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四川山地丘陵生态脆弱区治理恢复模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山地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之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治理恢复具有全国性生态安全意义,然而复杂环境使得治理难度特别大,寻求适宜环境状况的治理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在进行调查和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究了四川山地丘陵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了”坡改梯“、格网式垄作、水土保持耕作、聚土免耕立体种植、退耕还林(草)、低山丘陵区垂直景观、花园果园、林盘农家乐、小流域土地整理等治理模式的技术要点,初步探讨了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认为这些模式进一步改良后可在本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是一个半农半牧旗,由于严重的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山旱牧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和原因,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盱眙县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盱眙县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立体种植型,观光生态型,规模开发型,庭院生态型,农林牧副渔综合型。着重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生态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指出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要充分考虑山区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要因地制宜,实现从生态环境资源化到县域经济生态化,要树立全新观念,认识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丘陵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是一个半农半牧旗,由于严重的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山旱牧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和原因,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分析了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低山丘陵区的光恩乡果林工程建设效益。认为果林工程是快速治理山区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快群众致富的有效途径,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乡村转型的黄土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典型黄土丘陵区——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以65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基于农村发展特征综合数据库,采用Delphi与AHP方法,从乡村发展度、乡村转型度、城乡协调度出发评价了乡村转型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比较优势。结果表明:1七里河区乡村发展度、乡村转型度、城乡协调度均具有明显随坪台区—丘陵区—低山区—中山区变化的海拔梯度格局。坪台区区位优势明显,乡村转型发展水平最高;丘陵区农业发展基础好,乡村转型发展水平较好;南部低、中山区乡村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支点和动力,乡村转型度相对较低。2坪台区位于城市边缘且"城乡结合部问题"明显;丘陵区村庄分布零散且农户对居住环境改善需求强烈;低山区原土风貌特征明显且集聚整治空间有限;中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且居民点废弃比例较高。3采取城乡融入型、前山集约型、低山提升型、中山迁移型4种整治模式可实现七里河区农村居民点多元化和差别化的科学整治。  相似文献   

7.
王国栋 《经济地理》2001,21(6):745-748
文章在阐述低山丘陵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以吉林省东辽县为例,对低山丘陵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建设的模式与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土壤侵蚀现状,探讨了吉林省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并提出了防治土壤侵蚀措施,即东部中低山区应加强对现有林草的全面保护,搞好高效小流域和生态沟建设;中东部低山丘陵区要以保护水源地为中心;中部漫川漫岗台地区重点是改造坡耕地.西部平原风沙区采取封禁措施,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及退耕还草.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东麓旅游资源的RMP分析及其创新开发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太行山东麓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太行山旅游开发的核心内容,且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本文首先提出了太行山东麓旅游资源涉及的地理区域,并根据海拔高度将其分成三类:深山区、低山丘陵区,山前平原区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每一种类型的资源进行了RMP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开发策略:在深山区采取同心圆布局模式,在低山丘陵区采用环核式布局模式,在山前平原区采取环旅馆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0.
胡翠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1,(24):58-59,133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川中丘陵区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与日俱增,污染不断加重。在川中丘陵区选择较为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模式具有资源利用与污水处理的双重作用,工程成本低、效果好;但有季节性、食品安全性等局限,最后提出了应当研究的新方向。旨在希望人们对川中丘陵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更多的关注,让更多的力量加入到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当中来。  相似文献   

11.
水和土是山水旅游资源本身及其依存环境构成的物质要素,缩短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时间,从而降低山水旅游资源利用价值。浙江旅游的重要品牌,应该重视水土流失对山水旅游资源的影响管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的流失会降低山水旅游资源品位或资源依存的环境质量,浙江是我国山水旅游资源比较突出的省份,“山水浙江”作为为此要采取预防监督机制、重点治理、加强山水旅游区环境  相似文献   

12.
I.Introduction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in Shannxi is at the middlereaches of Yellow River,and its total area is37,200km2.About3000years ago,there was a great of woodland inmost area of this region(He Xiubin and Tang Keli,1993).But after1940,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de-forestation and wasteland cultivation,the ecosystem andeconomic system turn severity malajustment(Derbyshireand Jingtai,1994;Wu Qianxiao and Yang Wenzhi,1998;Tang Keli and He Xiubin,1999;ESD-CAS,2001)The…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先瑞  黄建武 《经济地理》2003,23(4):516-519,523
把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上,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文章概述了长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状况,揭示了长江流域面临的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水土流失严重;湿地萎缩加剧;自然灾害频繁;水污染加重。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对策,包括: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植树造林,构筑“绿色屏障”;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发展资源产业,增强产业的基础地位;建立综合协调的资源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树立生态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同时,该地区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由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总结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探讨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从问题的实质,还是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水土治理都是西南地区经济开发中的一项战略性工程。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具体的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和治理的紧迫性和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西南地区水土治理的总体战略设想和具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军民 《经济地理》2008,28(2):247-249
遵循联合国宪章、国际水法,履行合作开发权利和义务,协调并满足各国的用水利益,是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分配、利用及管理的基本原则。中哈两国利益冲突的焦点:水资源短缺与用水不断增长的矛盾;水资源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水、用水不均及相关利益协调与补偿等。中方大规模水土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向南北疆跨流域调水将改变流域水资源的分配格局和利益分配模式。在国际合作层面,中哈石油合作对实现两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及区域安全等根本利益具有重大影响,伊河开发应服务于中哈能源合作,与中哈两国区域一体化战略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7.
对西部大开发中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建力  魏虹 《经济地理》2001,21(1):16-18
西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与西北,内蒙,西藏等地截然不同,因此,在实施大开发的战略过程中,针对生态环境的重建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灰岩地区的石漠化及频繁的山地灾害等,针对这些问题,应从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方法来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和重建。  相似文献   

18.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评估,分析出考虎沟流域水土保持进入了初步的良性循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并指出影响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环境容量、文盲率、系统商品率和侵蚀模数等。  相似文献   

19.
刘华  廖树峰 《经济地理》2007,27(3):492-495,491
“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茂名小良水保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生态经济实体。文章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应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小良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科学定量地评价小良当前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为综合评价和谋划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思路,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集保护、恢复与开发利用于一体的有效途径,促进小良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苎麻种植是南方坡耕地十分有效的一项生态经济措施,既能保持水土,又能获取经济收益。过度外贸型的苎麻产品结构,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量急剧下降,造成苎麻种植面积直线下降、退出坡耕地用作其他农作物种植后土壤侵蚀加大的不利局面。苎麻产品只有立足国内市场,才能将苎麻市场做大做强。面向家居市场是可选途径之一。2007年以来,苎麻墙布开发的技术工艺研发与孵化已经完成,据此规模生产苎麻墙布产品,将形成南方坡耕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共同发展,企业与农民共同致富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