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征收和拆迁安置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日渐增多,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着眼点,在明确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以降低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为目标,以在土地征收中的各相关组织和群体为参与主体,按照"资源有效配置、信息有效利用、激励兼容"3个机制设计标准进行了降低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设计,构建了多方参与的"分析-协商-论证"决策模型,并对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运行过程及应用进行了说明,同时还对这一理论具体运用到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研究城市化土地征收中保护农民土地用益物权的问题,从保护农民用益物权的角度推动土地征收改革,有助于实现城市建设中土地征收科学化、理性化、和谐化进行。文章以湖北荆州为例,介绍荆州在土地征收中进行的"保护农民土地用益物权"的改革,其典型特点是回应征地群众的"民生诉求",通过给予农民"携土地资源用益物权"入城的市民身份,并创造农民可以"自由择业"的"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经济环境,使得失地群众生活"有依靠"、工作"有奔头",从而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土地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现行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制度以土地用途管制为基础,以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审批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在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有效保护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保障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群众合法土地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然而现行用地审批方式和效率与用地需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一些建设项目由于不能及时完成用地审查报批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具体实例,指出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种非理性现象,即轻事实认定、重政策依赖,并分析了其成因及弊端。进而引入拉德布鲁赫相对主义法哲学思想,将土地管理工作结合这一思想法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土地管理的政策价值,应包含政策本意、土地资源管理要义、社会正义三部分。然后通过数理分析,提出二元策略区别对待理论及无政策依据情形的实体公正办理路径。最后从维护实质正义的社会公平角度,提出营造政策适用创新氛围、建立政策适用容错纠错机制、开通重大损失(害)事项救济通道、提升基层部门制度建设能动性等土地管理"活用"政策的保障举措。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探究土地征收中的农民诉求。本研究搜集了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超过一百万条网友留言记录,借鉴结果和程序正义的思路将土地征收中的农民诉求划分为货币性补偿、社会保障与安置、市民身份的转变、土地征收的合法性、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五大主题,通过中文分词、词频统计等方法对征地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农民更关注结果正义,诉求集中于货币性补偿及社会保障与安置;(2)五个诉求主题的受关注度呈现显著的时间演变特征与空间差异。本文得出的政策启示是,征地制度改革应当持续在结果正义上发力,但也应当注意程序正义以回应农民逐渐觉醒的权利意识。同时,征地政策的制定应力求因时、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经验数据提出了我国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的"产值倍数法之惑",引入"被征收人的所失"、"征收人的所得"两个概念刻画了我国本土实际下集体土地征收"公正补偿"内涵界定及实现的困局,指出"公正补偿"内涵界定须引进社会的、政治的解决途径,须坚持和完善由上级政府制定征地"公正补偿"客观标准的制度,为建构中国元素的土地征收补偿理论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分配正义问题,既涉及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直接利益,也是影响城镇化能否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症结,对于助推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分配正义不仅是形而上的价值引领,也是形而下的实践内容。分配正义不能自动生成,也不能自发实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能力不足和政策保障缺位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议题,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瓶颈。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精准剖析,寻良方、施良策,精准发力,迅速提升农民能力,迅速提升政策保障水平和质量,助推城镇化发展,进而助力于分配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要求"成片开发"征收土地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本文从空间规划视角出发,基于城市化发展阶段、集体经济组织去留、社会治理特征等多方考量,对成片开发的定义、类型、规模、标准进行了界定。认为:城市建成区、新城新区等规划完全城市化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逐步撤销,应作为实施成片开发的基本区域;而城市开发边界外的非城镇规划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长久保留,应鼓励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效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以征地补偿政策为切入点,选取并构建土地征收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指标,测度土地征收的社会效率。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根据超效率DEA方法测度得到的结果说明2011年开始执行的264号文的土地征收社会效率最高,达到2.457,1996—2000年阶段的土地征收社会效率最低,为1.006。研究结论:1996年以来,南京市不同征地补偿政策的社会效率整体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征地补偿政策调整符合社会发展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0.
