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民营企业领导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Y领导活动质性数据的广泛收集和整理,从应对不确定性视角对本土民营企业领导者成长过程进行了诠释性分析。研究构建了包含"涌现型不确定性挑战"、"趋势型不确定性挑战"、"能动致变"、"推动学习"等9个核心类属的本土民营企业领导者成长过程模式,并分析了领导者成长过程的被动"适应"、主动"设计"以及二者间相互转化的复合路径,具体说来:1领导者通过积极的问题响应和能动致变活动,不断地完成对涌现型不确定性挑战的应对,获得实践经验积累,构成了领导者成长过程的被动"适应"路径;2领导者在企业发展各个阶段,预先识别"趋势型"不确定性挑战并通过推动学习适应未来竞争,构成了领导者成长过程的主动"设计"路径;3领导者成长的主动"设计"与被动"适应"路径并非完全独立,二者存在相互转化的诱发机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从“国民经济的有益补充”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对社会安排就业的贡献、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使我国经济能持续稳定发展等所做的突出贡献,可圈可点。 但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创办之初有利于产生凝聚力、有利于快速决策的家族式企业结构、家长制领导方式已不能适应成长壮大起来的现代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中也出现类似国企那样产权不清晰的致命弊端,即使是父子型、兄弟型企业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曾经名…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团队领导力涌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领导者个体特质,忽略了团队内部环境对领导力涌现的影响。威权型领导作为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领导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因此深入探讨威权型领导涌现机制对我国企业管理具有现实意义。以华东地区某优秀大型文化企业29个项目团队的配对数据为样本,采用层级回归分析,从团队层面探讨了信任对威权型领导涌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身份信任会抑制威权型领导涌现,威胁信任会促进威权型领导涌现;心理距离在团队信任与威权型领导间起中介作用;团队信任对心理距离的影响受到权力距离的调节,当权力距离较大时,威胁信任对扩大团队心理距离的作用增强,而身份信任对缩短团队心理距离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4.
员工创新能力决定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企业管理者领导风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平台型领导者个人魅力在影响下属行为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员工主动创新行为。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构建平台型领导与员工主动创新行为跨层次影响模型。对24个团队211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平台型领导对团队学习涌现、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和主动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在平台型领导与主动创新行为之间发挥跨层次中介作用;团队学习涌现在平台型领导与主动创新行为之间发挥跨层次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开平台型领导影响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的“黑箱”,并为企业管理者激励员工日常创新活动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韧性作为探究组织—环境互动机理的方法,有助于企业在逆境中化危为机、借机成势。基于过程视角,打开环境不确定情境下组织韧性响应的“黑箱”,构建“暴露期(激活韧性)—发展期(调动韧性)—恢复期(发挥韧性)”研究框架。研究发现:环境作为企业的信息源和资源池,不确定性通过信息认知和资源依赖两条路径影响组织韧性;为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组织韧性通过探测机制和缓冲机制降低信息模糊,进而突破资源瓶颈。因此,应综合判断企业外部环境状况和组织自身禀赋,选择适应、更新和突破3种组织韧性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战略系统观视角分析“浙商”战略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商”发展正在面临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国际经济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浙商”通过基于区域、产业和品牌的反应性战略变革应对这种挑战,这种战略行为是企业战略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功能体现。揭示了6个战略要素和由此构成的普通型、预测型、学习型和能动型4种企业战略,确立了战略系统观。在这个理论框架基础上,从战略要素、战略类型和战略过程3个角度,提出了“浙商”战略转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界的技术语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完全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教师由“说教者”转变为主持人、引导者、咨询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8.
变革型领导国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革型领导理论产生于社会环境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信息化与多元化时代背景下,世界的急速变化给管理者和领导者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变革型领导理论突破性地把领导者和下属的角色相互联系起来,领导者通过自身的行为表率,对下属需求的关心来优化组织内的成员互动,试图在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创造出一种能提高双方动力和品德水平的理论。该理论的提出使整个领导学界产生了一次大的革命,成为了近二十年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由于该理论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而中国的领导过程与西方的领导过程既有相似的方面,也有独特的一面。变革型领导理论自传入国内以来,国内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探索和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从变革型领导的概念、结构、测量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变革型领导的相关国内研究进行梳理,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大中华区、新加坡及其它东南亚国家,“后备领导人才”是弥足珍贵而且匮乏的。在这一地区经营的跨国公司普遍认为,当地缺乏具备一定能力、可为公司增效的本土领导者,而这一问题正快速成为他们迫在眉睫的人力资本管理问题之一。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有限的领导人才使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纷繁复杂的全球商业环境中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钟敏  何平 《新经济》2006,(10):60-63
组织变革是21世纪组织和领导者面对的挑战。领导者如何提升领导力水平,领导和实施变革成为各类组织和继续教育机构的重要课题。领导艺术与组织变革理论提供概念、理解和工具,使领导者能够动员整个组织,更有效地规划和实施变革,提升组织绩效。而行动学习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实践和理念。行动学习对终身学习,改变领导方式,提升领导艺术,改变学习的观念,提高教育和培训的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早  王文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3):1-12,124
开放经济条件下,在一个相对集权的体制中,为规避潜在的风险,民营企业通常会采取"消极适应或积极适应"两种发展形式。"以牺牲企业对外部(技术、市场)变化适应性为代价换取产权安全"的消极适应型发展的直接后果是使得政府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努力受挫。与消极适应型发展模式不同,一些民营企业会选择积极适应型的发展模式,即通过寻求官方庇护的政治方式来确保创新收益安全,企业发展与滋生腐败之间极易发生联系。"‘腐败’成为企业发展‘润滑剂’"现象的出现,侵蚀了国家政治体制,加剧了政府和社会大众的不满,客观上加大了企业发展面临的潜在风险。体制"怪圈"的形成,既不利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又极可能引发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危机。本文分析表明,只有将民营企业从坏体制"始作俑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才能破解体制怪圈。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既是被需要的,同时又是被歧视的"尴尬处境。中国近代史上有关民营企业发展的案例为本文假说提供了丰富的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12.
