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的法律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科技人才国内和跨国流动的不合理和无序现象存在严重危害性,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科技人力资源,促进人才流动,法律制度的创新是关键。通过考察国外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的法律环境,分析了我国关于科技人才流动的相关规定及其弊端,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科技人才流动法律制度的创新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2.
适应创新驱动的中美科技人才发展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引领全球,积极开展中美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是加快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和培养国内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立适应创新驱动的中美科技人才发展协同机制需要中美两国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与引导下,建立中美两国科技人才协同发展资源共享机制和人才协同培养动力机制,通过加强两国沟通与交流,增进中美科技互信,消除制度障碍,拓宽人才协同培养渠道,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留学人员归国政策,实现科技人才培养目的,提高科技人才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式。科技创新项目中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直接决定着其绩效产出。基于网格服务思想,从科技创新项目人力资源动态配置的实现基础出发,基于角色、知识复用和绩效评价构建了科技创新项目人力资源动态配置框架,并从知识共享平台构建、知识型人才流动促进机制、科技创新项目利益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人力资源动态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科技合作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央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国际科技合作是上海形成和凸显全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时期,上海应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变被动为主动、从参与创新到主导创新,着力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在全国国际科技合作格局中发挥率先、示范、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技合作已成为中美在新时期探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科技人才交流含义,提出了包括科技人力资源对比、科技人才流动性、科技与政策环境和交流成果4个要素在内的科技人才交流定性衡量指标框架。基于该框架对比分析了中美科技人才交流中的形势,进而在主导力量、交流现状、流动趋势和制度障碍层面得出了中美科技人才交流的4个基本判断,并对进一步促进中美科技人才交流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人力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技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通过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绝对数与相对数分析相结合、静态考察与动态考察相结合、不同地区间相比较的方法,对黑龙江省科技人力资源的总体状况做出评价:黑龙江省科技人力资源在全国处于较领先地住;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比例不断提高;科技活动人员和R&D人员在研究机构、企业、高校中的分布比例日趋合理;中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省内高等院校为我省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科技人力资源;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青年科学基金、留学归国人员基金等政策的实施为我省吸引和培养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对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选取1978年以来40篇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样本,结合注意力基础观,采用QSR NVivo11分析软件对40篇报告中涉及科技人才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总体注意力呈波浪式上升,且出现了3个峰值;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4个维度中,评价和激励维度的注意力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其它3个维度的注意力呈现平稳态势。注意力文本内容分析发现,科技人才流动和吸引方面,政府从指令性计划向市场自由流动转变;选拔和培养方面,由注重科技人才数量增长向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转变;评价和激励方面,由政府主导向以多方协同推进转变;安全和保障方面,由关注科技人才基本保障向注重科技成果保护转变。最后,对进一步优化政府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注意力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对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选取1978年以来40篇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样本,结合注意力基础观,采用QSR NVivo11分析软件对40篇报告中涉及科技人才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总体注意力呈波浪式上升,且出现了3个峰值;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4个维度中,评价和激励维度的注意力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其它3个维度的注意力呈现平稳态势。注意力文本内容分析发现,科技人才流动和吸引方面,政府从指令性计划向市场自由流动转变;选拔和培养方面,由注重科技人才数量增长向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转变;评价和激励方面,由政府主导向以多方协同推进转变;安全和保障方面,由关注科技人才基本保障向注重科技成果保护转变。最后,对进一步优化政府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注意力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有着良好的科学训练背景,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但在其成长中存在科研资源获取通道阻塞和双重压力所引致的科研功利化、激励制度保障性不足、强权排压抑制创新动力、科研成果"泡沫化"等问题。要促进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就应当引入非盈利组织,建立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消除科研工作中权力垄断和"权力学术"的弊端,提供多样化的科技资源获取通道,建立执行有力和保障充分的科技人才可持续激励制度,增强青年科技人才科研工作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10.