肖楚钢 《农村经济》2020,(7):111-118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首要问题,《土地管理法》应当明确公共利益的法律定义和分类,限制行政机关的土地征收权力,保障被征收土地农民的权利。土地征收制度的公共利益规范缺少明确的法律定义,存在分类和范围的逻辑混乱,本次修正案既没有化解兜底条款扩张立法的危险,也未能克服公权制衡与私权救济的虚空。国家耕地资源匮乏、公共利益解释宽泛化、宪法财产权保护表象化是土地征收制度的现实挑战。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理应排除开发园区、成片开发等地方政府各类名目的经营性活动,经济发展产生的各种红利、缓解社会矛盾的政策目标均不是公共利益,兜底条款也应予舍弃。公共利益的规范现状和现实挑战共同决定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征收制度,在最狭小的意义上确立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修法前可以通过立法解释暂时缓解相应规则的空缺。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民最宝贵的资源,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而又没有获得应有的利益补偿,农民权益受到侵害。土地征收补偿是土地征收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我国的土地公有制采取的是国家和集体双层所有的制度,土地补偿机制和土地征收救济制度仍存在很大缺陷。针对现存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借鉴外国的立法例,保障我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规范审核督察提升业务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明 《中国土地》2013,(1):33-34
审核督察是推进效用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审核督察是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三项核心业务之一,是对省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其工作方式是"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工作对象既涉及省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职责履行,又涉及市、县、乡政府土地征收事项,工作内容既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年度计划指标使用、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耕地占补平衡、建设用地批后实施,还涉及农民土地权益维护、土地信访与社会稳定等.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效益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导致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长期从农村单向流出,加速的城市化也存在着对农村和农民二次掠夺的风险。农村耕地资源面临数量、质量和利益三重流失,农村就业不足但现代农业发展后继无人,农民工贡献巨大但无法"化"入城市,农村资金长期处于被"抽血"状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同步推进"三化",必须向农业农村倾斜配置资源要素:一是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统筹规划农业布局,保护良田好地,留住级差地租,保障农民土地红利;二是培养青年农民,扶持注册农户,实行离农补贴,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三是推动金融下乡,引导各类资本投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反哺农业回报农民。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失地农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涛  施国庆 《农业经济》2006,(10):44-4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建设用地为主的资源需求急居剧扩张。为保证城市发展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征收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千百年来赖以生存和养老的根本——土地,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15.
农地发展权视野下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发展权是农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时而产生的土地增值利益,是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用地征收变得越来越普遍,由征地引发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农地发展权的缺失.农地发展权制度在国际上以已被普遍适用,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构建和完善该制度,对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行为满足了城市各项建设的用地需求,同时又由于制度本身的不健全,导致征地行为社会风险凸显,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在分析土地征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征地行为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试图从主动预防及控制、被动处理、加强公众参与及监督管理角度,构建风险规避机制,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在"三化"进程中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有水环境恶化、水资源衰减、土壤环境污染和耕地资源灭失。在未来"三化"建设中,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范围内科学部署"三化"建设工作;以省、市、县三级政府为行政单位,划定地下水社会使用和政府监管单元,建立地下水行政区监测断面;坚持"两不、三新"道路,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抓手,实施新型"三化"发展战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研究制定土地弹性出让政策,促进"三化"内涵式发展与高效集约用地;建立土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开展土地出让、流转各个关键环节质量的管控。  相似文献   

18.
芜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6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2万亩.随着"十二五"经济发展黄金机遇期的到来,芜湖县以"转型升级、率先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型农村和新型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然而,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与激情受到了要素短缺的限制.如何在有限土地上,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芜湖县经济发展实情的新路子?芜湖县委、县政府转变发展思路,坚持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并重,通过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落实,实现了地方经济平稳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完善土地政策体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土地不仅像货币一样起着宏观调控“中间体”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土地通过资源和价值两种形态参与宏观经济运行,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承担着生产功能、分配功能、消费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文章从理论上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体系,包括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工具和传导机制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及其分配机制,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机制。研究方法:部门调研、案例分析与归纳推理。研究结果: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为依托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通过对农民住宅拆迁补偿与宅基地置换安置,使农民获得了区位条件更好的两套以上的公寓住宅,为农民通过"房东经济"长期分享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与现有的土地征收一次性补偿相比有所改进。研究结论:(1)"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完全是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其中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配置主要通过土地征收实现,本质上并没有突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制约,仍然没有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的权利;(2)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路径和机会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政府在项目中的价值取向和决策,而非基于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结果;(3)保障农民长期稳定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仍需要打破国家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垄断,让集体土地所有者在规划控制下自愿平等地、直接地参与土地市场交易,主导土地要素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