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农村土地流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土地流转涉及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规模经营涉及的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居民点建设中的农民宅基地流转。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农民的集体土地终极所有权,实行城乡统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行土地制度与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由农民负担引发的矛盾也日益转向与土地问题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存在诸多缺陷,文章分析了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完善现行土地制度保障农民权益的建议: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机制;强化农民对宅基地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现有法律对上述问题的规定存在缺陷和空白。因此,需要完善法律、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一是集体所有权成员资格问题;二是耕地不得擅自改作非耕地或者建设用地。关于农村集体、村内两个以上集体、乡镇集体三个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集体成员资格的归属问题,不仅是用益物权的归属。不同级别和范围的集体成员的用益物权的使用,其法律地位是相同的。但是,明显的不符合法律逻辑概念。农民集体所有权土地的归属及其用益物权的分配、使用等应从法律地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对土地流转的年限规定,也应当做出更科学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农民最根本的权益是土地及其收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保障之一便是农民的权益不受到侵害,同时也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本需求。本文主要围绕保障农民权益重要性,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状,以及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障策略研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实行以来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诸多尚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时现行农村集体所有权下农民承包经营权进行分析,认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下,存在主体错位、权能不全、主体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等弊端.将农村集体改变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其不再享有农村土地所有权人的主体资格,通过不同环节确保农民对土地的保障权利和土地上的物权均得以各就其位,各自按照不同规则运行,以实现土地保障和土地交换价值.这是未来农村土地发展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土地财产权是农民对农村集体土地享有的财产性权利,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与集体土地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其本质为带有"公有"色彩的"私有财产权"。当前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应当是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强化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运行绩效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卫柏  李中 《经济地理》2011,31(2):300-304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推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制度改进,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如何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抓住机遇、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更好地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农村土地流转状况及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运行成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农民的重要的财产,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物权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和维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规定这些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然而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速的态势,由此而引发的纠纷和上访案件也是益增多。如何在坚持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进一步搞活土地经营权,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一个极其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闫月岭 《经济师》2008,(3):223-224
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必须明确允许土地产权流转的权利和义务,并对流转给予规范。土地产权制度既包括经济关系,也包括法权关系。但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土地是国家的,哪些土地是集体的。国家在征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同时也应一并征收集体土地所有权纸上所设的承包经营权、农地使用权和租赁经营权等他项权利。否则,农地产权的结构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农村改革以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将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土地增量储备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机理与土地增值收益测算,以便于确定增值收益分配。依据土地增值原理,可以将土地增值分为“相对增值”和公共增值两部分,并建立“相对增值”和公共增值的计算模型。利用重庆市近年的土地储备交易数据和相关资料,测算出近年来农民集体在土地征收环节的相对增值约占到总增值量的23%,而公共增值约占77%。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土地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利益损害严重,应改革征地制度,保障增量储备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2.
储备土地增值机理与收益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土地增量储备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机理与土地增值收益测算,以便于确定增值收益分配.依据土地增值原理,可以将土地增值分为"相对增值"和公共增值两部分,并建立"相对增值"和公共增值的计算模型.利用重庆市近年的土地储备交易数据和相关资料,测算出近年来农民集体在土地征收环节的相对增值约占到总增值量的23%,而公共增值约占77%.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土地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利益损害严重,应改革征地制度,保障增量储备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3.
孙超 《经济经纬》2013,(3):41-46
土地储备是政府为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而建立的一种制度。而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储备,政府及有关部门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实施融资。就现实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政府的土地储备和融资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与融资手段的运用有关,也与土地收益分配有关。笔者通过剖析土地储备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土地储备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及融资机制的建立。笔者认为,综合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和有效设置及创新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是破解目前土地储备融资瓶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包含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出发,进一步理顺当前的规划评价体系,引出国土资源规划战略,探索使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规划的第一步的可行性。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将国土开发中经济、社会、环保的要求通过控制土地开发利用体现出来,对于适合开发的国土集中开发或增加开发强度,对于不适于开发的国土加强保护,直接服务于国土资源规划的宏观管理与微观控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重复信号博弈模型和双垄断模型,运用制度分析法来考察现有土地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利用的最优反应,结果显示:(1)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成本过高,导致土地垄断利润分配过程中地方政府获利更大,进而催生了《土地管理法》;(2)现有地方土地资源利用完全不受限制,导致地方经济发展失去了中央宏观调控的约束。因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传统土地兼并与现代土地集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现行土地制度中,农户的土地权利过于模糊,并且过少,而期限又过短。土地制度应当创新,应当扩大、并进一步明确农户的土地权利。人们担心,这会引发土地兼并,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事实上,传统的土地兼并与今天的土地集中二者有着深刻的区别,传统土地兼并与今天土地集中的基本条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扩大、并进一步明确农户的土地权利不会引发严重的土地兼并。  相似文献   

18.
用地管控、财政收益与土地出让:央地用地治理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冲 《经济研究》2019,54(12):54-69
本文分析了中央政府管控地方政府土地出让以及地方政府的行为反应。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微观数据和城市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和工具变量法的研究表明,反腐查处推动强制竞价出让改革,增强了单位租金水平对土地出让的反向影响;而2009年后单位用地投资规模考核则通过省内城市用地锦标竞争和投资生税示范效应,对本地土地出让产生正向激励。单位用地投资规模考核遏制了单纯扩大投资总规模和工业企业数量的冲动,促使地方政府"腾笼"和"培育"齐进行,最终提高了辖内户均工业企业投资规模,这既能符合考核目标又能提高工业财政收益。研究表明,纵向垂直控制(包括反腐治理和中央政府管控地方政府建设用地)与横向锦标赛体制相结合已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影响,其成因包括政治激励和财政收益,而最终结果则高度依赖于"任务规则"及相应机制变量设计,这为理解央地之间用地治理结构,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及绩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顽疾,它使得城乡居民拥有不同的土地权益,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隔阂;为地方政府大肆圈占农地、侵害农民利益、从中牟取暴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必须改革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与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保证城市居民与农民享有"同地、同权、同价"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国土资源交易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规范交易过程中的政府行为,高效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加强有关国土资源交易的法制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