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促进老年人健康视角下,基于类型学与结构方程模型,对武汉3种模式样本住区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中国当代城市老年人户外交往活动规律及其空间环境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在3种类型住区开放空间环境中,老年人交往活动呈现出“市井式、集体式、邻里式”3种典型特征;住区开放空间的景观环境满意度、服务设施满意度、空间区位满意度、空间形态满意度与老龄户外交往活动质量均呈正向相关关系,且相关性依次减小;促进老年人交往活动导向下的住区开放空间适老化规划与设计,宜将提升空间的景观环境愉悦度、健身游乐设施多样性、场所区位可达性依次放于首位。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住区交往空间多元化营造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以往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过于注重程式化,这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居住者交往需求问题.因此,本文根据多样化的城市住区特性,从住区分类的视角下,对典型住区交往需求进行剖析,以供设计者对交往空间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住区会所发展历史较短,却已逐渐成为许多商品住宅小区的必配品,对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促进邻里交往等有重要意义,但当前会所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本文试图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反思当前会所面临困境的成因、对策,使住区会所能回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4.
从老年人交往特征出发,总结出个体交往、亲友邻里交往与志同道合交往3种日常交往活动类型;基于老年人交往过程中关注的环境需求,提出活动空间适宜性、活动设施便捷性、活动氛围舒适感、活动景色吸引度和活动场地依恋感5类影响交往活动的城市公园环境特征。以重庆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统计方法,分析检验涵盖5类环境特征的19类环境因子对3种交往活动类型中9类活动因子的空间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活动空间适宜性和活动景色吸引度对个体的“静坐沉思”和“观赏景色”影响作用显著,安全感、景观亲近度等因子影响程度高;活动设施便捷性和活动氛围舒适感对亲友邻里的“结伴锻炼”影响作用显著,服务设施分布密集程度、环境卫生整洁程度等因子影响程度高;活动场地依恋感对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交谈”影响作用显著,文化活动丰富度因子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从人的心理学、行为学角度出发,研究住区户外交往空间与居民行为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内在规律。寻找能够有效促进住区居民户外交往的空间设计,为以后的居住区人性化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通过生态化的景观营建、交流空间的营建、赋予人文特色的生态空间、功能化空间的生态设计、舒适生态的邻里道路的营造、合理空间尺度的设计等途径和设计手法塑造一个不仅能取悦人,而且能感化人、陶冶人的景观环境,引领住区情感的回归,实现居住区的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健康长寿的同时,更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在建筑户外空间活动的合理化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重点从场地的规划、设计和细节与老人交往和心理需求的设计两方面,分析了老年人在建筑户外空间活动的合理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早在1961年,简·雅格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就系统地提出"多样化"和"混合功能"的概念.她认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而混合的功能有助于人们交往,能够增加住区的宜人气氛和安全感,以便居者感受到住区的人性化,从而形成了"复合化"、"人性化"理念.  相似文献   

9.
早在1961年,简·雅格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就系统地提出"多样化"和"混合功能"的慨念.她认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而混合的功能有助于人们交往,能够增加住区的宜人气氛和安全感,以便居者感受到住区的人性化,从而形成了"复合化","人性化"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万妍  冯浩图 《商周刊》2013,(10):72-73
作为人与人之间和谐最好的体现莫过于邻里关系,所谓邻里,《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解释是:“住地毗连的人们认同特定的角色,据此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有着显著的认同感和感情联系,由此构成相对独立的小群体。”  相似文献   

11.
寒地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对老年人在住区绿地的活 动行为影响显著。利用实地调研与问卷结合的方式对哈尔滨 市6个样本住区的226位老年居民进行调查,对老年人个体属 性、绿地环境特征、环境认知、活动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 量化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活动行为与心理健康之 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影响二者的因素。结果表明,严寒气 候背景下:1)住区绿地活动行为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正 向调节作用;2)住区绿地活动行为受多因素驱动,其中绿地环 境特征对活动频率、时长和类型都有较大影响。最后针对以上 结论,对寒地住区绿地的健康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住区会所现状问题为切入点,寻找其与公共服务设施两者关系。通过上海会所营销住区与各级商业中心可达性比较。面上考察住区会所建设与设施的空间关系特征;通过不同区位会所纠纷住区实证,从点上验证住区会所矛盾与设施供需特征关系,分析现实困境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快速的城镇化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热岛效应就是其中非常严重的一个方面,由于我国对室外热舒适研究较少,许多城市公共空间在设计时对热舒适问题考虑不够,造成用地浪费.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ˉ32%.对调节城市温度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阐述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研究的必要性,对北京地区100个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住区公共空间营建存在的问题、建成后的热舒适状况、人们的主观感受等.  相似文献   

14.
以满洲里市住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休闲活动和休闲空间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并通过类型、特征、现状和策略四个方面对满洲里住区休闲活动及其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将其建设成为可持续的休闲住区,满足居民对日常娱乐健身活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论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及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解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含义的基础上,归纳出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的两大类型:物态空间和意态空间.进而分析了村民公共交往活动的情感基础和交往空间的尺度性、模糊性、场所性和序列性,并提出村民公共交往空间的传承建议,以期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日益重视的社会现象.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在居住区规划中对规划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的生活、学习、娱乐的要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要求,是需要规划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面对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的严峻现实,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住区规划模式,做好人性化设计和开发,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居住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交往空间被认为是居民进行沟通以及交流的户外空间.文章从交往空间设计的必要性、交往要素,及现代社区及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旨在通过对居住区交往空间的设计讨论,从而创造出一个对居民积极和健康的交往氛围,促进居民间的交往,使居住区成为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伴随近年我国城市的转型升级,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愈加明显,地方的"引才留才"工作愈发重要。为此,文章以武汉为例,量化评估各类"保障性人才住区"所拥有的空间资源。从"人才需求"出发,构建基于多因子的"人才住区空间资源评估模型",同时结合多源稠密数据建立数据库,对武汉人才住区的周边资源状况进行系统评估。研究发现:武汉人才住区的空间资源量由内环向外环逐渐递减,各类空间资源的密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空间资源较高的人才住区集中在三环线以内,较低的则分散分布在外环线附近;与生产通勤相关的空间资源分布均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空间资源分布较为不均衡,人才偏好的文体休闲资源则较为欠缺。此外,由市场主导建设的空间资源,存在匹配度较低的问题。建议地方政府积极干预,助推实现"保障性人才住区"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新建人才住区应尽量布局在城市的成熟地区;对已有人才住区进行空间资源评估,进行针对性优化。  相似文献   

19.
蔡坤 《城市建设》2011,(4):478-478
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变,这些都对邻里关系这一重大人际交往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中作者从当今城市居住空间对邻里关系的影响分析,提出合理设置城市居住空间有助于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以杭州市为例,通过面向社区居民、社区居委会人员、社区物业管理职员对亲属间、邻里间、社区间三大亲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亲情直接但容易对抗、邻里亲情婉转但容易疏远、社区亲情适中但须组织。因此,亲情性规划设计应分析社区环境特征,以人的行为活动、心理感受为出发点,结合社区文化设置共享的绿色休闲空间,充分考虑亲属关系尺度、邻里关系尺度、社区关系尺度,把握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间距,距离适中,密而不挤,疏而不远,以达到舒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