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首先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解释了中国不同城市间房价溢出效应、收入对房价的跨区影响,以及利率调整对不同城市房价的区域异质性影响。本文利用GVAR模型对该框架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波动对其他城市具有较大的溢出性,而中西部城市的房价溢出性则不明显。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波动不仅受本城市人均收入变动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城市收入变动的影响,而中西部城市的房价则主要受本城市收入变动的影响。利率变动对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影响则较大,而对中西部城市的房价影响有限。本文结论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比如政府应通过稳定一线城市房价以达到稳定全国房价的目的,促进公共产品均等化,实行地区差异化的房地产政策等。通过利率调整来调控房价也是一个可行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2.
在严格的城市行政等级管理体制下,我国城市房价水平与城市的行政级别关系密切.城市行政级别通过影响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和住房需求,进而影响住房价格.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各异、住房需求不同,导致房价水平呈现较大的差异.但是,同一行政级别城市间的房价水平存在区域差异性.本文使用2005-2012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市辖区的数据,建立面板模型,经验分析城市行政级别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级别差异是引致城市间房价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为此,需要对不同类型城市实行分类指导,实施差别化的调控措施,缩小城市间的房价差异.  相似文献   

3.
李向军  徐桥 《技术经济》2024,43(1):1-13
基于2008—2016年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Tobit模型和投入导向型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探究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体维度城市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曲线,且城市的房价水平超过了“房住不炒”的最高临界值,房价上升的抑制效应显著。房价对于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生产率影响具有异质性,在人口规模达到特大城市时,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倒U型特征,人口规模达到超大城市后,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倒U型特征消失。不同类型城市房价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和城市的异质性特征表明,我国大中型城市应进行房价的“一城一策”精细化调节,“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具有坚实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铁、高架桥与轻轨便利交通方式的发展带动了沿线住宅房价上涨,本文结合郑州便利交通的发展现状、便利交通建设对沿线住宅房地产价值的影响规律以及目前全国住宅房价的总体形势,分析了目前郑州便利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沿线住宅房价提升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基于住房财富效应,构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间房价的空间传导、居民的异地消费以及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本地房价变动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其后,本文利用中国278个地级市2000—2018年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地区住房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整体上存在住房财富效应,但西部城市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核心城市还存在负财富效应。(2)不同城市间房价对消费存在跨区影响。东部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消费的正向影响很显著,而边缘城市则对周边城市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不同城市间的消费也具有空间上的示范效应。最后,本文从房价和居民消费空间联动的视角,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基于住房财富效应,构建了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间房价的空间传导、居民的异地消费以及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本地房价变动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居民消费的连锁反应。其后,本文利用中国278个地级市2000—2018年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不同地区住房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跨空间影响。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整体上存在住房财富效应,但西部城市财富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核心城市还存在负财富效应。(2)不同城市间房价对消费存在跨区影响。东部城市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消费的正向影响很显著,而边缘城市则对周边城市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不同城市间的消费也具有空间上的示范效应。最后,本文从房价和居民消费空间联动的视角,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长三角13个城市2007~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对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测度和研究,并使用GMM估计法对房价泡沫的空间传染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各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均不同程度出现了泡沫,并且各年间泡沫比例波动较大;各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泡沫存在空间上的相关性,某个城市的房价变动,会对其他城市的房价造成影响。抑制房价泡沫要推动房地产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抑制房价上涨的长效机制以及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防止房价泡沫扩散。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我国2009—2014年34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围绕房价收入比的变化对大中城市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面对房价波动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以此来考察城市住房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较强的挤出效应,但在不同类型的城市中存在结构性差异.在房价收入比上升的城市不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在房价收入比下降的城市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考察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变动和人口增长对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理解异质性外来人口与城市房价的关系对判断房价未来走势和区域住房市场协调发展的制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年、201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三大城市群内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对住房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各区域内部劳动力的流动是影响流入地住房市场需求的重要力量,区域内流动人口占比较高的城市,城市房价表现也更高.微观机制的分析显示,区域内流动人口影响流入地住房市场的途径是由于区域内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存在相对较小的文化差异,因而有着更强烈的定居意愿,进而给流入地城市住房市场带来更多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0.
谭政勋 《产经评论》2014,(6):136-146
利用国外较新的PMG估计法,探讨影响珠江三角洲商品房均衡价值的因素及房价偏离,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房价偏离在不同城市间的溢出效应。随着收入和人口的增加,房价加速上涨;经济越发达的城市,房价收入比越大,房价的增长速度更快、波动更为剧烈。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推动房价上涨最重要的长期因素,通货膨胀次之,贷款最小;但贷款、通货膨胀是主要的短期推动力。虽然珠江三角洲地区房价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泡沫,但波动很剧烈,一旦发生调整,其幅度将很大。除江门外,其他城市只对深圳房价偏离的冲击做出响应,而深圳对其他城市房价偏离的冲击没有响应;江门房价更多的受到来自中山和珠海的影响,深圳是珠江三角洲房价波动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住宅特征价格分析:对杭州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住宅产品的异质性,国外学者广泛使用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城市住宅市场。特征价格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由Lancaster偏好理论和Rosen的产品特征市场供需均衡模型两部分组成。在访谈的基础上,选择了18个住宅特征作为模型的自变量,基于线性函数形式构建了杭州市住宅特征价格模型。采用杭州市2 473个住宅样本数据和290个住宅小区的实地调查资料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发现就整个住宅市场而言,14个住宅特征对住宅价格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影响程度有差异。同时,根据特征价格对14个住宅特征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并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2.
土地供应对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上海市为例,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基于预期的房地产价格模型分析土地供应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是:土地供应能通过预期作用对住房价格产生负影响;土地供应对住房价格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01.研究结论为:为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政府增加土地供应的措施是可行的;稳定土地供应有助于稳定房价;土地囤积将减弱住房价格对土地供应变化的时效,应抑制土地囤积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演化金融方法,将房地产市场投资者预期分为稳健型预期(投资策略是根据基本面投资)和风险型预期(投资策略是追涨杀跌)两类,同时投资者会根据市场环境调整自身预期,在此基础上测度了不同类型预期在我国房价泡沫形成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区分了不同城市房价泡沫的类型。研究表明:尽管稳健型预期对房价泡沫存在显著抑制效应,但风险型预期的放大效应在房价泡沫形成中起了主导作用;此外,东部地区城市房价泡沫主要属于强风险型预期与强稳健型预期型,中西部地区城市房价泡沫则主要属于弱稳健型预期型。  相似文献   

