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正恩 《价值工程》2011,30(35):274-275
本文通过对小学武术兴趣班教学活动中小学生武术兴趣的培养,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武术教练员的培养及应注意的其他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旨在提高小学武术兴趣班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的武术人才夯实基础,促进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讨论法,调查研究法针对青少年武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指出问题所在,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对以后青少年武术教育提供参考。重视基本功、重视形教结合、重视娱乐性、重视实用性、重视规定路线、重视教师本身的培养等等一些问题,把这些在武术初级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主要依靠室内排球队,这种依靠室内的模式,将会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导致运动员技战术、体能等方面不适应沙滩排球;导致沙滩排球运动员待遇、教练员待遇、运动员保障和运动员出路差;从而影响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选择和培养,导致沙滩排球运动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甘肃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师师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得出甘肃省高校武术教师师资队伍存在的现状,为甘肃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和最优化的实施提供建议与决策。  相似文献   

5.
许光辉  薛龙  杨立强 《价值工程》2012,31(36):244-24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武术优秀人才的发展模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武术人才成长路径大致有三种,竞技发展方式、民间传承发展方式和民间传承与竞技相结合的方式。建议将民间传承与竞技相结合发展方式确定为武术新的发展方向;竞技武术与民间武术应加强交流,交流方式应多样化;应将民间传承与竞技相结合的武术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学校体育教育当中。本文提出竞技与民间传承相结合的武术人才成长模式是有效发展与传播我国武术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物流技能竞赛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高职物流专业培养模式现状为依据,首先分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现状,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物流技能竞赛与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融合方式,为形成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展示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6):216-22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克服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促进学生深层次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提高学生的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等。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促进了田径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是实现我国竞技运动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具有高竞技水平、高文化知识、高质量专业素质的智能型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教练员是运动队最直接的引导者和决策者,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训练质量。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借鉴国内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聘用的威功经验,对陕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今后的发展及教练员聘用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是实现我国竞技运动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具有高竞技水平、高文化知识、高质量专业素质的智能型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教练员是运动队最直接的引导者和决策者,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训练质量。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借鉴国内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聘用的成功经验,对陕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今后的发展及教练员聘用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是实现我国竞技运动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具有高竞技水平、高文化知识、高质量专业素质的智能型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教练员是运动队最直接的引导者和决策者,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若训练质量.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借鉴国内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聘用的成功经验,对陕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今后的发展及教练员聘用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明晖 《价值工程》2014,(5):287-288
近年来,体育舞蹈运动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迅速发展,该运动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创新的同时,其教练员的综合水平也在同步提高。本文分析了我国体育舞蹈教练员在培养运动员成才过程中自身所应具备的综合水平,并从专业技术、训练水平以及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教练员的自身素质得以加强提供了指向性的目标,提高了教练员培养优秀选手的能力,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开辟了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12.
谈慧 《价值工程》2012,31(15):244-245
本文通过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案例,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探讨。提出高职教育应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把职业技能竞赛与项目化教学改革相结合,将竞赛内容和评判标准制度化地融入项目教学当中,实现课程"教、学、做、赛"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周恕 《物流科技》2012,(5):113-114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作者充分认识了技能大赛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并结合自身从事的专业领域,分析了中职物流技能大赛的现状,对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理性的探究,提出了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期使技能大赛真正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相似文献   

14.
刘峥  李俊峰  詹小旦 《价值工程》2012,31(13):17-18
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十分注重物流管理人才的选拔和能力培养,物流人才"能力为本"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引起高度重视,重点研究问题是迫切需要加快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制定以"能力为本"的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5.
涂煜栋 《价值工程》2014,(15):234-235
工商管理这一类别的人才,密切关联着企业现有的培养模式,也关联着经济延展。教育带有的科学化,正在拓展,因此,工商管理这一类别的人才,也凸显了偏高的要求。这种应用层级内的人才,要着力去提升现有的理论层次,以及必备的技术,并延展综合框架下的管理能力。惯用的培养路径,已很难与现有的企业要求契合,因此,有必要摸索新颖的培养路径,以便提升这一类别人才带有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文生 《物流科技》2013,(11):107-111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入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出发,结合江门市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需求,构建“校企联动、三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新疆中小型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摆脱目前发展中的困境。首先从分析新疆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现状入手,找出新疆中小物流企业缺乏竞争力问题:缺乏战略管理;市场定位不清,企业专业化、增值物流供给能力低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新疆中小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的几点建议:明确新疆中小物流企业市场定位;创新求胜,实现总成本领先;提供专业化、差别化的物流服务;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完善新疆中小物流企业的服务网络。这些建议能为提升新疆中小型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成浩 《价值工程》2013,(17):252-253
本文介绍了研究理论框架——国际上通用的CBE培养模式,认为CBE培养模式具有培养目标"具体化"、文化教育"功能化"、专业教育"实践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质量评价"社会化"五个方面的特征,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开发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基本培养方式和过程管理总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既要满足物流行业的需求,又要遵循能力的递进规律,还要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安徽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应用型课程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层对接、四个强化、五种能力"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一定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