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是解决农民融资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农民获取贷款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选取湖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首批试点县之一的岳阳县为调查对象,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直接抵押型、担保抵押型和入股抵押型模式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户利益为中心、金融机构承贷、担保公司与评估机构配套服务、保险与政府共担风险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六位一体"模式,并提出为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模式,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确权颁证、健全评估机制、完善流转平台、建立商业保障、建立农业生产文化教育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把集体所有权、承包使用权和土地经营权"技术分离",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产权抵押对于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重要作用在农地流转和农地金融创新中,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9年,浙江试点推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流转过程中部分农民的融资瓶颈问题。截至2014年12月末,试点县市已达2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3.47亿元,较年初增长135%,支持农户618户。近年来,浙江农信在全国率先启动"普惠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深层次改革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重要课题。该文以涉及湖南等12个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实践为基础,基于矛盾分析的视角,论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三大困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确定性与作为抵押资产收益稳定预期的矛盾、土地承包经营权弱转让性与作为抵押资产易变现性的矛盾、以及发展普惠金融的导向与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设置的金融排斥之间的矛盾,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贷款难、贷款贵、贷款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能有效缓解农村贷款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筹资功能,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针对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典型模式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升为具有相对普遍适用性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理论政策意义和现实意义。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滴新村积极开展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满足农户发展的资金需求,并依托集体经济组织和地方政府对抵押贷款运作机制进行了创新。但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仍然面临承包土地抵押价值低、抵押权实现机制不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过于依赖政府等困境。为进一步完善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本文从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单位抵押价值、构建"抵押+信用"贷款机制、放宽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用途限制、以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构建抵押权实现机制四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河南省四个试点县(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调查材料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潜在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融资成本高、潜在需求低等问题,正规信贷经历、主要收入来源、性别和年龄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影响。本文提出了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速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确立可以有效缓解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生活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成为研究的热点。尽管现行法律不允许农民对所承包的土地进行抵押,但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已是暗流涌动,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正>农民贷款难问题长期无法得到解决,没有有效抵押物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因而人们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满怀期待。但由于法律、政策的限制,尽管在个别地方小有探索,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一直没有进行广泛试点。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后,许多地方陆续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尽管组织形式各有  相似文献   

9.
<正>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金湖县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新途径,通过农商行、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土地实际经营者"三方协议",着力解决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发展瓶颈。"三方协议"贷款模式的推出,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不再"遥不可及",有效地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民的抵押担保不足、难以  相似文献   

10.
“三权”抵押贷款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融资平台。目前,我国一些省(市、区、县)在探索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来获取融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和加快城乡统筹提供了有益的宝贵经验。然而,“三权”抵押贷款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境,如需进一步推广“三权”抵押贷款还应做如下尝试:为农村土地、林地和宅基地的流转和抵押立法,建立有效的土地评估机构和交易平台;合理发展农村中介和管理机构,积极引导农民合理生产;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以来,浙江省江北、温岭、海盐、平湖、嘉善、秀州、湖州、浦江、衢江等县(市、区)纷纷开展了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方式共发放贷款累计超过2.5亿元。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试点增加了农村融资渠道,突破了农业融资的"瓶颈"制约,实现了土地、金融等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实现了双方互利多赢,解决了农民特别是种养大户担保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明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中土地经营权的性质。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中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逻辑各不相同。不同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直接影响土地经营权的性质。(2)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从而采用"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土地经营权将取代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法定的用益物权。(3)土地经营权人既可以是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农户,也可以是通过转让、互换或者入股等流转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期限届满之前,土地经营权应当独立于土地承包权存在,土地承包权消灭与否对土地经营权不产生影响。研究结论:明确土地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才能解决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的疑难问题,从而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2月,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抢抓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国家级试点机遇,开始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以来,义安区已累计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4915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明产权。义安区把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作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基础和前提,经确权认定到户面积279910.7亩,颁发证书62280份,颁证率达100%,实现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东海县是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服务试点县和江苏省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具有扎实的土地流转和金融创新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此政策指导下,连云港市委农工办和人行市中心支行联合东海县委县政府推动建立了土地确权登记、农村综合产权价值评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以及建立风险缓释基金等工作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借列为国家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试点县、国家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的契机,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互换并地和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促使更多"沉睡"的土地资源活起来,拓展了富民的新源泉。一、试点开展动因1.工作有基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自2013年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明溪县拥有“中国红豆杉之乡”的称号。2007年开春,明溪县雪峰镇农民林发亮承包土地准备种植红豆杉,但资金问题成了他的“拦路虎”,当他获知农信社可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后,当即以承包180亩土地作为抵押向农信社提出了借款申请。当地农信社经调查核实后,及时给他发放了40万元贷款,成为镇里最大的红豆杉种植户。得到贷款的他,感慨地说“农信社对农民想得真周到,使农民手中的‘死资产’变成‘活资金’,我一定要好好利用这笔资金,搞好生产,及时还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和玛纳斯县8个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潜在风险,从政府视角下提出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风险防控体系,寻求政府、银行、农户三方主体的平衡关系。[方法]利用SPSS19.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出样本区各调查村的风险得分值与等级。[结果]样本区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风险较大,三方主体出现"一头凉""两头热"的现象;基于不同主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的顾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全面推广难度大,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结论]依据风险影响要因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规避风险建议,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大管家"的作用,管控三方主体风险程度,防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风险,以保障各方利益主体合法权益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仍需在体制、机制上加以完善,并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与此同时,银行机构应探索制定此类业务的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积极开展业务实践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创新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提出了总体要求。银监会也多次印发文件鼓励银行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我国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经营权抵押及担保权能。次年,全国范围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尽管上海并未进入全国232个试点地区,但上海市将金山区列入全市首个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下称"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地区。一、上海承包地抵押贷款试点现状(一)上海承包地抵押贷款开展基础依据《上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办法》的要求,上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开展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做好农村承包土地(指耕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以下统称"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