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四川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四川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情况,依据全国土壤侵蚀分级系统、强度划分体系,利用GIS分析方法对全省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侵蚀类型分水蚀、冻融侵蚀和风蚀三类,但侵蚀类型的空间差异明显,水蚀严重区位于川东,冻融侵蚀作用影响区为川西,风蚀影响区为川北一带;②水力侵蚀为土壤侵蚀最主要的类型,影响面积占总面积的87.7%,冻融次之,风蚀影响面积最小;③侵蚀强度分析显示水力侵蚀强度最大,风蚀强度次之,冻融侵蚀对土壤的破坏程度最小;④土壤侵蚀的分布与地貌、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及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1:1万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及坡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1万地形图(H-48-72-24)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数字化地形图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叠加功能进行坡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25°的水田222.0hm2,占水田总面积的89.6%;>15°的旱地869.2hm2,占旱地面积的70.8%,其中>25°的旱地383.1hm2,占旱地总面积的近31.2%。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揭示全国不同地区受到生产建设工程扰动后表土水蚀强度的相对大小及其时空分异规律,为中国表土扰动区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利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基于土壤数据和近30年(1988—2017年)的气象数据,分析全国不同区域生产建设工程扰动区表土水蚀强度及时空分异规律。研究结果:(1)扰动区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异性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西北地区潜在侵蚀强度最低,大部分区域年均侵蚀强度低于1 000 t/km2;华南地区是全国潜在侵蚀强度最大的地区,年均潜在侵蚀强度可达15 000 t/km2以上。(2)扰动区潜在侵蚀的时间分异表现为夏季远大于冬季,其中潜在侵蚀在6—8月最大,全国约有20%~30%的区域大于2 000 t/km2;11月至次年3月的潜在侵蚀最低,全国有90%以上的区域在500 t/km2以下,其他区域在500 ~ 2 000 t/km2。研究结论:全国尺度下的生产建设工程扰动区水蚀强度在大部分地区远大于自然侵蚀强度,在工程扰动后的侵蚀防治研究与管理中应重点关注中国表土扰动后水蚀强度远大于自然侵蚀的区域(如东南各省),以及表土扰动后水蚀严重但自然情况下为非水蚀区的区域(如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交界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海伦市为例,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对土壤侵蚀程度与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着重探讨降水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20年土壤侵蚀面积增加了57.82 km2,且土壤侵蚀强度均有从侵蚀较低等级向较高等级变化的趋势。(2)2000—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差异显著,侵蚀面积表现为耕地>其他用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3)2000—2020年不同等级的平均降水量土壤侵蚀总面积变化不明显,但同一等级的平均降水量的土壤侵蚀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伊犁河谷土壤侵蚀综合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区是差别化进行土壤侵蚀防治与管理的基础,对控制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环境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基于伊犁河谷的气象、NDVI、DEM、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及其有机质等数据,利用水力侵蚀模型、风力侵蚀模型和冻融侵蚀分级方法评估其土壤侵蚀特征,并根据相似性、综合性、空间连续、主导因子和综合因素相结合等相关原则进行综合分区。[结果](1)伊犁河谷土壤侵蚀中,水力侵蚀面积占研究区的83.42%,水力侵蚀在各县(市)均有分布;冻融侵蚀面积比重为16.1%,集中分布于南部、中部和北部天山山区;风力侵蚀面积最小,集中分布在图开沙漠周围。(2)通过地貌类型、侵蚀类型及强度、主要侵蚀限制因子和水土保持措施方向等指标,将伊犁河谷划分为6个一级区和14个二级区。一级区包括北部天山山区、伊犁河丘陵区、伊犁河谷地、中部天山山区、昭苏—特克斯盆地和南部天山山区。[结论]针对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该文探讨了其土壤侵蚀治理方案,冻融侵蚀重点治理区以工程措施和植被恢复为主,水力侵蚀重点治理区主要进行人工经济林与草地种植;土壤侵蚀预防保护区重点采取封育措施对天然植被进行保护,以期为伊犁水土保持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福建位于祖国东南沿海,陆地面积12.14万km2,海域面积13.6万km2.山多林多是福建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山地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0%,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福建省属南方重点集体林区,80%以上的山林属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7.
位于贵州省北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为323.4万亩,其中非耕地面积262.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1.1%,全县人均非耕地面积、人均林业用地面积、人均草地面积都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可供开发的宜林宜牧地有186.7万亩,人均6亩以上。其中质地优良的有65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下的36万亩,占56%;25度以上的29  相似文献   

8.
