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发展及国际收支平衡四个基本点出发,利用熵值法对1978年至今的中国经济系统稳定性进行定量考察,并将其与宏观经济增长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系统稳定性呈现明显的十年一轮的周期式波动,并与经济增长呈现短期非一致性和长期波动共变性,且变动幅度明显高于经济增长。本文构建了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冲击-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内会推动经济增长,但同时会降低宏观经济稳定性。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和稳定的意义非常突出。国外需求的增加、贸易条件的改善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短期内有助于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性。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但未来的发展和转型还是要依靠内部调整,特别是要发挥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提高经济发展的内涵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第二届年会针对当前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轨道及其未来趋势;(二)中国区城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三)伊拉克战争以后对美国经济的看法等。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与中国经济都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十一五"期间,广西经济金融总体将趋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将增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将更趋稳健.未来几年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自主融入区域合作;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重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机制完善,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决策管理水平是广西经济金融工作所需注意的问题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世纪之交的今天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起了哪些变化 ,对今后中国经济增长又将起到什么作用 ,本文结合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以及城市化诸因素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 ,在未来 10 - 2 0年内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不低于 7%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提出的内能增长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次第渐进式改革使得由人们经济努力的主观意愿组成的经济内能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然能够维持较高的经济内能水平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关键是要坚持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控制收入增长速度,鼓励人们进行经济努力,并实现社会经济的平等和谐和收入分配公平等。  相似文献   

6.
投资热点之一:奥运经济商机无限 一项研究调查报告表明,申奥将会成为未来7年贯穿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条主线,每年为中国经济带来0.3%的增长,7年下来对中国经济累计的贡献将达到1.38万亿元。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的舆论与趋势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压力;而如果中国不能在低碳经济的竞争中确保自身在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确立基于本国立场的标准和话语权的话,很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由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的渐进过程中,将会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持续的挑战;而在这一转变基本完成之后,中国经济也将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投资》2013,(9):26-29
城镇化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 “美丽中国”的提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也必将会成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而“新型城镇化”概念作为与“美丽中国”相互呼应的概念,更是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调整,成功进行了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业面临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需要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2000-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须将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现象放入长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并通过国际比较才能准确地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本在对比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均衡上的差异的基础上,利用修改后的中国经济计量模型,并根据保守方案和乐观方案的前提分别对我国2000-2005年经济增长进行了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信用缺失是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问题。金融风险的累积最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加快金融生态系统建设,不仅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确保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2.
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方式;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我国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机电产业特别是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模块化、标准化以及亚太区域内生产重新布局等促使我国加工贸易的高速发展;除对就业的贡献之外,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我国加工贸易必须转型升级,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二元经济与二元意识互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二元性决定社会意识的二元性,两者之间具有互动性的关系。伴随着二元经济向完全现代经 济转化。二元意识也向完全现代意识发展。但在转化过程中,社会意识,尤其是传统意识,或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 的障碍性因素;或者渗透到经济运行中,使我国经济的运行具有了某些来自传统意识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改革成败的关键。经过三十年的时间,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保证了经济发展的稳定运行,有效增强了中国经济总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存在相关配套改革相对滞后、垄断行业国有改革进展缓慢、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趋势涉及深化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建立与完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导致经济滞胀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多个方面。本文旨在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的增长态势和物价水平,指出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与国际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提高,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我国长期“双顺差”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运行已显露出一些“滞胀”迹象,并且存在着较强的滞胀预期。  相似文献   

16.
收入分配不公平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和危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在各级分配中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表现为:初次分配忽略制度和公平,再次分配调节力度不够,第三次分配制度缺失。因此,应采取相应的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诸如:提高劳动者工资、完善用工制度、建立工会组织等,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有史以来都是一个纷繁复杂的问题,对经济的长远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清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经历了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和中央与地方争权型3个阶段,中央与地方地财政关系的演变与社会性质、政府职能、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当前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仍处于改革阶段,借鉴清代财政分配关系对完善中国财政分配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有制经济是一个成长中的中国社会主义重要经济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正确判断,是确保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重大措施,是对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理论的崭新研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9.
"经济"本义"经世济民".近代日本借用此一汉语旧词对译英文术语economy,含义变为国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和,兼指节俭、合算.今天我们习用的负荷着上述新义的"经济"一词,既与该词的汉语古典义相去甚远,又无法从其词形推导出今义来,是一个在"中-西-日"语汇传译过程中步入别途的词语.而"经济"所指概念的转变,正透露了近代日本人以及随后的中国人对于社会生计问题的认识,从泛政治、泛道德理念摆脱出来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以城市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和不断改革为动力的30年。30年中,中国城市经济不仅在总量规模上快速发展与迅速扩张,经济体制和机制在深层上也获得了质的飞跃和提升,从而营造了中国的繁荣富强,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使我国经济从30年前近乎崩溃的边缘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