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严重冲击了国际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秩序,金融机构全面陷入困境,迫使人们重新审视金融衍生品市场。而在此次危机中,具有衍生品性质的全球期货市场则发挥了特有的避险功能,年轻的中国期货市场总体上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并为我国一些实体行业的平稳发展和规避危机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也为人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孙晓鲁 《发展》2010,(9):89-90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在世界金融市场中引起了强烈的连锁反应,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全面放缓。随后,希腊的债务危机又有蔓延之势。在此过程中,金融创新的风险特征无疑对经济的放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影响持续到经济复苏速度缓慢的后危机时代。因此,本文对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创新风险、特征及其风险控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中,有识之士达成了一个共识:在金融监管能力和风险识别技术不足的情况下,过度的金融创新往往导致过度的金融风险。如果这种风险得不到及时和有效控制,往往将引发危机,有时这种危机是灾难性的。因而,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价值在这种反思中得到了重新审视。为提升零售网点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2006年后期美国开始爆发次贷危机,2007年至今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巨大波澜。中国在此次危机中亦受到巨大冲击,此次次贷危机反映出,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金融制度和信用体系健全的国家仍然会出现住房信贷危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的住房信贷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风险,了解如何控制和管理住房信贷的风险已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和其他发达国家在全力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都在重新思考经济增长模式和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问题。表面上看,美国金融危机是金融创新和房地产泡沫引起的.深刻根源却是美国多年来“借贷经济”不良后果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了当前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即美国的次贷危机,并从金融化与金融霸权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新自由主义。研究表明,金融化加速了危机的进程,而金融霸权则使危机具备了全球性质,新自由主义必然会加速资本主义的灭亡。  相似文献   

7.
金融海啸以来,全世界围绕金融危机之根源和国际货币体系之缺陷展开了深入研究和辩论。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建立,源于当时各国充分认识到以邻为壑的汇率贬值政策,最终必将导致国际贸易和投资秩序崩溃和经济增长急剧下降。欧元之诞生,源于欧元区各国消除汇率风险、降低美元依赖之强烈愿望。目前这场危机,同样应当引发我们对货币体系的重新思考。面向未来,谨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如下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8.
文章剖析了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生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在次级债发展的初期,它充当着财富放大器的角色,使大部分美国人圆了“美国梦”;而在危机深化的过程中,因为其特有的链式反应,把全球金融市场卷入到更广更深的危机中,此时它充当了危机放大器的角色,这是金融创新设计时所具有的“信息不对称性”所埋下的诱因。为此,我们需要在信息对称性条件约束下创设金融新工具,才能在分散市场风险的同时不会诱发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美国金融史甚至全球金融史上最深重的危机之一。当前我国房地产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发展前途堪忧,为了扭转其所处的困境,本文首先交代次贷危机的根源和我国房地产业所处的特殊环境,分析了房地产存在的风险,最后提出了我国房地产摆脱金融危机,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春晖  牟欣伟 《中国经贸》2009,(16):134-134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不断吞噬着我国的中小企业。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的不确定性对中小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了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系统风险不容低估,不少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面对这种汇率危机,中小企业纷纷不同程度地运用了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本文旨在介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汇率危机,并对其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分析,提出面对人民币升值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2007年年初开始,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升级,进而引发了一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金融风险传导到实体经济,使经济衰退,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从而加大了金融机构资产的风险,我国经济金融运行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人们渐渐认识到金融产品过度衍生所带来的不可预测风险,而原本兴极一时的资产证券化也慢慢停下了脚步,对其进行重新思考。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资产的形成,这些资产在金融系统中整体的流动性相对较弱,如何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这些资产盘活,提高整体金融系统的运转效率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日前在江苏溧阳举办的中欧经济论坛上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带来九点警示: 1.要当心金融创新过度带来的风险。蒋定之表示,借鉴本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有必要对金融创新进行重新审视,既要看到其对金融发展推进器的作用,又要对其令人防不胜防的放大风险的一面有一个清醒认识,“把金融创新的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度了我国金融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以及危机前后对金融系统的边际风险贡献程度.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危机时期,我国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边际风险贡献较大;此外,我国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风险贡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危机期间较大、危机前后相对较小.因此,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减少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的外部性和顺周期性,应加强对那些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监管.  相似文献   

15.
张细松 《山东经济》2011,(4):112-116
围绕次贷危机,从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以及金融规制的角度作出一种解释。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中,资产证券化是危机爆发的一个引子,包含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大量金融创新强化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使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下降,是次贷危机的真正根源之一。金融规制的缺失对次贷危机的全面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为有效防范金融危机,必须正确引导资产证券化,合理控制金融创新风险,尤其大力加强金融规制。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随之而来的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给全球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应对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冲击,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在这一危机背景下的经济金融政策。本文拟就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祥余 《中国经贸》2010,(14):142-142
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我们重新审视金融系统的整体性。现代金融体系表现出了高度的相互依赖性,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将整个金融体系整合成紧密联系的整体。这个整体起着传染风险的负外部性,本文试图理清金融网络理论的发展脉络,解释系统性风险的传染。  相似文献   

18.
东亚金融合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产物。十年过去了,东亚经济重新恢复了活力。然而就在东亚经济高速增长、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时候,东亚经济体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在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全球化加快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和资本流动加剧使东亚经济的风险更为严重。现有的东亚金融合作机制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为消除危机做了相应的努力,但难以解决东亚经济正在面临的各种新老问题。因此,东亚诸国应不失时机地推进东亚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9.
以“帮带、互助”著称的闽东人,在民间金融上也发明了诸多互助模式。通过“金融互助”,他们抵抗危机,做大了规模,但承担着“相互捆绑”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次贷危机进行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其风险特征,从而对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