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曾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而不同",即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之意。哲学家罗素也曾说过,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基于中美两国不仅在历史上,并且还在文化渊源上有着如此多的相同点和共融性,中、美两国作为中西方典型文化代表的使者,完成精神生产全球化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文化底蕴既有盖别和矛盾,文化交流又各具形态的统一与和谐的中美两国的肩上了。  相似文献   

2.
秦璇 《当代经济》2007,(11):82-83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曾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和而不同",即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之意.哲学家罗素也曾说过,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基于中美两国不仅在历史上,并且还在文化渊源上有着如此多的相同点和共融性,中、美两国作为中西方典型文化代表的使者,完成精神生产全球化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文化底蕴既有差别和矛盾,文化交流又各具形态的统一与和谐的中美两国的肩上了.  相似文献   

3.
书读 《资本市场》2006,(10):110-111
<正>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富强"对应于经济,"民主"对应于政治,"文明"对应于文化, "和谐"对应于社会.这一表述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中国未来的目标和愿景. 目标既已定,问题是如何达到这些目标.达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无非是发展.而促进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三:一是制度改革;二是要素投入;三是分工深化.其中,制度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关键途径.因此,中国的未来系于改革.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人类至少产生了三种经济学:一是奉斯密为鼻祖的市场自由主义经济学,为资本所有者求利益;二是以马克思为创始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无产者谋幸福;三是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传统经济学,为"天下"取善财。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实践,综合吸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学理论精华的结果。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更具有理论一般性和实践指导性,不但要继续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学发展成果,更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全面继承中国传统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并进行理论创新。中国传统经济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学智慧进行现代范式总结的学科性称呼,以天人合一观为哲学基础,秉持"德本财末"的基本价值观,提倡"主明下安"的中道管理模式,兼容宏观调控与市场自由的贯通理念,其"天下"观天然地与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相契合,作为理论建设的一种思想来源,特别有利于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为无产者服务"向"为全体人民服务"转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荣氏家族企业集团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其长盛不衰的奥秘历来广受关注。百余年来,荣氏家族继承人无论身处何处,都极好地融入了当地的环境,取得了巨大成功,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商业魔咒。荣氏家族的成功,关键在于以荣氏兄弟为发端的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和传承。荣氏兄弟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汲取西方先进文明,"古今兼蓄、中西合璧""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形式多样、因材施教",将企业家精神实践和代际传承同步进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时代,呼唤"中国法律理想图景"问题乃是一个"问题束",它所隐含的至少有这样三个在逻辑上紧密相关的问题:第一,既作为观察者又作为参与者的中国社会科学或中国法学论者,我们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面对中国置身于其间的"全球化"?第二,为什么说建构当下中国法学或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性条件是我们对中国现实以及中国置身于其间的世界结构的"问题化"理论处理?第三,中国法学乃至中国社会科学为什么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始终缺失对中国的实质性关注以及对中国"理想图景"的根本关注?在基本回答上述三个问题后,作者强调:第一,以"世界结构"为观照,包括法律秩序在内的中国社会秩序的建构必须服务于中国的文化身份和政治认同;第二,我们不仅不能将当下西方化的世界秩序模式作为"历史的终结",更应当利用中西文化资源,其是中国优秀的哲学文化传统为世界秩序的重构做出我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声音作为重要的沟通交流媒介,构成了人们把握文学作品时一个直观和透明层面.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声音意象的运用广泛多样,不仅包括对自然之声的描写,也包括对社会生活中声音的勾勒,为我们提供了作为政治文化宣传的媒介的"声音"此消彼长、抑扬顿挫的代表性文本."高音喇叭"的呐喊,被视为权威话语的"领袖之音",以及特定年代唱响的革命歌曲,诸多声响既隐蔽在作者基于自身的社会环境里,同时也弥漫在小说虚构场景的文化结构中.这些隐喻意义一直在嬗变的"声音"意象,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蕴涵了一种不无规训意义上的政治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对我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近代外国宗教大规模传入中国,对近代民族企业及其文化塑造也产生重要影响。东亚公司汲取儒家的优秀思想和基督教义的基本精神,并结合科学管理理念,成功塑造了"和谐""服务""人本""共赢"的企业文化,是中西方伦理精神完美对接的成功范例,其中的优秀思想和宝贵经验对当代的企业文化塑造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映芳 《开放时代》2007,4(6):95-104
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将"乡土中国"等同于传统中国、以"乡土性"概括中国传统性的学说和观念提出了质疑,并对上述中国观的形成机制作了反思性探讨。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和中西方人类学家、社会学者们借助于西方现代社会科学来建构"中国社会"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参照"现代的、城市的西方",将既有的中国裁剪、过滤成"传统的、乡土的中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一些基本属性,被扩大为中国整体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国城镇社会、城乡关系的传统以及传统的城市性等等,相应被忽略。由此,不仅中国的传统性被单性化,中国的城市性也成了纯粹的西来之物、无本之木。这既于我们的文化自觉无益,亦不利于对现实中国城乡问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张涌  陈娟 《铜陵学院学报》2010,9(1):94-95,100
"古诗之美,专求意象"。诗歌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难点,诗歌中的意象由于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一方面能加深读者对诗歌的解读,另一方面却加大了诗歌翻译的难度。文章主要梳理分析中西方翻译理论界对诗歌意象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可以借助西方"等值论"来指导中国的古典诗歌翻译实践,力求在这一全新视角下探索萃取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向世界的拓展或对其的主动融入,包装设计的文化立场是对包裹之类的预成品谋划所持的文化态度;中国传统包装设计的文化立场在设计实践中成就并又呈现和积淀于其中;而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境遇强调中"体"西"用"、古"源"今"流"、"主""辅"并举则是中国现代包装设计文化立场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以其独有的特质,点缀着古典诗词,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化的重要意象.月在唐代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4.
范德尚 《发展研究》2011,(10):94-101
本文通过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和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价值观念的阐述,结合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交流,探讨了儒家文化价值观念对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当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作为一种“舶来品”而被植入有着两千多年深厚积淀的儒家文化中时,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被深深地打上儒家文化的印记,成为了不同于真正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另类解读,无时无刻不透射出儒家文化的价值和理念。基于儒家文化对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产生的影响,论文最后提出了关于建构符合中华文明之民主政治体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世界史上有着史无前例的地理、人口规模和多样性,同时也初步完成了向国民国家的转型。因此,全球对中国的历史独立性及连续性表现出了极大关心,"帝国"便成了说明中国的重要概念。帝国的特点是宽容与膨胀。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内外提出的将中国视为帝国的话语:朝贡体制论、文明国家论、天下观。笔者认为这些"作为帝国的中国"话语的共同点是,无法用西方的国民国家等概念来说明中国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另一个共同点是,虽然都强调与过去遗产的连续性,但并不一定与历史实际相符。这些话语的核心是重思中国,重构中国,因此,可以说是"作为计划的帝国"。为了既充分发挥帝国话语的优势,又能克服其不足,笔者特别强调了"周边视角",将朝鲜半岛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提出的"复合国家论"与帝国话语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白钢 《经济导刊》2015,(2):38-47
西方所谓"现代民主观"的实质,是将民主从"人民当家做主"扭曲为"人民选择他人做主",将作为政治主体的人民降格为作为利益主体的"选民",将民主简化为"选主",从而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取消了民主最核心之灵魂——人民主权。当资本主义民主被称作"自由民主"时,自由一词既非民主的修辞限定,也不表达二者之并列关系,而旨在强调自由在价值论上对于民主(平等)的优先性:这种作为至高价值的自由,要求摆脱一切限制、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资本的本质规定性。它意味着,资本主权高于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对乌克兰所有制改革的实地考察,深深感受到所有制改革给乌克兰带来的变化。乌克兰所有制改革既不同于"亚洲改革模式",也有别于中欧国家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适应型模式",它与俄罗斯的所有制改革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特点。对乌克兰所有制改革进行国际比较,或许从中可以找到近两年来乌克兰的经济增长超过俄罗斯或与之持平的原因,为经济转轨国家的所有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纵观中国、中欧各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以及独联体国家的所有制改革,大体上可归纳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所有制改革模式。(一)中国的"亚洲改革模式"。西方学者认为,越南的改革模式与中国的改革模式相近,因而,把中国特色的所有制改革模式和越南的改革模式统称为"亚洲改革模式"。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的孔子儒家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以及园林特殊形态书院的初步认识,文章从中国古代书院的环境营造和文化意象以及所传达的"场所精神"对比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的遗失,反思当代大学校园规划.  相似文献   

