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翠兰 《经济经纬》2007,(6):57-59,7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面对这一越来越严峻的现实问题,党和国家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尤其是最近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把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学者也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这些研究的成果作一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探讨制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宋全启 《经济纵横》1991,(11):42-45
<正> 任何社会都面临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而实现区域间资源合理配置,是能否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我国区域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90年代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本文从资源区域配置机制的分析入手,进而论证资源区域配置的扭曲和阻滞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资源合理配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正确处理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顺利推进改革进程、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关键。本文就我国实施西部开发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应正确处理好的若干关系问题等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贵州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贵州欠发达和欠开发的省情,省内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供给日益紧张。因此以贵州省为例研究区域内部经济差异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构建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耦合而成。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地区经济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除依靠科学布局、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外,还有赖于区际良性互动机制的健全,最主要的是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我国各省(市、区)域内部发展条件地区差别大,现有发展状况差异和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水平的差距亦很显著,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省(市、区)域内部区域协调发展,同样是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是协调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冲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区域均衡发展时期、区域非均衡发展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期及产业发展转型时期四个阶段。从其演进轨迹来看,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强。但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还存在府调控功能过度及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优化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是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我国应通过强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本目标指引,构建科学的法律原则,设立综合性区域产业调控机构,完善区域产业调控制度体系及构建政策实施保障机制等措施推进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是重大战略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自然条件复杂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包括生态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问题。故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较快发展的前提.作为自然条件复杂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故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自然条件复杂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包括生态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问题.故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统筹区域经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文章分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及政府介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政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问题,分析了制度供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转型期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供给的基本思路,并就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了系统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的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法治社会,法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出发,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基础理念可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法律规定以及我国既有的政策,有助于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理论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曾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九五”和后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可见,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高到了具有全局意义的高度,我国是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地区间的差异也很大,而地区经济的差异和差距究竟是什么关系?本试图通过对两进行比较分析,来阐明中国应如何利用地区的比较优势,来发挥地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以缩小地区经济的差距,实现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国民经济,是指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经济,不包括外国资本家在我国开办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经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这个问题,谈谈个人意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现代化目标的战略任务,也是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在对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甘肃县域经济弱势走强、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而主体功能区的提出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布局形成的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产生了新的合作关系和模式。根据区域功能定位以及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该文提出三种区域经济新合作模式:主体功能竞争型合作、主体功能互补型合作和主体功能共享型合作。  相似文献   

18.
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是国家政策最直接最主要的操作平台.县域经济是目前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是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器.强化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依托.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涵括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县域经济学就是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张红霞教授撰写的《对外贸易差异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书,从对外贸易差异视角,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为判断我国不同地区外贸发展的差异、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发展走向和今后外贸发展的着力点提供决策参考。该书研究视角独特、研究内容详实、研究方法全面且细致,是一部探索外贸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佳作。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向鹏 《经济论坛》2006,(21):40-41,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区域发展中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四类主体功能区的构想,首次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将实施不同的区域政策。四大主体功能区划分成为区域空间开发的基本导向,该构想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即国家通过宏观政策和宏观调控确保区域经济非均衡的适度化,实现社会稳定、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走非均衡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