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模拟消费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能用来盛装在密胺餐具中的填充液,来探讨了总迁移量和甲醛迁移量在不同浸泡液,不同浸泡温度,不同浸泡时间下,他们的数值变化。结果表明,密胺餐具在酸性条件下,相对比较不稳定,无论是总迁移量还是甲醛迁移量都出现较高的数值。在冷藏条件或者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数值都比较小,但是随着温度的增加,总迁移量和甲醛迁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在100℃高温的作用下,甲醛迁移量呈现了飞跃性的增加。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总迁移量和甲醛迁移量的数值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测定在不同浸泡液、不同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下密胺餐具中重金属铅、镉的迁移情况,以了解密胺餐具的安全性使用。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浸出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密胺餐具在4%乙酸下浸泡重金属迁移率最高,且温度越高,使用酸性液浸泡时间越长,则重金属迁出越明显;在油性条件下重金属的迁出较少,中性和极性条件下均有一定量的迁出。  相似文献   

3.
密胺餐具是由密胺树脂粉经过加热加压压制等成型工艺制得,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种。相对于陶瓷和不锈钢餐具,密胺餐具具有美观、轻巧、不易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儿童饮食和餐饮业。但使用密胺餐具是否健康,需要引起重视。对此,本文依据新标准监测了密胺塑料餐具产品总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甲醛迁移量。  相似文献   

4.
金属食品包装罐中三聚氰胺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金属食品包装罐中三聚氰胺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考察了4种典型样品在不同食品模拟物、灭菌时间、灭菌温度、货架存放以及高温运输条件下三聚氰胺迁移量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迁移量。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在酸性食品中迁移风险最高,而且在金属罐装食品的实际生产运输时,需严格控制高温灭菌温度、时间以及避免高温长时间运输,以降低金属食品包装罐中三聚氰胺向所接触食品发生迁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不锈钢餐具及制品占据了很大比重。随着欧美国家或地区对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能要求的日益严格,与食品接触不锈钢餐具(如不锈钢盘、碗、筷、刀、叉等)须通过相关的有毒有害元素迁移量检测,只有低于标准限量的产品方可进入欧美市场。与食品接触不锈钢多采用乙酸浸泡试验检测有毒有害元素迁移量,其实质是考察在试验条件下不锈钢表面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6.
三聚氰胺甲醛树酯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固性树脂,在密胺餐厨具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密胺餐厨具产品进出口检验不合格原因的分析,提出加强对密胺餐厨具检验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通过对生产密胺餐厨具企业实施备案管理制度、加快对密胺制品卫生标准的修订及加强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口密胺餐具的检验监管工作,确保进出口密胺餐厨具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对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4%乙酸(v/v)和3%乙酸(w/v)酸性食品模拟液中游离甲醛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在优化试验条件下,在0.011~2.2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且方法检出限可达0.0084μg/mL。改进后方法可用于检测食品接触材料在酸性食品模拟液中微量游离甲醛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PPSU材料的婴幼儿奶瓶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在纯水、乙酸、乙醇、植物油4种不同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研究邻苯二甲酸酯类溶出量与食品接触介质、乙酸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浸泡温度以及处理时间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纯水基质食品模拟物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溶解性较小,酸性食品模拟物相比于水模拟物有更强的溶解性,而含醇类食品模拟物和脂肪类食品模拟物对大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都具有较好的溶解效果;塑化剂的溶出量随着乙酸和乙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较高的温度对PPSU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迁移溶出具有明显影响,并且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PPSU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向食品中的迁移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9.
用作漆雾絮凝剂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聚氰胺在盐酸的水溶液中与甲醛进行羟甲基化反应,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并深入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作漆雾絮凝剂效果的影响及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溶液的稳定性,找出了用做漆雾絮凝剂最佳的反应条件为n(三聚氰胺):n(甲醛):n(盐酸)=1:2:1,反应温度60℃及反应时间3h。  相似文献   

