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中国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收入流动性,促进非农就业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主要的作用机制。但是,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并不能使得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实现包容性增长。其对高收入阶层农户的收入流动性的提升作用要大于对低收入阶层的。这可能与农户的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从而导致其受益于数字金融发展的机会不均等有关。即使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而言,当其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农村数字金融发展也更容易提高其收入流动性。研究创新:为农户收入流动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延伸了数字金融的福利评估范围,揭示出数字金融发展与收入流动性的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价值:对全面理解中国农村的数字金融发展和预防阶层固化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2017年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评估中普通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构建金融知识指标,利用Probit模型研究金融知识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为实现成都市农户盈余资金配置的多样性,需要宣传金融知识和进行基础金融知识教育,增加普通农户经济收入,鼓励和支持接受普通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两期面板数据,基于效率与公平角度,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选取社区平均金融知识水平作为工具变量,探讨了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富积累以及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知识显著提高了中国家庭财富积累增长效率。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知识主要通过改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和提升家庭金融信息获取能力等路径促进家庭财富积累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知识对城镇、东部发达地区以及高财富、高教育、高收入家庭财富积累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但金融知识无法缩小家庭财富差距,不利于家庭财富公平分配。缩小家庭财富差距关键在于畅通落后地区、弱势家庭在金融知识财富累积效应上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魏浩  杨明明  李实 《金融研究》2022,506(8):74-93
本文利用2002-2018年期间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贸易开放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来看,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经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是成立的。(2)贸易开放主要通过促进子代教育、职业向上流动显著提高代际收入流动,但通过激励企业创新、提高子代个人努力程度的两个机制作用不显著。(3)贸易开放显著提高了男性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对女性子代的影响不显著,与此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弱势群体”特点,显著提高了受教育水平较低子代、低收入家庭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有助于这类子代跳出“代际低收入传承陷阱”。本文研究提示贸易开放提高了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在继续提高贸易开放水平的同时,应进一步重视提高低收入家庭子代的受教育水平,关注女性子代的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5.
家庭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及其城乡、地区异质性值得关注。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宏观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9年的微观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产性收入规模的扩大,这一作用是通过促进家庭参与金融市场来实现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存在城乡和地区异质性,表现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家庭金融关注度越高,越有利于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融资约束对农村人口收入状况的影响作为研究主题。首先,从家庭融资约束和企业融资约束的角度分别对农村人口收入状况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基于2012、2014、2016和2018年的CFPS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为确保回归结果的真实性,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家庭融资约束的放松,首先可通过财富配置效应、投资生产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改善收入状况;其次可通过放松流动性约束和提升劳动力需求达到改善收入状况的效果;最后,既能提高农村人口收入总额,也能提升收入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研究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数字鸿沟使得收入不平等水平显著上升。相较于数字接入鸿沟,数字使用鸿沟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更大程度上抑制低收入组家庭创业及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于相对弱势群体如低教育水平家庭、低社会网络家庭的收入水平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采取措施缩小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潘北啸 《征信》2023,(9):68-77
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流动性约束显著降低家庭消费水平;当家庭拥有互联网金融时,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降低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减缓;更换不同的互联网金融定义口径,结果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在城市家庭、东部地区家庭、高收入家庭和高人力资本家庭更大。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很大,但是互联网金融能够显著缓解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因此,普及第三方支付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工具,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成为未来缓解我国家庭流动性约束、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广西历年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情况,运用VAR模型分析方法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扩大广西金融发展规模和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短期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长期反而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二是提高广西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在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和推动做大金融规模的同时,要调整金融支农结构,不仅要加大对涉农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而且要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使得金融资源惠及更多需要金融服务的农户,真正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赵亚雄  王修华 《金融研究》2022,508(10):77-97
数字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家庭相对收入并降低家庭脆弱性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宏微观匹配数据,本文从相对收入及脆弱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的增收效应及其微观作用机理,并分析了多维“鸿沟”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尤其是使用深度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家庭相对收入水平、降低脆弱性。微观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家庭金融可得性和使用性,并促进潜在投资行为和就业创业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虽然体现了普惠特征,但并未明显打破空间限制,对城镇等发达地区及具有数字设备、受过金融教育等家庭的相对收入及脆弱性展现出更强的作用;对贫困户、无数字设备等家庭的相对收入作用不显著,充分体现了破除多维“鸿沟”的紧迫性。本文为进一步优化数字金融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家庭脆弱性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对企业清算所得的确定仅给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不容易把握。本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的框架下,对企业清算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问题进行详细地说明与探讨,重点包括清算所得的确定原则、清算所得的具体计算、清算所得应纳所得税额的确定以及企业股东分得的剩余财产如何进行所得税处理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收入分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梳理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陆续出台的与收入分配相关的各项政策,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转轨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呈现扩大之势,本分析了政府性行为导致的收入分配扩大化问题,并提出矫正收入分配失衡的规范化政府行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5~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分析了经济结构转换、投资增长以及经济开放程度的改变对于各收入组收入增长的不同效应,以及这一期间相应宏观经济变量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均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会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更有利于高收入人群收入提高;国内投资与利用外资、经济开放程度对城镇不同收入组收入增长都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贫富差距扩大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镇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都在扩大,贫富差距已经形成并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如何缩小这种差距以体现社会公平原则,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协调稳定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本文试图从收入分配政策中公平与效率关系调整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并希望能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证券市场影响的基础上,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在规范证券市场所得课税方面存在的不足予以剖析,指出为实现证券市场所得课税的有效性,应针对其特殊性而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  相似文献   

17.
过去十多年间,美国商业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收入量呈持续增长之势,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对美国银行业务经营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增长性、波动性和相关性等三方面出发,对美国商业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美国收入分配自1980年代出现了加剧不平等的趋势,塞斯等人利用税收资料建立一个长期的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份额时间序列,利用其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考察收入变动与股市指数的关系,发现股市是造成收入份额增长的一个因素,两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同时,通过对不同收入组别与股指的相关系数的比较,发现收入阶层越高,其受股市影响程度越大,这也验证了收入越高其在股市中的投资比重越大,其收入增长来源越多地依赖于股市。通过时变参数模型度量了股指对收入份额的弹性系数的动态过程,发现自1981年开始弹性系数略有上升,其原因可能与税率下降及投资热情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结构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也越来越制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 ,特别是加入WTO以后 ,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本文从体制性因素入手 ,探讨农民增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收入水平主要指财政收入的数量水平,包括财政收入的名义量水平、相对潜在财政收入水平实际征收的量的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建设公共开支需求的量的水平等三方面含义。财政收入质量主要指财政收入内在属性的好坏,包括收入构成状况的好坏、收入真实性的好坏以及收入成长性的好坏。基于上述含义,构建评价地区财政收入水平与质量的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对广西财政收入水平进行纵、横向评价并与国内相关地区进行比较。基于协整理论与ECM模型分析影响广西财政收入水平的因素。最后提出提高广西财政收入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