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18):214-217
随着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口碑在影响消费者决策及行为转变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具有相当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品牌口碑传播,文章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出发,分析消费者品牌口碑传播行为,同时阐述了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品牌口碑形成及传播的机理。针对品牌口碑形成和传播的机理,提出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品牌口碑传播策略,并根据口碑传播的特性,探讨出防范虚假口碑信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索了企业创新中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的作用机理,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员工创新的组织行为机理,并为企业的创新领导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的领导概念,责任型领导愈发受到学界关注.然而,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了责任型领导对下属工作产出的积极影响,相对忽略了潜在负面效应及其形成机制.为此,本文将责任型领导的积极面与阴暗面进行整合,从均衡视角构建了一个责任型领导的双刃剑效应模型.该模型指出责任型领导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学习和社会交换来提升下属的道德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工作压力和分散注意力导致下属的情绪枯竭、身心健康等问题,下属的关键个体特质如责任心、互惠信念、自我效能和权力距离导向在上述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集聚圈中,参与主体共同创造价值成为共生共赢的重要手段,但现有研究鲜少从参与主体层面分析战新产业集聚圈价值共创的实现逻辑。本文结合协同共生论和知识基础观,分析了战新产业集聚圈中企业共生导向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佛山北部战新产业集聚圈330份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共生导向正向影响战新产业集聚圈价值共创;共生导向可以通过提升战新产业集聚圈知识交换促进价值共创;组织距离在知识交换与价值共创关系间发挥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将“共生”精神嵌入发展战略中、搭建知识交换平台、重视知识交换、合理把握组织距离等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仙萍 《上海企业》2004,(8):33-35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对现代企业的行为作一重新彻底的思考:现代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经济组织,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其行为对社会经济秩序、伦理道德和精神风貌都产生着巨大影响。因此企业在通过利用社会资源,生产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或提供社会需要的劳务而获利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其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企业的行为要体现出一种对全人类的道德关切,企业要为其行为承担  相似文献   

6.
组织支持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支持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交换理论、互惠原则和组织拟人化思想。社会交换理论和互惠原则都认为个体将会积极回报自己的恩人,个体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而和别人建立联系。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也被应用于对组织行为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上海、浙江等地按照“配比研究”的办法来选择研究样本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最终得到有效的主管/部属配对数据218条。据此,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法,检验了组织中领导—部属交换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以及组织公平在这一关系间的缓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领导—部属交换与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组织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组织公平对领导—部属交换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交换是理性人为了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而同他人进行互惠的、交换性的互动.农村社会交换是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的一个视角,应该说农村交换中会涉及一些伦理问题,主要是农村社会交换的模式、结果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对农村社会交换模式应进行伦理选择,对农村社会交换结果应进行互惠考量,以求得对农村社会交换中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组织行为学领域里面对雇佣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之上,从两个视角来进行的:一是从员工的角度研究双方责任认知的心理契约理论;二是从组织的角度研究雇佣关系策略的诱因/贡献模型。在对这两方面的文献进行收集和归类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未来对雇佣关系的研究同样可以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一方面可以同时从员工和组织两个角度进行双视角的雇佣关系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探究在两种视角下,不同的雇佣关系模式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对员工和组织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一些企业组织正在或者已经发生着腐败行为,个体腐败像瘟疫一样到处蔓延。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破坏。在此大背景下,探索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组织中的个体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组织中个体腐败行为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使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对组织中个体腐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公平、诚信、利己/利他主义对组织中个体腐败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礼物交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转型期礼物交换的性质与以往相比呈现出巨大的变化,本文以后现代理论中的消费理论为指导,尝试以"批判性立场"这一视角为切入点,着重揭示礼物交换性质的异化。笔者认为礼物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礼物交换的原始精神逐步消失;礼物凝聚组织的社会功能日渐消退;礼物关系由情感关系逐步演变成工具关系;自然性的礼物实践行为被改变。  相似文献   

