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平湖中心小学科技活动月在学校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下,于5月19日隆重开幕,此次科技活动月是以“让智慧之光在校园闪耀”为主题,以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在校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及科学行为、习惯,树立少年儿童的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和科学道德意识。这是学校在素质教育进程中做的努力,它必将在学生中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相似文献   

2.
当人们明确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之后,如何有效地实 施创新教育就成为人们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要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建设校园文化。  无锡市羊尖高级中学的创新性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行 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创新精神为目标,为羊尖高级中学构建特色学校 提供了理论依据。一  校园文化的主要空间在校园,如何在校园内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创造性学习和个性发展的 空间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了网络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 、图…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但正当人们感受科学巨大威力的同时,为什么还会陷入迷信而不可自拔?为什么李洪志及其编造的“法轮大法”仍然可以妖言惑众?这说明普及科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倡导科学精神则更为关键。 科学精神是最根本的精神动力。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随着科学知识的积累,一种尊重客观规律,反对迷信盲从,以科学的立场和方法想问题、办事情的科学精神,也在不断地树立和发扬起来,并逐渐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选择,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是依靠科技进步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科普教育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而其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务之急是分析当前农村科普教育的问题和成因,提出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普教育的对策,充分发挥农村科普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科学方法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工具,是开发全脑思维能力、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因此,培养创新人才,要自觉地认识和掌握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培养创新人才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科学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综合素质测试方法、激励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科普工作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将已有的科技成果以某种方式传授给人们,如饮食健康、医疗保健、农村的实用技术普及推广等。另一部分是为培养科技后备人才,针对少年儿童进行科技启蒙教育,使其在领略科技活动乐趣的同时,培养起将来投身科技工作的兴趣和志  相似文献   

7.
科学方法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工具,是开发全脑思维能力、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因此,培养创新人才,要自觉地认识和掌握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培养创新人才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科学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综合素质测试方法、激励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论1998年湖北抗洪抢险精神的科技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决策和科技手段等五个方面,阐述了1998年的湖北抗洪抢险精神的科技意蕴。  相似文献   

9.
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是高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针,也是当前培育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故而,佳木斯大学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着力培养学生对学术科技的兴趣,充分挖掘校园科技创新人才,致力于推动全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与此同时,打造精品科技社团品牌,完善科技社团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指导队伍,进而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更好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少儿图书馆宗旨是提供图书资料,满足少年儿童学习化和促进智力发育的需要。其功能是搜集和保存化遗产、艺术、科学成就和发明创造的成果;培养少儿读书习惯、阅读能力。本针对少儿的阅读心理特征,论述了少儿图书馆图书采访原则、结构、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科技主体是指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参与科学发展、技术发明及使用过程的人们,它包括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当今世界,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而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即科技主体的竞争。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  相似文献   

12.
提高科技素质是时代发展对领导干部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航天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和经济奇迹。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和直接,未来世界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科技素质,才能保证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anti-science一词有诸多解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必然引起使用的混乱以及一些恶意的滥用。对反科学进行词义分析,并得出结论——反科学就是站在科学的反面,主张丢弃科学,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应用等方面,企图代替科学,成为人们新的信仰的一套言论。并将反科学和伪科学、反科学主义区分开来,力图梳理反科学的思想脉络,使“反科学”一词更明确更清晰。  相似文献   

14.
如何贯彻好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升高校校园化战斗力是当前校园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建设高校校园化要把握好校园化定位,以高雅化占领校园化主阵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化认同感,充分发挥校园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我们面临的急迫的任务。其中科普场所将起到主力军的作用,将成为担负起时代重托的新型社会教育阵地。普及科学知识,是当前科普场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战略性工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周建设 《经济师》2004,(7):274-274
文章紧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培育英才的思想理念 ,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校园精神、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校园制度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是科学”,“为了那个叫作谋生的间接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 在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形势下,以斯宾塞的谋生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的思想为指引,在大学教育中重点开设符合学生创业的课程,开展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创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贴近当地经济开展实用教育是草根创业教育的原生力,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是草根创业教育的创新力,促进经济发展是草根创业的经济力。由此可见,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掌握草根创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鼓励大学生草根创业,摸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之路,不仅有利于大学毕业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使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宝贵的财富;又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的知识含量。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反思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院校既承担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大学精神缺失、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氛围中,高等职业院校过度关注对"技能人"的塑造,而忽视对"社会人"与"文化人"的培养。因此,必须理性反思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科学重塑高职校园精神,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学习化学是以观察物质及其变化为其特征的。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以及其它各种智力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通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中学化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崔素玲 《经济论坛》1999,(16):21-21
基础研究作为科学技术体系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现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与后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摇篮。基础研究的使命是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追求新的发现和发明、积累科学知识、创立新的学说,为认识世界、发现世界提供理论与方法。基础研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影响深远。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基础研究是科学基础的基础,创新是基础研究之本,没有今天基础性研究的创造性突破,就没有明天技术应用的重大发展。在大科学时代,基础性研究工作不仅是一个创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