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舜钦的诗歌通过副词的恰当使用、句子对偶的巧妙改变、援用散文手法入诗等方式,打破了唐诗以来意象浓密、句子定位模糊、诗篇精致繁复而难以使读者把握要领的局面,促成了宋诗的语言转型。这正与人们历来称赞的"牡丹亭"意象相背离,从而促进了文学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综观诸家文学翻译标准论说,从中国到西方,从模糊论到目的论,其共同特点可归纳为对读者的关照。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认为文学翻译标准的制定应因不同层次的读者变化而变化,也因不同时期的读者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文学写作手法脱离了传统的文学创作惯例,采用虚构的情节、模糊的语言、未知的结局,把任何事情都变得不确定,揭示了处在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对未来发展的迷茫、对各种新生事物产生的怀疑。人们对传统思想及文化产生怀疑,标榜自由,在貌似繁华的物质生活中反衬出人们内心的无奈,帮助读者在社会变革中构建新型的社会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认知诗学是文学研究的新范式。从文化认知功能和语言认知功能阐释文学的认知功能,有助于读者理解文学文本,从而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5.
读者反映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第一,读者是文本解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文本本身;第二,读者同作者一样是文本内容的创作者。从读者反映理论的角度对罗伯特·库弗的《保姆》进行解读,便不难发现读者在文本阐释过程中既是参与者也是创作者,同时该阅读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并且用读者反映理论分析该小说是对文学教条主义的修正,同时也验证了文学阐释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学的一种新形式,口语体文学以其鲜明的语言特色吸引了读者的目光,翻译口语体文学也成为翻译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施咸荣翻译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尽量保存原文的语言特色,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对当时中国文坛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模糊修辞学是研究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语言运用效果的一门学科。而模糊修辞手段有许多种表现形式,给读者提供了很多审美创造空间。模糊修辞的构词手段能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8.
在步入现代商业社会的进程中,中国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关系变动,商业化语境下的文学消费开始兴盛,而消费性阅读模式、多媒体的阅读媒介、互动性的文学生产方式以及读者的消费倾向都在规约文学消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体裁是研究文学特性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同一体裁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特异表现,即文学交际中的体裁发展史是比较文类学的主要内容。作家的创作个性、时代的文学需求以及读者的阅读能动性等文学交际功能造就了文学的不断发展。文学的整体性来自于体裁不变性于可变性之间的形式渐进。  相似文献   

10.
通俗文学所拥有的庞大读者群是目前严肃文学最为匮乏的.读者的稀少,已然成为严肃文学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通俗文学的“畅销密码”,解释其吸引读者的内在因素,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通俗文学的“畅销密码”可以用惊险猎奇的故事选材,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单纯而好坏分明的人物形象,紧凑的叙事节奏以及合乎传统道德规范的公理式的主题提示来概括.畅销写作的核心就是始终把读者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却正是被严肃文学忽略或执意不认可的.  相似文献   

11.
近代报刊的产生为近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场".首先,近代报刊极大地拓展了近代文学的传播空间,使社会对文学特别是通俗文学的需求大增,促进了小说的繁荣,催生出新学诗、新民体等新文学形式,旧的文学形式如古近体诗、灯谜、诗钟等也得以延续甚至扩大影响;其次,近代报刊使作家的身份和创作情形有了改变,进而影响文学风尚的形成,使小说、戏剧等通俗文学成为文学之最上乘;再次,近代报刊培养了大量读者,具有强烈参与意识的读者又从参与创作或干预创作两方面影响文学创作;最后,近代报刊的职责有助于孕育近代作家的近代思想意识和文学意识.  相似文献   

12.
"80后"文学是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出现的一个崭新的青少年文学文化现象,虽然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有效缓解了我国青年图书短缺的现象,满足了青少年读者的需求,优化了我国文学图书出版结构。文章揭示了"80后"文学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语言、题材特色,并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英语文学中美学的模糊性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对英语文学翻译中美学的模糊理论进行审美分析,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美学要素,深化、拓宽翻译理论的研究以及提高文学的欣赏能力和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博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微博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以它的方便快捷和短小精悍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微博文学的传受合一、转发随意和传播广泛等特点,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媒介的"把关人"的地位,影响了作品的版权保护,如何发挥微博文学的"把关人"作用,对微博文学进行更好的管理和监督,是网络时代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文学"一直是文学史上颇具争议的一段时期的文学,社会学家以政治角度和阶级立场分析,文学评论家从文学的本质出发,对其进行批评。两个部分中第一部分主要从叙述学中有关人物的理论,以十七年文学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分五个方面结合具体文本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二部分从文学接受中读者"期待视野"的相关理论进行理想文学形式的阐述,并与十七年文学的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并最终归纳出十七年文学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陌生化"美学效果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何以具有审美魅力的解答,也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文学之所以具有审美魅力,乃是由于文学语言相对于日常语言,具有一种时延性的"陌生化"效果.笔者认为,"陌生化"理论从艺术技巧上解答了文学具有审美魅力的原因,但是文学相对于现实世界的"陌生化"效果的产生,艺术技巧上的"陌生化"效果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从根本上说,还是作者和读者积极的审美参与的结果.由此,本文提出,文学的审美"陌生化"效果,是通过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二级累加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料库中的语言学的文学文本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维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文学赏析.利用语料库中的检索工具对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掘作品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8.
翻译既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又是一个文化转换的过程。担负着翻译文化、传播文化这一中心任务的文学翻译更是如此。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译者的英汉文学互译实践中,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文学文本的功能、文化全球化的读者认知大环境及相应的读者期待视野,中国译者的中国文化身份、应有的文化立场及传播民族文化与促进世界融合的翻译目的共同决定了中国译者要杂合使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但异化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文学的一种最浅近最被普遍接受的看法恐怕就是认为文学是经验的表现。比如美国的文学博士查德.泰勒说文学"是要引导我们通过作家对生活经验有选择的直接描述,去认识人类存在的真谛。它不是要告诉我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感受的,而是要把我们卷入剧中人的行动中去,让我们对他们作出直接的反应。"即是说文学看重的是读者如何被"卷入"和"反应"。因为读者的千差万别,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也因此成为一件自由的和富于个性色彩的活动,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享受创造的愉快。文学的魅力大约在此罢。但是只有这种"批评前反应"是不够的。理查德认为"停留于对内容的表面理解,那只是部分地享受,要充分地理解和欣赏文学,还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读懂故事,理清情节线索,探究导致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这只是研究严肃  相似文献   

20.
文学欣赏是文学作品在读者方面引起的一种思维活动,由于文学作品具有唤起读者愉悦的审美机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和意象性,具有概括社会生产的广阔性与表现内心世界的丰富性等特点,所以欣赏文学作品必须进行再创造,又自由文学欣赏的再创造必须是自觉自愿的,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思维能力才能完成,所以它同时受到欣赏者自身素质的制约。理清关系,把握规律,充分发挥文学欣赏再创造的作用,才能保证文学作品应有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