19.
贫困有多重含义,本质上是一个历史范畴和发展概念.贫困与反贫困是人本发展的题中之义及永恒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坚持"政治挂帅""政府主导"的基本路线方针,在计划引领下财政、金融"三驾马车"联动,通过上下齐动员调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及东西部区域有效给力协作,并自始至终将目标范围锁定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极度绝对贫困县及贫困户,中国反贫困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凸显了中国特色及强大的制度优势;与此同时,中国反贫困国家计划行动,也在"市场化改革"与"计划化行动"两种力量的互动博弈中,面临如何兼顾政府行政力量与民间社会力量、"政治账"与"经济账"究竟应该如何算以及综合平衡好对内开发扶贫与对外发展援助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2020年精准扶贫工作已圆满收官,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但由于大的社会转型时代背景,中国当代贫困问题具有特殊的多维性、区域性、阶层性、制度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尤其是直面当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因疫返贫""因疫致贫"的一系列错综复杂新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究竟应该怎么积极应对也是紧迫而富有挑战性的.显然,站在历史临界点上瞻前顾后、高瞻远瞩,系统回顾梳理中国反贫困艰难曲折的历史轨迹和脉络,认真总结其得失经验并有方向感地前瞻未来,无疑具有重大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没有遵循西方各类经济学说开出的"药方",而是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发展道路,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是理论之源",独特的成功经济实践完全可以提炼、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提炼和总结中国经济实践经验,加以一般化和规律化的理论体系。它必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贡献理论智慧,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为当下我国应对新常态的挑战提供理论指导。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至少应提炼和总结六大经济实践经验:一是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人民的工具价值与人民的目的价值之间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六是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