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粮食进口贸易中“大国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近年来小麦和稻米贸易的统计数据对粮食进口贸易中的“大国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大国效应”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显现。中国目前粮食产品的外贸依存度较低 ,即使考虑到“大国效应” ,中国粮食进口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高度关注粮食安全保障并不排除中国利用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 ,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恰可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抗击市场波动的能力 ,无疑会更有利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入世后我国粮食自给率及播种面积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将对我国粮食生产尤其是玉米、小麦与大豆等的生产造成巨大的冲击 ,当然 ,也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作物生产提供了发展契机。根据国际和国内市场情况调整粮食播种面积 ,适当地降低粮食自给率 ,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一、入世后 ,降低粮食自给率的必要性粮食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粮食需求的能力 ,是指粮食经济承受各种不测事件 (战争、灾害等 )的能力。 1 983年 4月 ,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总干事爱得华·萨马乌 (EdouardSaouma)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 ,其内容为“粮食安全的最终…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农业将面临强烈的挑战。在WTO的框架下 ,我国现行的一些农业政策必须调整 ,中国农业在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求生存将是十分敏感的话题。一、WTO与中国粮食安全世界农业资源的分布天然就不是对等的 ,有丰富地区 ,有不足地区。后者由于农业资源不足 ,必然从丰富地区购买所需而不能自足的粮食、食品。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等国农业土地资源丰富 ,必然要出口剩余粮食和农产品 ,而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农业土地资源不足则必然要从上述有剩余…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期临近 ,中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也日益加快。这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 ,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也将面临降低关税、撤销非关税壁垒之后的严峻挑战。大量研究表明 :由于粮食生产具有土地密集型的特点 ,中国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 ,国内粮食供给并不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 ,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保证国内粮食供给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手段中 ,发挥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 ,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较非市场的行政干预手段而言 ,更符合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国际粮食委员会于今年发布的《世界粮食市场报告》,对近30年来世界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国际粮食委员会认为,从1970年以来,世界小麦的总产量几乎增长了1倍,这主要是由于小麦的单产量增长60%所致。但是近10年来,世界小麦单产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这种趋势必须加以扭转,以确保小麦生产的增长能够跟上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1950年之前,世界小麦的单产量增长非常缓慢。随着小麦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世界上主要生产区域的小麦单产量到1970年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过去30年中,欧盟地区的小麦单产量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的领先程度甚至还超过197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小麦单产量在1970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到2000年则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麦单产量则相对增长缓慢。1990~2000年间,前苏联地区的小麦单产量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在前苏联崩溃之后缺少足够的农业投入和适当的交易体制。同时,世界其他主要生产地区域的小麦单产量增长速度在同期内也开始明显放慢。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小麦单产量提高所增产的小麦,几乎两倍于种植面积扩大所增产的小麦。在80年...  相似文献   

6.
2001年的世界粮食形势比上年略有好转。全年粮食生产有所增加;粮食贸易量仍维持在过去三年的较高水平上;部分地区(包括拉美、非州和原苏、东地区)粮食安全状况好转。但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区域不平衡,及我国粮食发展高成本的数量安全状况.认为粮食生产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及人口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我国粮食安全,要通过国际贸易市场,出口我国有比较优势的粮食产品,进口我国没有比较优势的粮食产品.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进行国际粮食贸易,既增加了我国粮食安全,同时也降低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国际粮食形势及我国粮食生产潜在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世界谷物需求不断扩大,谷物库存不断减少,国际谷物价格快速上涨,粮食价格危机在全球快速蔓延。粮食出口国纷纷出台控制粮食出口政策,粮食进口国纷纷到国际市场抢购粮食。一些经济较贫困的国家因无力在国际市场抢购粮食,或无力通过财政补贴抑制国内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而诱发社会动荡。尽管我国因有较充足的粮食库存,受国际粮食危机的冲击不大,但我国粮食安全仍存在潜在危机,还需采取强化耕地资源保护、水利设施和依靠科技等措施,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基本自给。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问题引发普遍关注。接下来,需要全面评估世界粮食安全状况,加强粮食国际合作,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世界粮食安全现状(一)世界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推动粮食需求上升2011年世界人口首次突破70亿,2019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预测,2019年世界人口超过77亿,预计未来30年还将增加20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城镇人口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面临国际国内新形势。国际粮价上涨、能源价格上涨、自然环境因素、地缘政治和贸易的不稳定性、优质耕地的减少等新形势都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着影响。虽然中国粮食生产连丰多年,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粮食安全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文章从国际因素、粮食生产主体、自然资源、粮食损耗、种子资源等方面来分析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 ,对于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 ,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从而实现粮食供求的全国和地区平衡 ,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代表的粮食生产潜在优势、显性优势和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 ,并以 1 995年数据为依据对粮食生产的规划布局提出建议。祝美群 白人朴  地区比较优势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一、潜在优势潜在优势是指目前已经存在但还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预期在将来会对生产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条件。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 ,发挥粮食生产的潜在优势无疑是粮食增产的根本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贸易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耕地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耕地资源的数量。国家或区域间的粮食贸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虚拟耕地的形式进口或出口耕地资源。本文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对外贸易的特点出发,选取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四种主要粮食类产品,核算其虚拟耕地贸易量。结果表明,1978~2006年,中国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近400万公顷,特别是2004~2006年,年均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维持在1400万公顷左右。这些虚拟耕地净进口量对缓解中国耕地资源紧张、确保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以低于世界人均的水土资源实现了高于世界人均的食物消费水平。中国粮食安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归功于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全球领先的贸易开放程度和外部粮源的有效利用,农产品贸易已全面融入中国粮食安全。然而,随着收入增长、国内食物需求的不断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市场风险波动的持续加剧等都对粮食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口种类高度集中、重点品种进口来源地依赖度偏高等特点会使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动荡加剧背景下出现外部粮源的利用风险明显上升的情况。大食物观的提出是对传统粮食安全保障思路的拓展。保障“大食物安全”,既需要依赖于国内全方位、多途径的食物资源开发,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贸易开放水平,促进食物进口结构多元化发展,加快形成更加稳定、更具韧性的农产品贸易格局,降低外部粮源利用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国内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国内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大食物观下多元化农产品进口格局的构建也对相应的制度支持和条件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需要不断提高动物疫病输入防控与进口产品质量管控能力,逐步完善冷链物流设施...  相似文献   

