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最优财政支农支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是必然选择.但是,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不能无限增加,必须确定其最优规模和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既要不断加大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也要增加财政支农非生产性支出,提高基层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更多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身心健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财政支农力度逐渐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呈现出总量增加、支出形式多样化和支援目标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本文分析了中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形式、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建立了包含不同财政支农政策影响因素的农业产出模型和农民收入模型,并利用广义矩( GMM)方法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灿煌 《技术经济》2009,28(12):76-79
本文在C-D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利用1980—2005年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GDP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GDP将增长0.308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偏差。因此,政府应在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消费者最优消费路径选择的基本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政府财政支农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GMM方法对该结论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在通过多工具变量克服变量内生性之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将增加0.1367%;进一步的因素分解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平均贡献度为8.72%,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此外,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即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而财政支农支出是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江苏财政支农政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财政支农支出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区域差异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补贴和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效果最优,在苏南地区的作用效果要好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本文进一步对农业补贴与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1.建立财政支持“三农”资金总量稳定增长的机制。要切实贯彻执行财政支农支出的法定增长比例;要加大国家新增财力和长期建设国债用于“三农”的支出比重;要认真落实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15%的政策规定。2.明确财政支农支出的重点。(1)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支持农业结构调整;(3)支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支持建立完善农业和农村的社会救助体系。3.进一步加大农村反贫困的政策支持力度。(1)合理增加财政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的增加要与政府职能、国家财力、贫困发生率及扶贫开发需要相适应。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都有责任增加扶贫投入。(2)继续保持并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一级是关键,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必须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但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一、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农投入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财政总支出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说,总量投入不足。1990年以来,我国一直存在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下降的问题,不仅中央财政如此(见表1),地方财政也是如此(见表2)。中央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1991年为21·3%,2000年下降到12·7%,2004年进一步下降到10·8%。相应地,地方财政支农支…  相似文献   

9.
韩国财政支持农村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财政支农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国际经验上看,财政支农也是解决农村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韩国财政支农政策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我国财政支农的思路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注重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支出等。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及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的必然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则要求财政对“三农”给予大力支持。针对我国目前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的财政支农绝数值上升而相对比重略降,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支出规模较小等问题,应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结构,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合作化的道路,不断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性探讨。结果表明: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拉动效用,其中,支农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消费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未发现农业科研和农村救济费对消费有影响。笔者结合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结构变动趋势,认为建立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长效投资机制,倾向于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支出结构,是刺激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78~2010年间四川财政支农和第一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四川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的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相对于第一产业GDP增长弹性系数为0.784。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中对四川第一产业增长效应高低次序依次为:支援农村生产最高,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次之,科技投入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最差。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本文利用VAR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2)从冲击大小来看,事业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最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次之,农村救济费第三,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最小。最后提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是:增大财政支农力度,农村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应保持稳定增长;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加大事业费和科技费在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通过支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间接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增长。所以应利用财政支农功能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Using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853 counties in 11 western China provinces, we employ quantile regression (QR) and instrumental variable quantile regression (IVQR) to investigate the hierarchical effe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and agricultural loan on rural residents’ income. We find: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loan and incom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verted U-shape (Kuznets curve); (2) the coefficient of quantile regression for rural residents’ loan gradually decreases; particularly, the impact on the high-income group is insignificant (at 0.90 quantile); (3) for 0.10 and 0.50 quantile, the increase of fiscal expenditure would hinder rather than promote income growth; (4) the restraining effect becomes more pronounced for the lower groups; in contras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fiscal expenditure for 0.90 quantile’s income group. Implications for government policy formulation are propounded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5.
地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业技术效率的省际差异:1995~2011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参数法中的随机前沿分析法,结合我国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选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的"农林水事务"支出作为代理变量,分析地方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发现地方财政支农投入对于农业技术效率以及农业产出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财政支农投入差异是我国各省市农业技术效率差异的重要根源之一。但鉴于目前我国在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上严重倾向于中央财政,不少省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很有限,财政支农投入的数量、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都亟待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农业生产、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没有农业标准化,就不能改变一家一户一块地的小农经济生产组织形式,就不可能有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现对浙江省供销社近几年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在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的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供销社系统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安徽农业投资问题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投资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安徽为例,从农业投资的动态分析入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C-D生产函数分别分析了农业总投资及不同农业投资主体的农业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指出农业的投资,尤其是农户对农业投资,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就此提出增加农业投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董梅生 《技术经济》2009,28(1):37-41
利用1985—2006年关于中国农业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中国农业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产出主要受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和化肥投入量的影响,受播种面积的影响不大;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越多,农业产出反而越小。提出如下建议:增加国家财政支农支出,以提高农村机械化水平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1995-2006年数据为基础,对湘西州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以粮食产量为产出因子,选择化肥投入、机械总动力和有效灌溉面积为投入因子,利用LINEST计量经济软件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相对化肥投入和机械动力的影响而言,从1995-2006年湘西州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主导影响因素依然是耕地面积,说明今后湘西州农业生产应做好耕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工作,重视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调整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及优化旅游资源,发展现代乡村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