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流域开发管理中的区域利益协调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陈湘满 《经济地理》2002,22(5):525-528
流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类型,既是由分水岭所包围的自然区域,又是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进行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的综合开发的重要单元,构成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流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联极为密切,地区间相互影响显著,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区段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和网络生、开放性和耗散性等特点。在流域开发中,流域内部各行政区域之间、上下游之间,甚至不同流域之间,都存在着利益分配问题,它们是流域开发管理矛盾的症结所在,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流域内各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首先必须解决与水资源相关的外部不经济问题;其次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再就是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澜沧江—湄公河整体水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河流水争端是国际河流开发和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国际河流的可持续开发以及各流域国之间的关系稳定,实现公平合理的水分配是解决此类争端的关键,尽管有一些国际水法制定了公平合理利用和无损害等总原则,但是,由于每条国际河流的自然条件及各流域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差异,水分配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而且在实施中不能强迫各流域国执行,实现公平合理水分配较好的方式是打破国家界线,兼顾各流域国利益,进行全流域整体水分配,中国虽然作为一个国际河流分布广泛的国家,以往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几乎是处于空白,本文对通过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及其需求特征的分析,总结该流域整体水分配的优势,对1995年《湄公河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有关水利用问题条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提出澜沧江-湄公河整体水分配的原则,指标依据和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规划是水利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流域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中进行水资源多种服务功能的协调,为适应各类用水需要的水量科学分配,水的供需分析及解决途径,水质保护及污染防治规划等方面的总体安排.本文基于水资源规划的概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阐述了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中污水利用方向和污水回用规划,并提出了污水资源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导相关国家加强货币金融合作。中亚是中国向西开放的第一站,也是中国推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利益核心区,两者可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核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核心区货币金融合作不仅符合各方利益,而且是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改善国际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核心区国家已在货币互换、本币结算、投融资机构、金融监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也面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国博弈下的货币主导权竞争、货币不可自由兑换及区域安全等方面挑战。需要相关国家加强双边和多边交流协作、深化经济合作、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为核心区货币金融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淡水资源危机是影响全球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世界范围的水资源短缺引发了国家之间的"水冲突",尤其是因国际河流的开发导致的冲突时有发生。我国西南地区国际河流流域面积广阔,而开发相对落后,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有效的制度安排。文章通过借鉴海洋共同开发模式,结合国际河流的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特征,建构西南国际河流的流域生态系统共同开发法律机制,以期通过国际法的手段预防和解决西南地区国际河流开发引发的国际冲突。  相似文献   

6.
美元储备货币体系的运行及其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元主导下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进入新的变革时期,美国国际收支日益呈现非均衡性,造成美元国际环流异常膨胀。美元主导的储备货币体系带给储备货币发行国特有的利益,却给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带来损失。一定时期内仍然需要继续维持和完善以美元、欧元等为主导的多元储备货币体系,但要积极寻求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国际政策协调与监督机制,有效治理和监控跨国金融机构和资本流动,进一步加强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7.
水量分配是明晰流域初始水权的基础,也是深化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需要。新疆阜康三工河流域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人口集中,工业较密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如何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该流域水量分配面临的主要难题。从调查流域基本情况入手,在注重公平、适度兼顾效率的原则下,运用层次分析决策法(AHP)拟定流域内各乡、镇、团场(即6个计算分区)的水量分配方案,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一种量化方法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体现水资源自然特性和行政区域社会管理和谐关系的流域管理要求法律应着重调整跨行政区域的涉水利益关系,在较高的流域层面进行制度安排,以解决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紧缺等瓶颈问题。流域管理立法应当以完善的体系为目标,在流域管理体制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流域管理制度建设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结合、流域立法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挖潜相结合等原则指导下,构建主体与配套相协调的两体两翼型流域管理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9.
成熟的争端解决机制是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鉴于中哈两国现行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纠纷解决方式少、纠纷解决条款覆盖面窄、解决机制设计简单等缺陷,本文提出两国应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针对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边境自由贸易区直至中哈自由贸易区设置相应的争端解决机制,以促进中哈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2年4月18日,历时五年时间建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正式运营,标志着中哈两国经贸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上午10时,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哈双方区域正式投入使用,中哈双方海关、边检、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即定方案开展作业,中哈两国2000余名游客、企业代表持出入境通行证进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  相似文献   