14.
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审时度势提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些年,粮食连年增产,仓满库盈、供应充足、市场稳定。但应看到,各种资源要素绷得很紧、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对主食营养结构改善要求和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日益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思路、挖掘粮食生产能力新潜力。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当前全球范围内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链,粮食安全系列问题由此引发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广泛关注。贸易流通不稳定的背景下,科学分析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时空特征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保障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以往研究缺乏对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的长时序时空特征分析。文章通过结合粮食生产和消费数据对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进行长时间序列研究,并探索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时空规律。[方法]基于1961—2017年全球各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波动系数、重心分析、粮食短缺指数和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全球粮食生产、消费、风险及相对风险格局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的时空规律。[结果](1)研究期间全球和中国粮食生产及消费呈显著上升趋势,疫情和蝗灾等重大突发事件会对粮食生产消费格局造成一定影响;(2)全球整体粮食安全总体从中等风险下降至低风险,中国粮食安全风险近60年持续降低,2017年处于低风险等级;(3)中国粮食资源承载力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粮食安全相对风险波动较大。[结论]世界粮食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设计我国粮食国际贸易政策应该把粮食生产、贸易放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格局中加以考虑。许多研究表明,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我国在粮食等土地密集型的种植业产品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园艺、畜牧业等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我们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有利于国家福利水平的提高。入世后,我们必须重新确定一个合适的粮食自给水平。一般认为,粮食自给率的确定会使决策者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过高的自给水平,势必会丧失按比较优势所带来的利益;过低的自给水平又会使粮食安全受到威胁。过去我们长期偏重于粮食生产,较高的自给率是以恶化环境、牺牲经济和社会福利为代价。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达95%,笔者认为偏高应该有调低的空间。除了考虑经济合理以外,即使是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也没必要维持这么高的自给率。由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和畜牧业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未来中国粮食贸易的基本方针,应该是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也就是“有出有进”,即“两头在外”(原料和产品),进口粮食,出口食品。加快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主产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是国际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本文首先构造了在损失规避情景下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政策的内生模型,建立了粮食出口限制与国际粮食价格之间的理论关系;然后基于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和序次选择模型,利用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2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对粮食主产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粮食价格对粮食主产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有实质性的、显著的推动作用。从平均水平来看,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国际粮食价格每上升1%,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的发生比是不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的8.79倍。此外,当国际粮食价恪处于高位时,对粮食贸易具有更大扭曲作用的政策更有可能被实施。  相似文献   

18.
粮食库存与消费比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衡量粮食安全水平的一项指标。近几年世界粮食安全的这项指标急剧下降,同时粮食价格急剧上涨,国际粮油市场出现新一轮变化,对这些变化及2007年世界粮食形势应给予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9.
粮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发展经济、保障人民安全健康饮食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战略物资。基于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生产需要一定的周期、产量易变化;粮食一般先满足本国消费,只有剩余才出口;粮食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世界粮食出口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较低,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粮食贸易垄断性强,进口粮食距离远、成本高、风险大;国际粮食与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等原因,粮食与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与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WTO(GATT)与FFA谈判分歧很大的难点与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以来,世界粮食形势紧张,国际粮价高企,相当多的国家禁止或以提高粮食及成品出口关税变相禁止粮食出口,导致许多国家政局不稳,民众恐慌.也再次诠释了"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稳天下"这些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真谛.世界和13亿国人都十分关注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