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根据城乡生产函数差异的特征事实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利用我国各省1997—2009年数据研究城乡劳动力比、固定资产比、人力资本比、农业中间品投入、工业化和第三产业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要素生产率与城乡要素配置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决定性作用;城乡劳动力比的增长明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人力资本比、固定资本投入比、农业成本、以及相邻地区间的相关性都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村的物质资本投入,各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努力对邻近省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2-2011年城市化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0年间,中国城市化效率整体呈现波浪式下降的演进过程,全国处于生产前沿面的省区数量总体上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且空间分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动.以2011年为典型年份对城市化效率进行全面分解,同时运用Trobit回归模型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济规模总量等要素对城市化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市空间的人口承载力则对城市化效率具有负面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空间异质性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磊  季民河 《技术经济》2011,30(11):73-78
利用2008年我国省级相关数据,建立了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空间变系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的技术进步明显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在改善能源效率方面,国内R&D投入的贡献比外商直接投资要大;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模型相比,空间变系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更好,且基于后者的参数异质性估计结果显示,不同省域的技术进步在促进能源效率改善方面存在空间差异性。最后提出建议:加大国内R&D投入、依赖自主创新更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各地区应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研政策,以促使能源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在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却伴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基于此,文章选取了2002-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和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表征与保障两个方面考察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虽然相关程度逐渐减小但仍非常显著;人口非农化、固定资产投资与政府能力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消极影响,而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用地与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影响,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会对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最后文章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难题,从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出发,以1981-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首次运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民收入两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正效应,且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加大吸引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在利用外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选择上,政府应当采取长期政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偏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典型相关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农业投资结构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实证分析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与农业投资结构各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及影响。结果发现,农民收入中的转移性收入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关系最为紧密;工资性收入与农村集体单位投资呈现最大相关,而家庭经营纯收入则与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呈现最大相关;农业贷款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同时我国金融发展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需求还不协调。研究结果为探析当前我国农业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农业投资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4—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在考虑到中国各省份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后,就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资源诅咒"效应在中国区域层面确实存在。分别以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与采矿业销售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衡量的矿产资源开发并没有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反而会阻碍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农民利用土地、物质资本和自身人力资本等要素组合进行生产,与雇佣工人相比,其收入中不仅有劳动者报酬,还有资本性收入.有鉴于此,本文从上述视角实证研究了1985年-2008年间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发现人力资本要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最明显,而物质资本与劳动力流动对农民收入增长也有显著的正影响,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对人均收入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利用2000年和2007年的横截面数据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农村劳动力流动已经无法推动农民收入更快增长,这说明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农民收入提高的关键所在.最后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进而加速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常态下观察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农民收入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是否日趋紧密,因此必须把农业置于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分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由此,基于新疆1997—2020年的数据,采用VAR模型计量理论与方法,对新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动态效应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单方向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协整模型反映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将拉动农民收入水平提升54.79%。最后,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冲击贡献率水平很高,稳定在43%左右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催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一特殊群体,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还将急剧增加.目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大理市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刻不容缓.在过去的20多年里,大理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大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1.
小额信贷的反锁定模型证明了小额信贷通过产业反锁定、技术反锁定和结构反锁定等三条途径克服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窘境,实现了增产又增收,降低了农民的贫困程度.利用中国1994~2004年的时间序列和2004年的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也表明小额信贷增加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降低了贫困.最后,通过一些案例的调查数据进一步佐证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果:小额信贷具有显著的降低贫困效应.  相似文献   

12.
李寿维  阮文彪 《技术经济》2007,26(6):107-112
农民增收已经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然而,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作者认为,适当减少农民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最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告诉我们,农民的数量不能盲目的减少,必须在搞清新时期农民的概念和类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步骤的去减少农民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省为例,从安徽农村经济的变化来说明减少农民数量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决定因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凤 《经济学家》2005,(5):66-71
本文借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认为农民“农业收入增长问题”与“农业产业的经济增长问题”实质相同,因而借鉴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来分析农民收入增长问题。通过对农民收入函数的分析,得出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单位农产品增加值,农产品总量和农业人口三项,并进一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察我国农民收入低下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市民化经济门槛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门槛理论”分析了中国农民市民化的经济门槛,动力学模型的推导及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梯级门槛”的农村居民的数量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进程的关键变量。因此,降低农民市民化的经济门槛、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城市化发展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不确定性一直是限制农民消费的重要因素,研究和测算不确定性对我国农民消费的影响对于解决农民消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整离差率对收入不确定性进行测算,并采取构造消费函数和进行分段比较两种方法对收入不确定性与农民消费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收入不确定性的数值大小及其方向问题都对农民消费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农民消费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制度创新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但当前来说关键的原因是存在各种制度障碍。因此,实现农民增收重在制度创新。文章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对策,为决策层提出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采用一个农业大省的农户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结论表明,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劳动力接受过相关技术培训的家庭,人均纯收入显著高于没有劳动力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家庭;家庭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劳动力数量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8.
收入的增长趋势与不稳定性对中国农户消费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入的增长趋势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有明显的反方向的影响,即收入增长的速度越快,收入越不稳定,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就越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   总被引:51,自引:6,他引:45  
周黎安  陈烨 《经济研究》2005,40(8):44-53
本文运用我国7省591个县和县级市1999年至2002年的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系统而严格的实证研究。我们利用税费改革分地区逐步推进的特征,借鉴“双重差分模型”的计量方法估计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民收入增长所产生的政策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村税费改革的确对农民收入的增长率有相当大的正面影响,税费改革对样本期间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高达40%以上,而且该影响有一定的持续性。这些基本结论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本文还对影响税费改革效果的因素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Logit模型的奶农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户奶农利润降低导致奶农增收困难成为近年来奶业发展的一大问题。本文在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01户奶农调查的基础上,建立Logit模型分析影响奶农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人数、养殖规模、养殖时间、饲料地面积、饲料成本均对奶农收入有显著性的影响,为此政府在稳定饲料价格的同时,要鼓励奶农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确定养殖规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