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ANN模型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排除人为设定权重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免除繁重的计算,使得到的结果更加科学、客观,从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出发,确定了由9个指标构成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运用BP人工网络模型,通过测试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评定出1999-2006年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级.结果表明:长沙市近8年城市土地处于集约利用状态,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对湖北省十二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就要大力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红梅  王小伟  谭洁 《经济地理》2008,28(3):442-444
从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入手,确定了包括4个准则层、15个要素层、31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评定出长沙市2000—2004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发展,结合我国现状和土地利用的特点,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初步探讨,从量化的角度上衡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内涵及特点出发,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概念、原则、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标准值的确认的探讨,以寻求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为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战略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发展,结合我国现状和土地利用的特点,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初步探讨,从量化的角度上衡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献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纵观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现状,从文献总结的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目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指导思想,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子与理论基础,并归纳其研究思路、方法与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指出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最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土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界定和具体的研究目标相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RS、GIS技术手段相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具体问题相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成果和土地利用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部分学者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列入经济学研究范畴,试图运用经济学概念以及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的指标来评价一个城市或一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回顾全国已经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研究报告和期刊文章,可以看出,单位面积城市土地上的投入(如资本和劳动)和产出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被普遍选为关键指标。基于基本的经济学理论,从投入产出关系的角度进一步深入阐释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并指出现行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现实中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不管是单独使用地均产出指标或是采用综合评分法,均可能会起严重的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38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对评价结果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不同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存在空间差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模呈正相关.最后.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