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尤建强  崔岩 《技术经济》2005,24(12):9-13
本文讨论经理股票期权的定价问题。本文认为经理股票期权契约与普通股票期权契约是有区别的,经理股票期权的定价公式不能简单照搬一般股票期权定价公式,经理股票期权比普通股票期权的契约复杂得多,经理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是激励理论,普通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是保险理论。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公允价值”法的不规范之处。  相似文献   

2.
兰邦华  何歆 《经济管理》2001,(14):57-60
近10年来,美国的股票期权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溢价期权,购买期权,业绩期权,指数期权,掉期期权,换新期权,重新定价期等非传统股票期权形式,从而满足了雇主,雇员避险,避税等多种需求,具有强大的适应性,非传统股票期权在内在价值,激励效果等方面与传统股票期权存在着很大的判别,理论界对于非传统股票期权的执行也存在广泛的争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数量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经营者激励方案中的股票期权授予数量确定的方法,具体研究了股票期权授予总量,当年可授予股票期权数量,当年个人可获得的股票期权数量等经营者激励方案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岭 《经济师》2009,(1):106-107
作为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的股票期权(ESO),在西方公司中产生了巨大的治理效能。在我们国家,股票期权的适用效果却不甚明显。文章归纳了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特点,对股票期权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股票期权制度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单娟 《时代经贸》2011,(10):216-217
2004年以来,我国股票期权的运用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更推动了股票期权的运用。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并在2007年出台了《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在个人股票期权征税方面开始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下,有必要对中内外股票期权税收政策予以综述,进而对我国的股票期权税收政策剖定和完善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4年以来,我国股票期权的运用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更推动了股票期权的运用.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并在2007年出台了<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在个人股票期权征税方面开始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下,有必要对中内外股票期权税收政策予以综述,进而对我国的股票期权税收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股票期权的企业所得税税务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是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所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因此常被称作“高级管理人员股票期权”。在西方发达国家,股票期权制度之所以成为股份制企业行之有效的一种激励机制,其根本原因是税收的优惠。美国税法对股票期权所涉及的税收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极大地促进了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法规对股票期权的税务处理加以规定,成为推进股票期权制度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8.
郑浩昊  罗丽娜 《经济师》2001,(5):145-146
股票期权是许多国家的企业实践证明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分配激励制度。目前 ,我国部分企业也开始进行股票期权制度的探索。文章列举了我国企业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的几个典型案例 ,分析了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 ,并由此提出了在我国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企业推行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敏 《当代经济》2007,(13):64-65
本文比较分析了股份期权、期股、员工持股、管理层收购、股票期权等概念,对如何正确看待股票期权与财务丑闻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有效推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发达国家经理股票期权的做法和经验,论述了引入经理股票期权对改善我国现代企业治理的作用,提出了分析阶段实施经理股票期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孙烨 《经济师》2010,(6):135-137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激励机制,自上世纪70年代已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以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就股票期权制度本身来说,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诱人的地方在于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式。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股票期权计划,经过多年的实践,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为股票期权会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在借鉴国内外股票期权会计研究的基础上,对实行新准则之后,股票期权的会计归属和会计计量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股票期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晓跃  李安云 《经济师》2002,(6):143-144
近年来 ,我国企业对股票期权激励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运用股票期权形成一种对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但在实施股票期权激励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文章对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与美国公司相比,存在着以下几点明显的差异l.期权的发放范围与对象不同。美国股票期权的发放范围是从经理到员工,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行为规定,而我国股票期权的实施范围主要局限在经理层和董事会成员。股票期权对董事会成员发放,在美国是没有的,因为它违反了股票期权施行的基本原理。2.股票期权所有者在行权期的权利不同。美国公司股票期权属于一种看涨期权,期权持有人在持有期只要没有离开公司,就拥有按既定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利。而在我国,公司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往往与公司的改革联系起来,较难…  相似文献   

14.
杨华  吴玉霞 《经济问题》2012,(4):118-120
股票期权最早是基于税收目的出现及税收政策作用于股票期权使得股票期权产生替代效应,然而,非税成本会对股票期权的税收效应产生冲击,因此,公司制定股票期权时应充分考虑非税成本对其的影响,否则可能导致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安建峰 《经济师》2003,(10):275-276
股票期权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旨在解决企业“委托———代理”矛盾 ,使报酬和风险相对称的一种长期激励计划。文章阐述了股票期权的作用 ,我国对股票期权的探索以及完善股票期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出发,肯定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制度。同时对提出了我国现行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股票期权这一薪酬工具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股票期权激励的效应分析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票期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形式在西方国家普遍盛行,并被认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近年来,我国企业纷纷引进股票期权制度作为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工具.本文首先对美国和中国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企业和管理者自身的特点、外部资本市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本身的设计等.在不同条件下,股票期权激励得出的效果不同,这也使得国内外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不同.股票期权激励不只发挥积极作用.在条件不成熟时还可能起负面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股票期权激励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正确应用的条件:成熟的市场环境、完善的法律环境和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议国家和企业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完善条件,以便其发挥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陈红 《资本市场》2003,(3):77-79
<正>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思想源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美国的菲泽尔公司,为了避免公司主管们的现金薪酬被高额的所得税率“吃掉”,在雇员中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期权计划。但是当时这种制度并未显现出巨大的效应,直到90年代,随着美国股票市场的异常活跃,股票期权制度的财富效应与日俱增,该制度才风靡全球,并逐渐形成世界潮流。美国股票期权的税务处理美国作为世界上实施股票期权汁划最早、最广泛的国家,为了配合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在税法上对股票期权所涉及的税收问题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其主要内容有: (一)美国国内税务法则对股票期权的两大分类为了加强对股票期权的税收征管,美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起源于美国。从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看,大致有两个显著特点:(1)股票期权收入在经营者薪酬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股票期权制度的种类与技术设计不断创新和完善。目前学术界对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阐释具有不全面性。“人本论”从知识和人的重要性的角度,阐释了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的重要性,“制度论”从制度创新的角度阐释了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的必要性,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明确地提出了利润的真正来源是劳动者创造的,才是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基石。从国外的实践看,股票期权制度对经营者的长…  相似文献   

20.
王婷  员宁波 《经济师》2012,7(2):94+97
股票期权作为最有效的激励制度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引入我国,但是长期以来股票期权会计处理一直备受争议,而其核心问题就是会计确认问题。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我国的股票期权采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法。文章就股票期权费用化的有利及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股票期权费用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进一步明确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计量模型的选择;在制定股票期权行权价时,应考虑市场运行周期的影响;在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时,要考虑除股票价格外的其他一些指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