12.
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如果经济活动主体不讲信用,市场经济则无法维持;社会没有健全的信用体系,市场经济则无法发展。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经济活动主体信用观念弱化和社会信用体系残缺的严重问题。信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为人类活动历史的产物,信用的含义是多方面的:狭义上的信用,指的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广义上的信用,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在社会生活各方面诚实守信,构成互相信任关系的基础。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市场交换…  相似文献   

13.
组织支持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交换理论、互惠原则和组织拟人化思想。社会交换理论和互惠原则都认为个体将会积极回报自己的恩人,个体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而和别人建立联系。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也被应用于对组织行为的解释,许多组织理论家(Organ和Konovsky,1989等)都认为雇佣关系的建立。就是员工以个人努力工作和忠诚来换取可得的利益和社会奖赏。Levinson(1965)提出了组织拟人化的思想,他认为员工把人类的特征投射到组织中,然后与实际上具有人类特点的组织发生联系。员工常常把组织代理人的行动  相似文献   

14.
领导-成员交换是组织人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员工作为领导者的"圈内人"时,似乎容易受到领导者的特殊"保护",并从事偏离行为。基于社会控制理论,本研究采用多来源的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了领导-成员交换的消极面。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导致员工产生感知偏离容忍,进而导致其偏离行为增加。这一过程又受到员工道德推脱水平的调节作用,即当员工的道德推脱水平较高时,领导-成员交换通过员工的感知偏离容忍正向影响其偏离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当员工的道德推脱水平较低时,上述间接效应不显著。本研究为领导-成员交换提供了更加全面和辩证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拓展了社会控制理论、感知偏离容忍和偏离行为的相关研究。除此之外,本研究也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高春雷 《民营科技》2013,(7):224-224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由于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缺位,个体消费需求的分散、互扰、不稳定,缺少社会整体理性约束,从而误导经济发展目标,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需求导向机制有三个构成要素:消费理念、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构建要素齐全、内在逻辑统一的社会需求导向机制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目标理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质量是可以周转、积累的财富和资源。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存在质量交换规律。质量交换规律与价值规律一样是支配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则之一。人类的最明智的选择是“以质遂愿”——以提高行为质量的方式实现合理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的意愿。“以质遂愿”规范是具有现代气息的纲领性的道德规范。顺应质量交换规律、遵守以质遂愿规范构成了新的质量行为理念和世界观。对于促进“质量伦理学”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构建了同事对“好公民”进行社会贬损的过程机制和条件。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本研究认为旁观同事社会比较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好公民”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影响,产生妒忌情绪,继而使其对“好公民”施行社会贬损。采取全循环的研究设计,本研究对四时点的121个团队中的809对员工-同事配对数据进行了多水平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公民行为与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呈正相关;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职场妒忌呈倒U型关系;组织公民行为通过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中介作用与职场妒忌呈倒U型关系;组织公民行为通过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和职场妒忌的链式中介作用与社会贬损呈倒U型关系;特质感恩在相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职场妒忌,以及组织公民行为与同事社会贬损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旁观同事为何以及何时对“好公民”施行社会贬损,为组织有效防范“好公民”受到贬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谦卑型领导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并被大量研究证实能够影响员工绩效.然而,关于谦卑型领导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内部机理,至今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整合.鉴于此,本研究从社会交换与社会认知视角,探讨了谦卑型领导影响员工角色内绩效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机理,尤其是分析了领导-成员交换和员工组织自尊的并行多重中介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447份上下级配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谦卑型领导对员工角色内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领导-成员交换与组织自尊在谦卑型领导与员工绩效之间起并行多重中介作用,且二者中介作用相当.以上结果表明,在谦卑型领导影响员工绩效的过程中,领导-成员交换质量与组织自尊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迟微 《活力》2012,(16):103-103
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旧准则的非货币性交易改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明确表示出两层含义:一是此类交易涉及的只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二是此类经济活动仅仅是资产交换.即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新准则更加广泛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而且引入了商业实质的概念。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被认定为具有商业实质:(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0.
闫秀娟 《会计之友》2008,(26):97-98
本文主要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应用,并区分不涉及补价、涉及支付补价和涉及收到补价三种情况,分别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