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辛龙 《江南论坛》2002,(12):19-20
一、政府加强管理民营经济的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量的国有或集体公有制经济转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实行了民营方式;即使国有或集体所有制经济,仍保持了公有制性质,但经营上也采取了民营方式。民营  相似文献   

2.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份的民营经济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正逐步壮大,并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私营经济是在市场经济中催生的,它一问世就投身市场,一运行就使用市场法则。它的发生、发展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植了必不可少的试验田。在当前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把公有制企业推向市场建立全新的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私营经济因而成为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从中国发展趋势和世界潮流来看,民营经济将成为新…  相似文献   

3.
民营经济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成分。民营经济文化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在长期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所形成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从和奉行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大体上是由文化特质,文化环境和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三部分组成。企业价值观念是民营经济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是民营经济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阐释清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是更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需要。本文基于Lotka Volterra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实现了“1+1>2”的效应。本文利用1992—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有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国有经济发展;市场规模扩大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二者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本研究成果从市场规模效应视角,解释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民营经济的三种观点从目前大量经济文献所刊载的各种有关民营经济的研究文章来看,对民营经济的提法和理解大致有这样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应从所有制意义上来界定,民营经济即为民所有的经济,其实质就是私营经济。它是相对公有经济而言的,在这个经济体系内财产是私人所有的,提私营经济更恰如其分。第二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与私营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民营经济仅仅是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其范畴不涉及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即产权归属问题。它的经营方式可以是国有民营,也习以是民有民营,更…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经济学家高尚全不久前指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高尚全说,民营经济包括国有民营企业、民有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统计数据表明,尽管民营经济占用社会资源的比重仅有1/3,但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占到2/3。在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就业、政府收入等状况都明显好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正在逐步走向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壮大,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生命力最强、潜力最大的一支新生力量。面对这种新形势,如何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起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远秀 《经济学家》2003,(6):111-113
一、现行概念的模糊和混乱的表现民营经济是相对于国营经济而言的,除了一部分国家经营的经济形式(包括公有国营和私有国营)以外,所有的经济形式都是民营经济,包括:1.国有民营经济,如实行承包制、租赁制和股份制的国有经济,在这类经济形式中,资产的所有权是国有的,只是将经营权让渡给民间—自然人或法人经营。2.集体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无论是传统的集体所有制还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股份合作制和合作经济,相对于国有经济都属于民间经营的经济形式。3.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虽然“三资经济”在我国总是被单独提出,…  相似文献   

9.
《江南论坛》2004,(2):27-29
所谓民营经济不是一个所有制的概念,而是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以各种民间原始投资和积累为主体的,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管理的经济体系。它包括了个体私营经济、城乡集体经济、外资合作经济、混合型经济、国有民营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民营”的本质规定性是“营”,而执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经济体制,从作为表层关系的经济方式入手,逐步推向深层关系的所有制结构.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适当分离的理论,从表层关系来看,我国的所有经济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国营经济,另一类是民营经济;从深层关系来看,国有和民有可以在企业内部混合成长;从表层与深层的关系来看,国有和民营可以相结合.这是对传统观点的一种新的突破.这一发展态势,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