张静  邓大胜 《技术经济》2021,40(3):108-118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人才政策,政策重点从以往的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转向形成覆盖高层次科技人才、青年人才、甚至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顶天立地"人才政策体系,以形成地区科技人力资源集聚规模优势.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科技人力资源统计规范和制度,以往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等范围较窄的统计指标进行替代,难以适应国家和地区人才宏观管理需要.因此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科技人力资源内涵界定,探索提出适应我国基础统计资料现状的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测算方法,测算2001—2017年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科技人力资源规模和结构,认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仍呈现东部高度集聚,中、西部规模较小的特征.进一步构建面板模型实证检验科技人力资源聚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规模、创新活力、文化教育和居住环境是核心层科研人员集聚的重要因素,但范围更广大的科技人力资源集聚与地区薪酬水平、研发投入强度和生活成本不相关;高技术产业规模、文化教育水平是东、中、西部科技人力资源集聚的共同影响因素,此外东部地区受到地区薪酬水平、创新活力和生活成本影响更显著,西部地区则仍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建议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继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作用,中、西部地区重视打造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平台,逐步减少政策对人才流动的直接干预,通过科技力量布局倾斜间接引导人才向西部地区集聚.  相似文献   

11.
分析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与高技能人才配置基本现状,并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对高技能人才配置与产业结构耦合关联度进行测量,结合两者耦合关联度特征,从构建高技能人才合作联盟、汇聚高技能人才资源、实施高技能人才目标激励等角度出发,提出优化湖北省高技能人才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台湾地区技术创新模式经历了简单模仿创新、消化吸收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和自主创新4个演变历程。与技术创新模式阶段性变化相适应,台湾当局采取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计划,经历了人力资源开发、高技能人才开发、重点科技人才开发和创新型人才全面开发4个阶段。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相匹配,满足了台湾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借鉴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提出东部与中部、西部应在充分利用自身后发优势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3.
姚凯  李晓琳  梁榜 《技术经济》2021,40(9):78-88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改变组织管理的多重形态,其中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已经逐渐成为组织人才管理的重要方式.本文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引入双重网络嵌入作为中介变量,大数据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以166个技术型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机理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战略柔性、技术动荡性和大数据能力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显著促进组织创新;双重网络嵌入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大数据能力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为大数据时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人才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对创新型人才进行有效管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定义创新型人才特质,梳理不同理论视角的创新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构建了创新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以加深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管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下,各国都在寻找能源转型的有效途径,但在如何有效指导能源转型实践方面还缺乏成熟的理论。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社会-技术变迁理论为研究视角,将社会-技术变迁理论框架与能源转型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出社会-技术变迁驱动能源转型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治理政策”研究框架,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强调要识别社会-技术变迁促进能源转型的动力因子,确定中国能源转型的各级参与者,进而提出能源转型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安徽省2000~2013年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纯技术效率较高,但其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整体上并不是很高。为此,应逐步削除人力资源流动进程中的体制障碍,构建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投资模式,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多元化和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开发:银行业走出人才流失困境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中国银行业加入WTO后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是人才的流失,人力资源是银行的核心资源,事关中国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中国银行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令人堪忧,而人才开发培训在改善银行业人力资源状况,提高银行竞争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博弈分析表明,在人力资源稀缺和人才流动性加强 的环境中,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体系,激励与创新机制,是迎接挑战,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建军 《时代经贸》2012,(20):241-241,243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本文针对凉山州涉农苦养麦加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需要制订满足实际需要的人力资源规划;“留得住,用得活”的用人机制;提高文化素养,走出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部分,正经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革,出现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从技术与人力资源结合的历史视角分析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从技术、功能及综合视角梳理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界定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内涵,并结合数字技术特征提炼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特征,将I-P-O范式引入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构建研究框架,系统分析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和结果产出。最后,提出研究展望及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equality measurement, underlining th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of alternative measures from a theoretical standpoint 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Adopting the two most popular measures, the Gini index and the P‐shares, the paper documents wealth inequality in Canada using the 1999, 2005 and 2012 Survey of Financial Security (SFS). It carries out several decompositions with covariates, featuring DFL‐type reweighting methods and Gini and P‐shares RIF regressions. The latter parallel decompositions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changes in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compensating role of family formation and human capital, impact wealth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