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们在承认经济法的独立地位的同时,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人为地割裂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经济法需由民法提供理论基础,不存在封闭的经济法体系。当前对经济法地位的争议,实际上是对经济法有没有必要发展自己的总论的争议。承认民法对经济法的理论基础地位,不仅有利于经济法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改变那种学术研究中划地为牢、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问题虽然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经济法学界多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表明,传统的部门法划分标准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民法催生和增强市场失灵,经济法则矫正市场失灵;民法是对市场经济中权利的初始界定,是国家建立和维持市场经济之法,或称市场机制之法,而经济法是对权利的重新界定,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之法;民法确立市场自有制度,经济法则确立政府干预制度。  相似文献   

3.
作为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经济法和民法都与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密切相关,甚至将某一种经济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基石。民法理论主张契约自由和消极政府,而经济法则以凯恩斯主义为依托,强调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或协调。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勃兴对我国产生着强烈的影响。我国经济法理论正在经受着来自自由主义的挑战。如何看待经济法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我国的经济法理论,是本文关注的问题。一、经济法面临的问题及其背景对于我国来说,经济法及其理论是“舶来品”。“舶来”的时间,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舶来”的源头,是前…  相似文献   

4.
张秋华  李根生 《经济视角》2010,(11):81-82,104
经济法主体是具体而明确的,这与抽象的民法主体形成了对比。民法主体特征源于“从身份到契约”的时代需求;经济法主体特征源于“从契约向身份回归”的时代要求,经济法与民法主体的差异是我们区分这两个法律部门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中枢环节,在经济法基础理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经济法法律关系,下启经济执法和司法。但长期以来,经济法责任的权利主体不够清晰。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经济法责任与民法责任的重要不同是权利主体具有多数人的特征。确定经济法责任权利主体是多数人,对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特点和建立、完善执法为民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主体是具体而明确的,这与抽象的民法主体形成了对比.民法主体特征源于"从身份到契约"的时代需求;经济法主体特征源于"从契约向身份回归"的时代要求,经济法与民法主体的差异是我们区分这两个法律部门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狭义的企业法一是指企业组织法,属于民法部门,二是指企业主体再造法,具有经济法的性质。后者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将各种企业改造成平等的经济主体,而对其促进、扶持、保障、整合的法律,具体有:国有企业改革法、公用企业重整法、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非公有制企业保障法等。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但是,经济法学界对此探讨并不多.对经济法概念的界定只能使我们抽象、模糊地认识经济法,更进一步探讨经济法律关系则使我们更具体地把握经济法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有助于认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权利是消费者利益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国家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权利存在着宪法、民法、经济法多重属性相互交错的情况,其重要原因在于消费者权利是从主体的角度去划分和定义的,这就导致了一个主体所享有的权利极可能具有多种属性.消费权是从客体的角度定义的具有完全经济法属性的权利,是人的劳动能力的补偿和发展权.消费权的提出和研究有利于对消费者的经济法保护和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导致市场失灵的出现,而法律与市场失灵的关系密切.传统市场失灵学说认为对市场失灵的矫正需要政府的干预,而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能够起到矫正市场失灵的作用.新近的经济学理论对传统的市场失灵学说提出了挑战,认为对市场失灵所包含的许多情况可以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进行矫正.这一挑战并未改变民法和经济法对于市场失灵的不同功能,只是说明了经济法的市场化倾向.经济法的市场化和民法的社会化都仅仅是法律为适应实践而进行的修正,并非异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私法公法化的现象。商法的边界出现了模糊化的趋势,经济法发展起来,商法的地位进一步受到挑战。但在民商合一体制下,商法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它既区别于民法又区别于经济法。  相似文献   

12.
法律责任是指法律主体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侵犯他人的权利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中,仅规定主体的权利义务,没有法律责任,法律就会形同虚设。传统意义上的法律责任体系包括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等。经济法是与刑法、民法、行政法并列的法律。各部门法因其价值目标、性质、  相似文献   

13.
韦宇洁 《时代经贸》2007,(2Z):67-68
证券法“三公”原则,即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是体现社会本位的经济法原则。作为证券市场立法和监督的基本原则,“三公”原则构成了世界各国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精神和灵魂。三原则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相互评价。  相似文献   

14.
《证券法》的颁布,是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其对我国证券市场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它具有现实适应性、可操作性和防范风险性。《证券法》具有现实适应性1.对现行法规的适应性。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仅拥有了800多家上市公司,几...  相似文献   

15.
民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调整人的行为进行,因此民法必须以一定的人性观点为出发点,以此为基础规制人的行为,制定相应的规则。民法的性质,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私法、权利法,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是民法性质的集中体现。1市民法的概念在所有的西方语言中,“民法”都是市民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消费者保护立法体系是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其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法律。法律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是判别法律性质的基本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经济法不可替代的功能,即实现抽象正  相似文献   

17.
利益冲突是人类社会一切冲突的最终根源,经济法引入利益分配机制,使社会利益在不同主体之间合理分配,形成经济法的平衡理念。经济法平衡理念契合了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通过介绍经济法平衡理念的产生、经济法平衡理念的理论基础,对经济法的性质、立法本位和价值取向做了深入分析,以使经济法平衡理念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在我国的法学体系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针时经济法基本原则探讨属于基本理论探讨的范畴,这对经济法理论体系的建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目前学术界针对经济法原则的探讨还没有形成定论.本论文试着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对经济法的原则进行再探讨,开辟经济法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梁敏虹 《经济师》2004,(8):57-58
经济法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学科 ,其研究中心应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从市场主体在经济中的地位和各国经济法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来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法应以市场主体规制法为研究中心 ,并兼顾其他具体制度和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经济法不可诉性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纵观我国经济法律法规,普遍规定了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即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形式。实践中这三种责任对应于经济纠纷、经济违法和经济犯罪分别由行政执法机关、人民法院判决、裁令。由此可见,我国经济法具有可诉性。但在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中,因经济法可诉性的缺漏,而使经济法的不可诉现象大量存在。鉴于此,笔者认为,这一现象从整体上大致可作两种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