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较多,在没有必要或不愿意说出或有时没办法说出动作发出者时,英语就用被动语态来表示。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我们在进行翻译之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根据汉语和英语的各自使用习惯来翻译。  相似文献   

2.
形合和意合的表现是由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一般来说英语重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而汉语重意合,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本文比较分析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及翻译中的转换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英汉语篇互译的相关技巧。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英语和汉语最常见的修辞格之一,其表现形式多样,喻意含蓄深刻。在英汉翻译中,正确理解比喻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英汉两种语言比喻中明喻和暗喻的形象异同入手,探讨英语比喻的理解及翻译方法,力求使译文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的新词反映了英语以及英语使用者生活中的发展变化.英语新词的引介与翻译,对促进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新闻英语新词的构成特点及其翻译,对英语新词在汉语中的翻译和定名原则会有所助益.英语新词的翻译应该以译意方式为主,译名应该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律.  相似文献   

5.
对英语成语(包括谚语)译成汉语进行了研究,同时也探讨了英语成语译成汉语的可能性;并介绍了几种翻译方法,提出更好地做好英语成语(谚语)翻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省略作为一个语法手段,不仅出现在英文中,同时也出现在汉语中。但是这些省略现象在英文与汉语中的使用却不是完全相同的。文章通过对英语与汉语中的省略现象的对比研究,将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省略现象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罗列出来,希望对汉英语言学习者以及翻译活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英文商标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其特殊的表达形式和功能要求人们对英文商标要有不同于一般英文的理解与翻译.本文分析了英文商标的构成,论述了翻译英文商标的方法,并指出了翻译英文商标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英语语法运用问题一直是语言研究者和英语教师想要攻破的难点之一。英语中的语态属于动词形式中的一种,用来体现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联系,其中被动语态常被应用于客观性非常强的非人称语体表达中,能充分突显表达者的意图,具有无法比拟的应用优势。但英语被动语态使用一般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语篇衔接、突显要素以及表达者的表达意图。分析三个制约因素可以有效地解决我们在认知语言学语法教学当中的被动语态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9.
隐喻作为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在英语新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准确理解原文中的隐喻是恰当翻译这些隐喻的前提。本文探讨了英语新闻中隐喻的理解以及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以直译为主,结合意译和引申翻译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修订本)》教师用书译文中若干处脱离了语境,对原文理解有误,翻译失当,汉语表达欠妥,容易招致误解或有歧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视点,分析了翻译的的实质及翻译中的概念整合过程,简要介绍了四种翻译模型,并以中文古诗的英语译本为例,证实了概念整合理论对不同文化之间高文学性诗歌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文化差异,中国人侧重综合思维而英美人则侧重分析思维.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思维模式的这种差异,因此就形成了英语的形合特征和汉语的意合特征.英汉语言的这种"异质性特征"对英汉互译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时应顺应译八语的语言规律和特点,译出意义贯通,符合独特语言风格的译文.这篇论文侧重阐述语言中的形合和意合特征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主题化、左偏置话题结构都属于主语前有其他前置成分的句子,在英汉语中都存在。翻译时汉语主题化、左偏置话题结构不用英语主题化、左偏置话题结构对译;当原文词序体现特殊的篇章、信息或文体意义时,泽者用反成表达、被动语态、拆译等手段保留这种词序;不能保留时。译者采用补救措施再现原文词序体现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19世纪来华新教传教士中文报刊中所涉及的汉译名形态、特点和翻译方法的分析,认为19世纪来华传教士在音译、意译翻译策略使用上更为"本土化";一名多译、古典翻新和中西涵化等语言特点既反映出西方概念在汉语中词汇化的过程,又传递出汉语词汇变迁的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制约着语言的使用。在英汉、汉英翻译实践中,由于存在中西文化差异,译文中会出现语用失误,从而导致信息误导或信息错误,只有认识到产生语用失误的文化差异的诸多方面,并且在翻译实践中,重视中西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加强英语、汉语两种语言的功底,才能使翻译真正成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信息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与汉语在各自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英语的静态特征与汉语的动态特征,即英语中的动作意义常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表达,句中少用动词,而汉语则多用动词,动词可以充当很多成分。论文分析了两种语言的表达特征,并用大量的实例来说明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可以利用静态与动态相互转换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中注重文化的概念已越来越受到译者的普遍重视。本文以带数词的习语为例,首先分析对比了汉语数词和英语数词在文化背景方面的异同,接着分析了汉语数词和英语数词的文化对等关系,解释了带数词的习语在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被动语态句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尤其是在科技英语中,本分析科技英语的特点,提出并举例阐述了几种常见的被动语态句的译法。  相似文献   

19.
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歇后语是汉语习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英语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表达法。由于英汉两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汉语歇后语的翻译便有相当的难度。在翻译歇后语时,应根据翻译的标准,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力求做到准确而忠实地转达原文的信息。本文主要探讨了歇后语的分类及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英语和汉语的差异为基础,探索了英译汉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转换所造成的基本损失:过度翻译(overtranslation)和不足翻译(undertranslation),用实例加以说明和评析,以提高和完善英语译成汉语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