10.
食品接触材料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与食品发生直接接触,同时本身成分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材料,包括餐具、食品包装、厨具以及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辅助性材料。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各种助剂可能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迁移到食品中,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本文从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量的测试方法出发,结合具体案例,研究检测食品接触材料蒸发残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镀铬钢板表面微观缺陷对其所包装食品的影响。【方法】将带有微观缺陷的镀铬钢板浸润在酸性介质和食用啤酒两种液体中,模拟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Fe离子、Cr离子向液体的迁移量随变形量的增加,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啤酒(弱酸性)介质中Cr离子迁移量相对较少,Fe离子迁移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建议加强食品包装用的进口镀铬钢板表面微观缺陷的检验,保障采用铬钢板罐装食品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与时间对大肠菌群检测纸片的影响,本文利用目标菌对市场上常见的4种大肠菌群检测纸片的特异性、敏感性、抗干扰性以及采样后稳定性进行相关质量测试。测试发现,当挑战菌浓度在5~10 CFU·mL~(-1)时,所选4种纸片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抗干扰性一致,采样后冷藏保存时间≤12 h、室温保存时间≤4 h,4种纸片回收率在37%~71%。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亚硝酸盐高快速检测试纸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硝酸盐与间苯二胺在强酸性条件下发生重氮化偶联反应,生成橙红色偶联产物。以此原理为基础,通过筛选载体类型,优化显色条件,建立快速检测试纸法。定性中速滤纸为载体,在含有30.0 g/L间苯二胺与2%聚乙烯醇的溶液中浸泡10 min,经60℃真空干燥后检测试纸,检测限为1 mg/kg,检测范围为1~70 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经济,无需仪器辅助,可用于肉制品、蔬菜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从今年2月底以来,泉州检验检疫局在全系统中率先开展为期3个多月的出口密胺餐具专项整治行动,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负总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四体联动"出口产品主产区质量安全区域化监管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有效遏制了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研究材料化学成分及其显微组织对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以及不锈钢拉伸加工过程对迁移量的影响.实验证实,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奥氏体不锈钢中将诱发马氏体,导致迁移量的提高.同时也对实验条件的改变对迁移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考虑浸泡液温度和浓度对迁移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我国不锈钢食用器皿的制造和加工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质检商情     
《商场现代化》2004,(4):J010-J010
<正> 床头柜甲醛超标 北京市朝阳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对东方家园十八里店(北京)装饰建材有限公司、城外城家具城、居然之家、北京华威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生产、经销的家具产品的抽查结果。在对产品进行了甲醛释放量、翘曲度、木工要求、涂饰要求、漆膜耐干热等方面的检测后证实合格率只有45%。  相似文献   

17.
研究材料化学成分及其显微组织对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以及不锈钢拉伸加工过程对迁移量的影响.实验证实,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奥氏体不锈钢中将诱发马氏体,导致迁移量的提高.同时也对实验条件的改变对迁移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考虑浸泡液温度和浓度对迁移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我国不锈钢食用器皿的制造和加工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聚乙烯醇缩甲醛水性胶粘度偏低、在使用和贮存期粘度降低或凝结成无粘性团块的原因及解决这些质量问题的方法。经试验,影响缩甲醛胶粘度的首要因素为聚乙烯醇用量,其次为缩醛度(以0.30 ̄0.45为宜)、介质酸度、反应温度和时间。以PVA7.25g、甲醛2.2g、水100g、缩醛度0.30,反应条件为介质pH值2.0、温度93℃、反应60min的pH7.0的胶液,放置12个月,其均匀性、透明度、粘性基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钙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无机精细化工产品。在常温下采用氢氧化钙过量的方法,以氢氧化钙和双氧水为原料,磷酸二氢钾为稳定剂,制备出过氧化钙,并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加入量等对过氧化钙纯度的影响。在基本涂料配方中加入过氧化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密闭空间中甲醛浓度,考察了过氧化钙的加入量、纯度、接触时间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对消除密闭空间甲醛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钙纯度高、加入量大、接触时间长、光照强度强,则甲醛消除率越高。利用空白对照的方法,考察了涂料去除大肠杆菌的效果,结果表明过氧化钙对涂料有一定的除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酸性提取法从榅桲渣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优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各因素对提取膳食纤维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提液p H值。最佳提取条件组合是提取温度70℃、料液比1∶30(g/m L)、p H为2.5、提取时间9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达1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