据水利部天津遥感院1999年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昭通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1307.9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0.41%,比全省高13.4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41个百分点;在流失强度分级中,轻度占42.91%,中度占39.44%,强度占16.36%,极强度占1.29%,年均侵蚀量4644.万吨,年均侵蚀模数2072T/km^2,年均侵蚀深1.53mm,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个市。  相似文献   

9.
一、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贫穷落后的病根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是黄河中游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69%;年均输沙量4.56亿吨,侵蚀模数3,000吨/平方公里,其中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模数高达16,400吨/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全州98%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有效耕地面积无法满足群众吃饱饭的基本生存要求;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生产力发展差异很大,社会发育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层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中农业的生产功能逐渐被弱化,农业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凸显重要作用,估算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主要是参照谢高地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表,即用全国生态系统的平均服务价值来估算不同区域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这与北京的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定位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是不符合的,因此是不太恰当的。文章以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为研究目标,在全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对北京市300多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进行有依据的修改,制定出更适合北京区域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单价体系,并以此表为依据测算了2013年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理论值与现实值。研究发现北京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十分巨大,文章提供了一种更符合北京生态系统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可以用于已知土地利用面积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估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湖泊水上农业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910万hm2天然湖泊中,8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由于湖泊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度富集而导致水生生态失衡的异常现象,从环境角度看,这是一种灾害;但从资源角度看,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农业资源。该研究利用“生物浮岛”技术,在武汉沙湖进行了湖泊循环农业的试验,将30种陆生和湿生植物利用“生物浮岛”技术,通过“水上花园”、“水上菜园”、“水上草原”、“水上稻田”等农业形式转移到水面栽培。试验表明,27种植物生长良好,植物产量高于陆地,而且重金属和亚硝酸盐含量均远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可以作为绿色食品或安全饲料进入市场。生物浮岛水上农业可以变“污染”为“资源”,实现农业与环保双赢,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矿业权价值评估参数值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正确选取参数值对矿业权价值评估合理与否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影响矿业权价值评估因素特征,对如何科学、合理选取可靠的参数值进行较为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4.
城镇土地定级是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评价值划分土地级。在全面收集影响高阳县城区土地级别因素资料的基础上,应用MAPGIS土地定级系统,编绘高阳县城区土地定级因素图;再应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根据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初步评定城区各类用地级别;利用土地市场交易资料测算和专家评议等多种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补充,最终确定土地级别。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对甘孜州各县市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对提升县域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建立涵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模块共计24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选取发展较快的2007—2014年为研究时段,运用极差法、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与GIS工具,对甘孜州各县市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1)全州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平均值为0. 500 8,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其中康定市得分最高,石渠县最低,县市之间呈现两级分化。(2) 2007—2014年全州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增幅0. 262 6,年均增速13. 77%,所有县市均处于上升过程,但县市之间增速不一,发展差距逐步扩大。(3)全州发展协调度平均值为0. 390 5,协调度较低,各县市均处于轻度失调或濒临失调水平。(4)发展水平、活力、协调度较高县市均集聚于州东部和南部,尤以东路片区最为典型。[结论]下一阶段需依据各县市实际,立足优势,制定实施合理的发展规划,缩小区域差异,提升综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耕地资源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忽略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文章通过对浙江省温岭市694户居民家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从耕地资源功能和环境资源价值两个角度,分析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程度;从耕地资源破坏、耕地保护责任与目的、耕地补偿标准等方面,分析公众对耕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的认知程度。研究表明,公众的耕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仍存在不足和误区;城市居民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居民。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职业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是影响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宣传力度和环保教育是提高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认知程度的首要任务。此外,还应通过完善耕地补偿机制,对农民的耕地保护行为进行补贴等方式来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苹果产业对主产区的农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研究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各生产要素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这对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文章以我国七大主产区的苹果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支撑,基于2001—2018年该区面板数据,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主产区的苹果产业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主产区的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 (1)区位熵对苹果产值的弹性为0.396,表明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2)各种生产要素中资本投入对苹果产值的弹性最大,达到0.827,体现了苹果产业的高投入特点;(3)技术溢出对苹果产值的弹性最小,为0.336,表明技术对苹果生产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4)劳动力对苹果产值的弹性为负值,表明随着产业的发展,果农逐渐用资本等要素替代劳动力。结论 苹果产业集聚增加了集聚地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促进了集聚地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升级和苹果生产技术的传播推广,推动了集聚地苹果产业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将高质量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要求。作者结合编制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运用GIS技术和相关评价体系,通过对耕地图斑的"评分"、"排序",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划定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依据得出的决策模型划定金溪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共1 586.59hm2,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已达到上级规划下达的指标,为促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高效和深入的展开做好基础工作,也为西南丘陵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划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土资源规划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我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现状,对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国土资源规划体系中各类规划的相互关系、作用以及国土资源管理与国土资源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