设置障碍和壁垒刻意限制外资企业发展的行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并对我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文章以海外子公司绩效为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能否有效应对国际投资保护.研究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不仅能直接增加海外子公司绩效,还能间接应对国际投资保护对海外子公司绩效的不利影响,在使用企业涉诉案件作为社会责任的工具变量消除内生性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能有效应对国际投资保护,但非国有企业则不具有此效应;企业社会责任提升有助于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子公司应对国际投资保护,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则不具有此效应.(3)社会责任提升应对国际投资保护的传导机制是增加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数量和抑制高管过度自信.因此,政府部门和跨国企业在海外子公司管理实践中均应重视并强化实施社会责任战略,以有效应对国际投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全球背景下,我国跨国公司国际化创新发展需要国内创新资源支撑,但当前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创新资源对跨国企业国际化创新的影响。基于国际化创新内外双循环格局,选取2010—201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Tobit回归探究母国企业创新网络对国际化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母国企业创新网络规模正向影响国际化创新,而高管国际化和企业数字化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对我国跨国企业利用国内技术创新资源构建国际化创新双循环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在宏观政策上,政府要加强国内创新网络建设以支撑企业国际化创新发展;二是在跨国企业内部,要重视国际化人才引进和企业内部数字化建设,通过积累国际化创新人力资源促进国际创新资源吸收,并为创新效率提升奠定数字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