11.
坚守“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聚焦伊犁河谷草原人居环境背景资源、活动方式、规划建设的三元一体,将草原人居环境作为三元互动、不断成长的生命体,尝试寻找一种构建荒野、乡村、城市共存融合的草原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主观需求为准绳,寻找及保留草原人居环境演化中相对稳定不变的基因,构建草原人居环境CVA三力评价体系,建立草原人居环境发展CVA量化模型,以求指导草原人居环境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推行这种模式不仅可为中国西部地区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也将使伊犁河谷成为多种人居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马永欢  周立华 《经济地理》2008,28(6):1015-1019
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凉州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为核心的路径优化模式,并设计了这种模式的具体参数。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模式不仅使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的增长速度,使三次产业结构关系更加合理,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协调,还使废弃物得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化,使工业循环用水得到最大限度的再利用,使水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是石羊河流域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拒马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自2003年至2008年逐年增强,到2008年流域整体达到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相对缺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且存在较大地域差异、农民生活仍不富裕、产业结构失衡、以及旅游业迅速扩张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是拒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中从流域综合管理、流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该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与流域相关的国家立法进行梳理,指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旨在促进、实现和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立法,但是必须通过适时和合理的修订才能够支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修订时需要注意: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重视程度;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需要的同时,制订相应的标准和法律责任;综合考虑流域生态系统内的水、土、气、生物多样性、人文因素等;明确多个参与部门的职责及法律责任;注意法律之间及其与政策之间的相互支持;流域相关机构之间加强合作;行政的、市场的和社会的调整机制的综合运用;对流域与区域的统一管理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强化现有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明确公众参与的具体办法;加强预警和应急制度的建设;明确对生态移民的保护;增加责任的可诉性规定等。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人地协调与空间协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经济地理学视角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从人地关系视角研判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持续作用形成的共处关系;从空间异质视角审视流域不同区域的联系及其相应的空间协调状况。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先天脆弱的前提下,对地市级人类活动施压、资源环境承压及两者关系相对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黄河流域多数地区的人地关系类型保持不变,近1/5的地区趋于紧张;2017年高度紧张、轻度紧张的区域占21.18%,基本协调的区域占38.82%。从人地关系调控的客观条件看,黄河流域受到生态先天脆弱性与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与路径依赖问题对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甚至相对宽松的地区形成挑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诉求的实现将会进一步加重人类活动施压强度,使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研究建议,应深入把握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地关系,进行针对性处理。黄河流域的城市空间联系特征映射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流域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应着力加强流域内部联系,迈向更高质量的区域合作。建议采用以大城市为中心面向周边的放射状开发开放新模式,以此驱动流域空间结构重塑与助推空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形势,海南岛所处的改革前沿、政治战略地位和地缘优势催生了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旅游业快速发展超过人们的预期。海南沿海及周边岛屿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地区,环境相对封闭,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不尽合理的旅游用地规划、低效的旅游地生态效应调控技术手段和缺位的生态监管机制旅游地生态系统管理政策措施,已造成海南旅游用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文章认为必须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用地的生态效应评估和生态监管机制。(1)加强国际旅游岛建设生态效应的研究,预测国际旅游岛建设生态效应发展趋势。(2)设立旅游用地生态准入制度,建立旅游用地生态效应评估机制。(3)设计生态系统管理优化范式,制订旅游产业生态效应调控政策。(4)制订旅游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安全预警模型。以有效调控旅游用地生态效应,为旅游用地生态监管、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奠定科学基础与决策依据,改善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安全等级,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郁  丁四保 《经济地理》2008,28(5):849-852,861
由于流域上下游各行政区各自为政、主体功能定位不明确,使得水生态安全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愈加明显,影响全流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的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具有"跨国监管网"的一般特征,在国际证券监管合作中体现出高效性和专业性的优势。IOSCO的性质也决定了它的局限,如国际监管合作中的分配问题、执行问题、国内限制问题等。我国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参与IOSCO活动,利用其优势,避免其局限,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国际证券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19.
黄河水资源与河南经济生态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要素。黄河水资源作为河南省最大的过境水资源,是河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也是河南省率先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比较优势所在。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构建黄河供水网,是解决沿黄地区水资源瓶颈,促进河南经济生态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应把引黄供水、构建黄河水网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提高现有黄河水网质量,进一步拓宽黄河水资源利用空间,形成河南全省范围内的黄河水资源网。  相似文献   

20.
建立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鄱阳湖提供的生态经济价值、保障长三角水生态安全及促进江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这三个角度,分析建立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依据流域的生态资源特点和经济基础,结合流域现有的财税政策,通过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的相关经验,从优化相关财政政策和建立生态税收体系两方面提出保障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相关具体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