湖南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友兵  方世敏  尚斌 《经济地理》2007,27(5):867-872
湖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组合好。为了将全省革命纪念地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牢固基地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将红色旅游培育成为全省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必须紧紧围绕"神奇潇湘、领袖故里"这一主题,以省会长沙为中心,以"领袖故里红三角"为龙头,实施"13530"工程,同时加强区域内外的交流与合作,采取制定科学的红色旅游规划、综合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等措施,保障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家族企业处在一个家文化传统最为悠久和深厚的国家,其基于感情逻辑的私人信任倾向十分明显,在基于利益逻辑的社会信任短缺的情况下,缔结了家族企业的优势。但是随着企业从“创业结构”向“发展结构”的转变,从信任的角度看,就是要实现从基于感情逻辑的私人信任向基于利益逻辑的社会信任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家族企业主应该配合一系列的现代管理制度,从内部承重体系的构建与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内外两方面来对社会信任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腾飞中的分级制政策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政策试验是指把来自基层的建议和地方积累的经验注入国家政策的一种机制,这常被视为促进制度创新的有力手段和避免因情况不明而导致改革震荡的有效方法。在某些经济领域内,大规模的试验有效地刺激了政策学习和经济扩张,原因是政治精英们从支持新型的私营和跨国企业中获益。与此相反,在有效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方面,许多政策试验却不了了之,原因是这些试验要求社会主动监督和中央政府严格执法相结合,否则试验发挥不了作用。尽管在不同政治领域内转型试验效果不一,中国以试验为基础的政策制定过程还是对重新定义整个政策框架起到了实质作用。在中国式政策制定过程的核心,我们发现了一个中央和地方互动的机制,我们称其为“分级制试验”,这个发现对经济转型方式的研究是一个明显补充。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结构升级中的信任机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家族企业中基于感情逻辑的私人信任倾向十分明显,随着企业从"创业结构"向"发展结构"的升级,家族企业主必须从"内部承重体系"的构建与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内外两方面对社会信任进行规制.由于社会信任规制的高成本,中国家族企业的结构升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学习导向对于企业增强新产品竞争优势,提升市场表现有着积极影响。现有关于学习导向的实证研究多将其作为格式塔构念进行探讨,忽视了各构成维度间关系复杂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利于深入理解学习导向战略实践过程。因此,将学习导向解构为学习承诺、开放心智及共享愿景3个维度,基于资源观理论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211家中国企业为样本,探讨了学习导向绩效机制过程中影响双元学习、新产品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结论可为企业合理构建学习导向型组织,实践新产品开发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宋泽明  张光宇 《技术经济》2023,42(12):14-27
后发企业作为颠覆性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致力于驱动颠覆性技术、产品在市场的推广和扩散,而且对颠覆性创新的进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采用两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Two-step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Two-step fsQCA)提炼“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知识搜索”“跨界并购”“开放市场”“协同融合”“结构适应”“生态网络”是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六大关键因素;(2)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是:“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生态网络”的“技术跃迁”和“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的“范式转变”;“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组织变革”和“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价值创造”。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孙心亮 《经济地理》2012,(3):132-137
北京城乡结合部的政策制定目标经历了从单纯"生态保护"向"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兼顾的转变过程,目前仍然遗存了诸多问题,而基于"低价值判断"的"被动整治"策略是问题的根源。为此应采取"主动提升"策略,重新审视该地区的综合价值,主动吸纳面向国际、适宜在该地区发展的高端功能,"以功能带动价值,以价值带动整治",将"功能提升"、"生态保护"、"社会治理"三个目标捆绑解决,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形态、规划理念和政策保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foresight practices and techniques that might be used for coping with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re coordinated throughout large corporations and how their results are used for supporting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Based on an in-depth and multiple study of several companies, we analys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 complexity and dynamism - that shape companies’ approaches to strategic foresight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 We explore the impact of growing complexity and dynamism on these approaches and the role of prediction and control in thei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We outlin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trategic foresight activities -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 as a planned learning process about the future which enables managers not to know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advance, but to detect them more promptly and to react more effectively as soon as they start emerging.  相似文献   

20.
社会观念、社会风气的转变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清末民初安徽传统的"重义理,轻艺事"观念、"重农轻商""重儒轻商"观念的动摇,男女平等观念开始出现端倪,旧的生活方式和政治生活方式的些许变化及读新书、阅报刊、学外语、出国留学等新风气的出现,表明清末民初安徽传统的社会观念、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有了异于传统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是外力冲击的结果,也是安徽自身为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自我调整的结果。但这些变化主要是发生在城市、城镇及社会上层,广大农村及社会下层的观念、风气还是较为保守的,对安徽社会来说,要使变化从点发展到面,从上延伸到下,还需要一段路程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