14.
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商品房价格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VAR模型分析了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商品房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在初期起到了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作用,但随后对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却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Housing prices have plummeted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differences in the magnitude of housing price decreases across metropolitan areas. A small number of housing market variables observable before the fall are capable of explaining over 70% of the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price declines. An additional non‐parametric analysis suggests that exceeding particular thresholds for some of the key predictors is associated with much larger price drops.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historical price patterns, which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validity of mortgage pricing policy and risk diversification no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nalysis points to a set of stylized facts concerning the housing price bubble that need to be explained and suggests fruitful hypothes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ramatic housing price declines. (JEL R31, R21, R11, G21)  相似文献   

16.
朱思宇  杨科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117-120,128
构建一个简单的住房需求供给模型,从未预测到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上调和已预早测到中国人民银行要对利率进行上调两方面来分析利率上调对中国住房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率上调通过影响住房市场供求和房租这两个途径来影响中国的住房市场,并且当住房价格上升过快时,利率上调可以作为一个调控中国房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基于GARCH模型族的上海房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房价历史信息、利率、汇率作为自变量来分析1995年11月至2006年9月上海房价的变化,并采用GARCH模型族来分析上海房价的波动性。计量结果表明:房价历史信息能部分解释当期房价的变化;利率对房价具有显著的负影响;汇率对房价的影响为正;房价变化存在不对称效应,降息对房价的冲击大于加息引起的冲击。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3月—2005年5月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短期内对上海房价的上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克诚  刘卫东 《技术经济》2006,25(7):97-101124
房价与地价关系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但大多数是建立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缺乏实证研究。本文以宁波市区为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借助回归分析和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住宅地价及房价现状进行合理性分析,从年度变化、典型楼盘以及不同土地级别三个角度,测算、归纳出宁波市区住宅地价与房价的合理比例,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housing wealth effects on consumption. Housing has the dual functions as both a commodity yielding a flow of housing services and an investment asset yielding a flow of capital incom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mpiric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vector autoregression approach,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 rise in housing price has both a positive wealth effect and a negative price effect on consumption. While the positive wealth effect is caused by an increase in capital income, the negative price effect is caus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housing services. In addition, the housing market wealth effect increases, at the expense of the price effect, with the level of housing-market leverage.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government policy of land supply aiming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 should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possible wealth and price effects of the housing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